第21章 遨游学海,一天时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古代的先贤圣人尚且要跟从老师,更何况他。

虽说刘隆的思维并非乳臭未干的毛小子,但他不认为自己能凭借零星的记忆去改变一切,当然也需要良师去了解当下的东汉。

刘隆,是谦逊的,毫无半分自大。

带着这种想法,他的学习很是认真。

从入学的那天起,刘隆每日都是辰时准点准时到达承光殿,俨然在张禹眼中成为了一名圣君之像。

看着趴在木桌上认真读着《仓颉》其上的文字,张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陛下虽说尚幼,但这心性却是比大多年长的孩童还要稳重,并未有半点孩子气的毛躁。”

这一切,张禹都看在眼里,内心不禁暗自佩服。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五天。

这期间,刘隆对于发音以及隶书的书写规则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大多的文字他也大概能猜出个大概的意思。

《仓颉》篇原本是秦小篆,但由于作为启蒙的字体太过难以入门,因此在两汉时期被重新编纂,用隶书记录。

这一点,让刘隆学习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

再加上每日下午照着《篇章》中的《急就》认真练习毛笔的书写,刘隆倒也稍微掌握了一点。

但让他颇为不满意的是,这些书籍均都是用竹简记录,看起来很是费劲。

先秦至两汉时期,大多认为最重要的文书资料应该铸成钟鼎,其次则书于竹帛,再加上一直以来的观念,竹书当然是首选。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纸张并不具备灭虫防蛀的功效,保存性和耐用性上算是极差。

一想到如今的造纸技术,他内心不禁苦笑,这一点倒是愈发让他有了对造纸技术提升的决心。

“陛下,如今已经五日,今日,我便考一考你。”

听到张禹说话,刘隆也是停下了晨读,眼睛明亮看了过去。

“太傅......您请”

张禹看到如此恭敬的刘隆,脸色微笑道:“请陛下回答一下自己的姓氏和字,然后在竹片上写下。”

这问题,也忒简单了吧!

“太傅这倒是小瞧我了!”刘隆内心暗自发笑,但脸上保持平静。

他先是开口念诵了自己的姓名,然后便拿起了一旁的毛笔。

张禹此时也是拿起研子在砚台之中磨了磨,一直到颗粒状的墨子变得细腻起来。

随后,刘隆便砚台之中轻轻蘸了蘸墨水。

不得不说,从商周开始,历经秦汉,毛笔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好了,尤其到这东汉时期,毛笔的制作更是到达了专业的水平。

就在他要落笔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道声音。

“太傅,太后听闻陛下学习刻苦,特命臣下送来一些纸张,为陛下练习所用。”看到蔡伦恭敬立于门外,张禹点了点头,让其进来。

蔡伦轻轻将手中的一叠纸放在了木桌之上,脸上带笑道:“陛下,此为蔡侯纸,书写起来极为方便,用作读书写字,十分便利。”

我去——王婆卖瓜是吧!

对于蔡伦的小心思,刘隆也是觉得十分搞笑,但也并未放在心上。

他看着泛黄的纸张,其上纤维状的痕迹也是隐约可以看见,实在是有些粗糙。

但有总比没有强,纸张的可用性他深知。

蔡伦在一旁看着刘隆的表情,立刻懂事的将刘隆面前的竹片拿开,放去了一张纸。

刘隆点了点头,拿起毛笔,轻轻落下,刚触碰到纸张之上,便有一些洇墨之意,但好在,书写起来比竹片要流畅许多。

一笔一划,他在其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虽说由于手下力道不足,横撇竖捺写的有些弯曲,但也是清晰可见。

“厉害啊,陛下这才几日时间都已经可以文书了,果然是我大汉天子!”蔡伦弯腰揖礼,脸上带着激动,恭维了起来。

随后他又转身看向张禹说道:“太傅教授陛下有方,我一定如实上疏太后。”

看着蔡伦离去的背影,刘隆内心不断感慨。

人精啊!舔境已达至臻。

世人只知道纸圣蔡伦和他的蔡侯纸,但又有多少了解他的故事,若不是此刻亲眼所见,刘隆也不敢相信。

但他也理解,在这样阶级森严的朝代,如他这般的宦官,想要活下去走得更远,合适的谄媚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张禹看着纸张上写下的两个大字,很是满意。

“陛下勤学,几日下来进步迅猛,老臣高兴,接下来我们便正式开始今日的早学。”

......

认真学习的时光过的总是很快,上午两个时辰的学习也就是一晃而过。

此刻已至午时,屋外的太官已经将做好的午膳送了过来,后在门外。

由于一上午的学习,再加上刘隆年幼,正值身体野蛮生长的时候,肚子早已经干瘪,饿得不行了。

“好了陛下,早学结束,快用膳吧!”张禹笑着说道,随后看向门外:“太官都进来吧。”

只见三位太官走了进来,将手中的御膳齐齐放在桌子之上,便离开了。

饭菜还算不错,有菜有肉,还有粥。

刘隆看了看,暗道母后确实不错,给这张禹的伙食一点也不比她自己差。

但这些食物刘隆可无福消受,与太官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乳母。

乳母进来之后,先是弯腰施礼,然后抱起了咬着手指头的刘隆,去往了侧殿。

跟在她身后的宫女进来之后,放下手中的食盒,从其内拿出一碗还算精细的米粥交给乳母,便匆匆离去。

“陛下,今日太后命太官令为您特制的米粥,你且尝尝。”

刘隆看了看,张开小嘴,吃了一口,瞬间,口中的涩感充斥了起来,让他眉头微皱。

粗糙,还是太粗糙了,一点都不丝滑。

“乳母......不吃......吃奶奶......”刘隆还是觉得母乳比较适合自己,他也已经喜欢上了这味道,很养人。

待到奶饱之后,刘隆总算是补足了精气神,而一边的张禹也已经吃完午膳,在殿内等候。

“太傅......走吧!”

张禹脸上一笑,眼中带着一抹柔和,伸出苍老的大手,接过了乳母怀中的刘隆。

等下了殿前的台阶,张禹便放下怀抱中的刘隆,两个人朝着东宫后边的小苑走了过去。

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天,两人在饭后,总是要在这东宫之中闲庭信步。

树荫下,光影散落,落在了两个人的身上。微风轻拂,哗啦啦的声音四起,再听着林间清脆的鸟叫声,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刘隆很喜欢这种感觉,他脑袋总是在这种时候有了一种放空的境界,思绪飘扬间,勾起了遥远的青葱岁月的记忆。

“哎......倒是很怀念我曾经的日子......”

张禹看着走的有模有样,好似深思的小天子,内心十分好奇。

“陛下,昨天的算术可还能记住。”

“太傅请出题......”

很快,东宫的院内一问一答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风中飘扬而去。

两个人在小苑中散步赏花喂鱼一圈之后,便又原路返回,回到了承光殿。

消食时间已毕,浓浓的困意涌上脑袋,这是无法压抑的血脉之力,之后便是到了刘隆午休时间。

其实,在这东汉时期,也是存在午休这种概念的。

承光殿内早就为他收拾好了床榻,有宫女侍奉,很是方便。同样,偏殿之中也有张禹睡觉的地方。

一个时辰的午休过后,刘隆便再一次开始了下午的《篇章》学习。

对于《篇章》之中最难的《九九》篇,刘隆基本也不用费心思,对于其中的算术乘法表他都懂。

但这些思绪他都没有表现出来,依旧认真学习,尤其对于其中的《六甲》篇,他算是颇为喜欢。

一整天的学习生活安排的很是合适,刘隆非常满意。

终于下午的两个时辰也学习完毕,永乐宫的宫女也在门外候。

“陛下,今日课毕,您请回,望陛下回去多多温习。”

刘隆同样朝着张禹施礼回敬:“太傅......记住了。”

此刻,永乐宫殿前,邓绥的身影早就出现。

她美目流盼,看着远处,正在等候着,好似化身成一位平凡的母亲,正等着上学归来的孩子。

-----------------

出现问题,请各位专家鞭策,虚心接受,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