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兴号
  • 于强
  • 9405字
  • 2024-07-18 14:51:47

第一章

清道光元年腊月(1822年1月),春寒料峭,福建厦门港一排排魁伟的棕榈树挺拔耸立,硕大的羽叶在风中颤动。大海蔚蓝碧绿,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滚动着,拍打着堤岸,发出哗嚓哗嚓的声音。帆船、舢板劈波斩浪行驶,留下一道道白花花的水印。海鸟、云雀在空中盘旋、飞翔、鸣叫,带来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也衬托出厦门港的美丽。

码头上停泊着一艘“泰兴”号巨型木帆船,巍峨、恢宏,在当时可称得上“巨无霸”,船有四层,船长50多米,宽10余米,有3个桅杆可调风帆角度,最高桅杆35米,其基部的直径有一米多。船头为典型的四棱形,船体前部画有两只大眼睛,栩栩如生。船尾炮舱装有八门大炮,真是威武壮观,引人注目。

“泰兴”号还相当豪华,舱位巨大,共有五个大船舱,船舱又横向用隔板分成15个独立的水密隔舱,可装货物1000吨。四层建有附加的舱房和帐篷,100多间小隔间,其中有豪华包房。船总共可载2000多人。

“泰兴”号的设计还有一个特殊之处,环船安装了一米宽的突出边缘,作为船员来往于船首和船尾之间的通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船的空间。可以说,“泰兴”号是当时少有的、具有特色的巨型帆船。

“北风航海南风回”,“每遇冬汛北风发舶”,冬季刮西北风,正是商舶顺风下南洋的好季节。

“泰兴”号停泊在厦门港,不日将起航赴南洋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帝下令禁止国内商船去南洋贸易。虽然不是完全禁止出洋,但对厦门港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乃至百货不通,为出洋而造的大船被弃置荒岸,百姓叫苦连天,商贾哭笑不得,许多地方大臣上书要求开放海禁。

雍正五年(1727年)最终开放赴南洋的海禁。后来清政府还在福州和厦门设立了海关,这样厦门港开展对外贸易走向了繁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厦门船商云集,货物充盈,德化的瓷器、安溪的茶叶、漳州的纱绢、南安的丝绸、永春的香等,源源不断运往南洋和海外其他地方销售。

此次开放海禁后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百余年间,厦门的对外贸易日益繁荣。道光年间,厦门港已拥有可停泊大小船只的码头,也开设了洋行和商行,呈现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清人梁章钜的《退庵随笔》称厦门“深船丛集,商贸殷闻,仙山楼阁,甲赞南下”。

与厦门相邻的泉州,在唐代就成为我国南方对外通商的重要的港口之一,宋元时代鼎盛,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出现“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繁华景象。可到了明初,由于实行海禁,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郑和下西洋,需要下西洋的船只、航海人才、宗教和物资供应等令泉州恢复了活力和生机,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极盛时期又做出了贡献。

清代厦门港的繁荣兴盛是泉州海上丝路的延续,尤其是德化的瓷器大量销售到海外,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画卷增加了浓墨重彩。

16世纪荷兰殖民统治者来到印尼,需要劳工,由此触发了中国东南沿海移民潮,其中赴印尼的华人十有八九一去不回。在海禁未开之时,已有大量的闽粤民众在南洋经商,获利丰厚。19世纪中期,英国、荷兰等殖民统治者在开发东南亚岛屿的过程中,以“重金”为诱饵招募华工前往,以后贩卖“猪仔”(1)活动逐渐猖獗,闽粤一带民众纷纷前去“淘金”、打工,有的成了当地的居民和华侨。乡情、乡恋自然促进了他们与闽南的往来,厦门与南洋的海上交通和运输是割断不了的。

厦门是个天然良港。厦门的兴衰,几经波折。

1650年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抗清根据地,厦门成为郑成功对外经济联络的中枢。据统计,从1650年到1662年,从厦门一带前往日本的商船平均每年有六十多艘,贸易额达白银120多万两;前往南洋的商船每年有十几艘,贸易额达白银120万—140万两。

此后,由于清政府屡次实行海禁,使厦门港的贸易出现时兴时衰的局面。

纵然在海禁时期,东南沿海民众冒险冒死悄悄下南洋的行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南洋海禁的开放,便捷了闽南商人、民众下南洋,也方便了南洋人和华人、华侨来闽南经商贸易和探亲。

“泰兴”号已经顺利往返南洋五次了。这次又要从厦门港赴南洋,消息在闽南地区传开,人们闻风而动,趋之若鹜,纷纷要搭乘此船出洋。其中不乏富豪将金银财富运往南洋,贪官趁机转移财产,不法番人在闽南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国宝”想偷偷地带走,德化做瓷器生意的老板、漳州做丝绸和纱绢生意的老板、南安做石材生意的老板都希望将货物销往南洋。人们乘船下南洋的目的林林总总,各式各样,为钱、为情、为嫁女儿、为报恩仇、为谋生计……“泰兴”号满载人物和故事起航,却在航行中遇到飓风和海盗,为了躲避海盗打劫不幸触礁沉没,造成了全球航海史上最大的海难之一,“泰兴”号成了东方的“泰坦尼克”号。

“泰兴”号装载的货物以瓷器为最多,大多数是福建德化(现属泉州市)生产的。德化是世界著名陶瓷之都,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大瓷器都之一,商周时代就已能烧造原始瓷。德化陶瓷兴于唐末,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享誉世界。

早在宋元时代,德化的白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明代的德化白瓷更是别具一格,尤其是瓷塑技艺盛名天下,有“中国白”“象牙白”“猪油白”之雅称,德化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明代以何朝宗为代表人物的德化瓷塑扬名海内外,“天下共宝之”。清代德化窑以独树一帜的民窑青花瓷而闻名遐迩,各类文献记载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交易盛况。清代德化民窑青花瓷器,没有宫廷用瓷的富丽工臻,却充满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塑造了自然优美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普通大众的感情思想、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深受海内外的青睐。

德化四面环山,高耸的山地有独特的矿藏(高岭土)为生产瓷器的原材料,密布的溪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茂密的森林保障了充足的燃料,这些都为德化瓷器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神奇的土地与瓷器相伴,瓷师和瓷工们的瓷韵基因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绵延承续。德化瓷艺从古到今的传承和创新,使德化瓷都的盛名经久不衰。

清代德化人郑兼才目睹当时瓷业的兴旺情景,写道:“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反映当时瓷器的外销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德化的外销瓷窑窑址分布在县北部和南部,几乎每个村庙都有生产,以南部最为密集。县南部的浔中、三班、盖德三镇,交通发达,距泉州港、厦门港较近,便于外运,因此这里瓷业特别兴隆。

三班镇为德化制瓷的集中区,月记窑、梅岭窑是德化瓷器生产的两颗明珠,产出的瓷器成为德化乃至中国的经典和王牌。

那儿的瓷窑依山而建,犹如一条条卧龙,沿河的水车被水流带动车轴不停地舂泥,瓷坊里日夜都有瓷工忙碌的身影,窑工朝窑里加柴料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边天,一派繁盛、红火的景象。

瓷都的人们以泥为坯,以胎为体,以釉为衣,以韵为魂,经过艺人的慧心巧手,塑形、打磨、抛光、上釉,再经千度高温熔炼,终而化蛹为蝶,变泥出瓷。“银泥烧出象牙白,冻玉凝脂总不如。”

三班镇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厝堂院子,燕尾屋脊、白墙黛瓦被青翠高大的古树覆盖,使院子显得古朴、富丽,这是月明窑窑主成广富的宅院。

成广富五十多岁,高高的个儿,粗大的牛鼻子,垂下的耳朵显得富态,犀利的眼神表现出精明、老成、固执。他继承了祖辈的产业和制窑工艺,使月明窑成了他的摇钱树,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不但在三班镇、德化、泉州、厦门销售自产的瓷器,而且将产品远销南洋,他和儿子成雅文来回南洋和闽南之间开展贸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他听说“泰兴”号不日从厦门港起航去南洋巴达维亚,兴奋不已,连忙叫人将管家阿泰叫来商量。

阿泰:“老爷,有何吩咐?”

成广富:“你打听一下‘泰兴’号什么时候起航去南洋?”

阿泰:“是!老爷!听说还有一段时间哩!”

成广富:“吩咐瓷坊的领班,叫瓷工加班加点,多制作生产瓷品赶上‘泰兴’号出海。另外,监督窑工烧窑一点不能马虎,保证出窑的瓷品质量!”

阿泰:“是!”

成广富:“我这次要亲自乘坐‘泰兴’号去南洋,将库存的康熙年间老祖宗遗留下的瓷器拿出几万件运出去,是该出手的好时机了,去南洋能卖好价钱。”

阿泰:“好,我带人整理一下,分期分批运出去,请厦门码头商行送上船。”

成广富:“运这批瓷器要保密,以防土匪途中打劫。”

阿泰:“知道了,老爷!”

阿泰走出院门,一位头戴瓜皮帽,拖着长辫子的六十来岁的老翁从马鞍上下来问:“成老板在家吗?”

“啊!欢迎县太爷大驾光临!老爷在屋内!”阿泰打量着来人,见他方方的脸布满皱纹,一双眼睛狡黠阴险,知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强装笑脸将马拴好,迎他进入院内。

“老爷,县太爷来了!”阿泰一进院子就大声嚷道。

成广富连忙出来迎接作揖:“想不到县太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好意思。”

“县太爷是过去,不用这样称呼了!以后就叫我江老爷吧!”

“是!江老爷,请进屋!”成广富招呼道,又吩咐女佣,“春儿,上茶!”

江老爷跨进屋,正堂挂着关公像和对联,摆放着历代祖先制作留下的各种瓷塑珍品,有佛像、人物、动物、花鸟等。他看了又是惊讶又是羡慕,道:“这都是你老祖宗留给你的稀世珍宝,价值连城,你真有福气呀!”

“这的确是老祖宗留下的一些宝贝,也是一份荣耀、光彩,我感到幸运,但要发扬光大老祖宗的瓷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力不从心啊!”成广富说。

“你的月明窑名声在外,已经是荣宗耀祖了。你的瓷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是我们德化瓷器行业的佼佼者,令人羡慕眼红,祝贺你呀!”

“谢谢江老爷!”

“‘泰兴’号不日要从厦门港起航去南洋,你知道吗?”江老爷问。

“刚刚得到消息,刚才我还吩咐管家赶制一批瓷品出来装上‘泰兴’号出海哩!”成广富说着,又喊阿泰,“你就按照我的吩咐去做。”

阿泰点点头,便道:“江老爷,我出去办事情,失礼了!”

女佣春儿递上茶,成广富做了一个手势,说:“江老爷,请用茶!”

江老爷呷了一口茶,说:“成老板,你不愧为大卖家,看来这次出洋,出手不凡。”

成广富看了一眼江老爷,笑笑说:“江老爷见笑了,莫非你也要做瓷器买卖?”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不瞒你说,我虽然不当县令了,但人老心不老,我也想乘坐‘泰兴’号下南洋做买卖。”江老爷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雄心不减,令人佩服!佩服!”

“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贵府,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打算从你这儿购买一批瓷品运到南洋,你们月明窑生产的瓷器已经打出了招牌,人人叫好,可信可靠,到了南洋能卖上好价钱。我的儿子早在巴达维亚经营中国特产了,并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了,还要告诉你,我太太也在南洋定居了。”

“江老爷真是高瞻远瞩,既能当官,也会经商,佩服!你要月明窑的瓷器,便开一个单子送到三班镇瓷器街月明瓷店的柜台,我叫人给你打折!保证质量!”

“谢谢成老板的关照!”

“不知江老爷要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哈哈,我直言相告,成老板的千金雅芳小姐是德化的名媛淑女,听说还未有婆家,今我冒昧前来为犬子提亲。犬子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也算一表人才。他在我南洋朋友的关照下,生意已经打开了局面。我这次去南洋,也会给他增资,将生意做大做广。他和雅芳婚配,真是佳偶天成,我们两家也是门当户对。”

“江老爷,你原是县官,也是七品官职,我是一介商人,高攀不上啊!况且,我已答应将小女雅芳许配给曾在南洋救过我的华商万老板之子,这次打算携带小女乘坐‘泰兴’号去巴达维亚完婚。”

江老爷顿时露出惊异和遗憾,皮笑肉不笑地说:“没有订过婚可以不作数呀!”

成广富摇摇头,郑重地说:“君子无戏言,答应了人家的事情就要兑现,不能反悔,何况人家是我的救命恩人。”

江老爷又道:“我们两家联姻,利用我在南洋的人脉关系,你们的瓷品会畅销南洋乃至世界,望你三思!”

成广富:“江老爷,恕不能从命!”

江老爷:“你再好好考虑斟酌,如愿意,请人带信来,我正式托媒人来提亲,在‘泰兴’号起航前订婚。我在厦门办二十桌宴席。”

成广富仍是摇头,江老爷不快地离去。

成广富的女儿成雅芳年方二十,中等个子,身材窈窕,圆圆的脸庞,双眸清澈如水,端正的鼻梁小巧玲珑,真是人面桃花,明媚动人。

江老爷前来时,雅芳正在街上买胭脂,回来后女佣春儿悄悄地告诉她说:“小姐,原县太爷刚才来这,为他儿子求婚,遭到老爷的拒绝,老爷说要带你乘坐‘泰兴’号下南洋,嫁给救过老爷的南洋万老板的儿子……”

雅芳一听如同晴天霹雳,她过去曾经听娘讲过此事,以为是讲讲而已,如今难道是真的?她觉得天昏地转,不知所措。因为她瞒着家人早已与梅山窑窑主何艺丰的二儿子何祖耀偷偷相爱,而且爱得很深。她知道成家与何家历史上有过恩怨,如今还有龃龉,两家老死不相往来,虽不知何缘故,但她全然不顾这些,只因何祖耀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过她,使她免受土匪的蹂躏。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阻挡的。

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雅芳从永春孃孃家回三班镇家中。她踏着瓷帮古道的青石板,两边青山连绵,树木郁葱,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还有担着瓷器的挑夫吭哧吭哧的铿锵吆喝声和拄槌的击石声,好像美妙粗犷的歌声和节奏乐器的伴奏,听了心旷神怡。

这一带常听说有土匪出没打劫,但她认为大白天挑夫们在瓷帮古道往返,一帮又一帮,一群又一群,应该是安全的。

想不到她走到一段山路中人烟稀少的地方,突然从树丛中蹿出两个年轻的土匪,见到雅芳龇牙咧嘴,一个胖子土匪说:“简直是天女下凡,天赐良机!”另一个瘦猴土匪说:“不知哪来的花仙子,今天有艳福了!”雅芳见到两个魔鬼吓得脸色青白,全身直打颤。

两个土匪将雅芳拦住,嬉皮笑脸地说:“跟我们走!”

雅芳壮着胆大声问:“你们要干什么?”

胖子土匪说:“你先把身上的银两交出来!”

雅芳掏出身上所有的银两,还摘下耳环、手镯,放在地下拔腿而逃。

胖子土匪正收拾着地面上雅芳交出的东西,瘦猴土匪一个箭步就把雅芳逮住,雅芳使出全身力气挣扎,大声喊:“来人哦,救命哦,土匪打劫……”

雅芳的喊叫声在瓷帮古道周围的山谷回荡。

胖子土匪上去与瘦猴土匪一起将雅芳拖向道旁的草丛。

突然,一个强壮魁梧的小伙子飞快跑来,毫不费力地将两个土匪推开,雅芳得以逃脱。她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是梅山窑老板的二儿子何祖耀,不由感激万分,渗出两行热泪。

何祖耀对雅芳说:“你赶快逃吧!这儿由我来对付他们。”

胖子土匪恼火地说:“嘿,想不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

瘦猴土匪说:“你坏了老子的好事,得教训你!”

干土匪这行当的自然有两下子功夫,两个土匪出手狠毒,一起对何祖耀拳打脚踢,但哪里是曾在南少林寺学过武艺的何祖耀的对手,何祖耀三下两下就把他俩打翻在地。他俩不甘心地爬起,拔出腰上的尖刀直刺何祖耀,何祖耀眼疾脚快,先将胖子土匪手中的尖刀踢飞,瘦猴土匪趁机将尖刀挥来,何祖耀立即闪开,不料手臂被划破,鲜血直淌。他不顾疼痛,又飞起一脚把瘦猴土匪踹倒,瘦猴土匪的尖刀失手落地,何祖耀迅速捡起尖刀指向两个土匪。

两个土匪连忙跪下求饶:“壮士,饶命!饶命!”

何祖耀将刀扔到地上,说:“你们即使再来两个兄弟我也不在乎,让你们尝尝南少林弟子的厉害!”

胖子土匪听了求饶道:“领教了!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瘦猴土匪也说:“冒犯壮士了!”

何祖耀道:“你俩年纪轻轻的,不务正业做土匪,在这荒山野岭谋财害命,害人害己,天理不容!”

两个土匪连声说:“我们改邪归正,改邪归正!”

何祖耀:“希望你俩说到做到。”

“是!是!是!”

何祖耀手捂着流血的胳膊正欲离去,这时雅芳流着泪水从路旁的草丛奔出来,拦住他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何祖耀愣住了,心想她怎么没有逃走?雅芳看着他,发现他的臂膀伤口在流血,连忙从身上衣服撕下一段绸布,将他的伤口包扎好。雅芳的手腕如同嫩藕,白葱般的手指触碰到他的皮肤时,何祖耀不由有些腼腆,脸红了。雅芳看着他轮廓分明的脸颊,炯炯有神的双眼,肩膀宽阔,胸膛厚实,真是一个美男子,又冒着危险救了她,不由心潮澎湃,产生爱意和无比的感激之情,羞涩地说:“我无以相报,愿意以身相许。”

“唔!”何祖耀感到意外,既惊讶又兴奋。

“伤口还疼吗?”雅芳温柔而亲切地问。

“不疼!”何祖耀对她笑笑,然后问,“你为什么不逃走呢?”

“我不放心你啊,你们厮打时,我躲在草丛中偷看,当他们举起了尖刀,我的心吓得快蹦出来了。我心里想,你赤手空拳,千万可不能有什么闪失,否则我会难过一辈子的!”

何祖耀感动不已,张开双臂拥抱雅芳,两颗炙热的心跳动在一起……

雅芳回到家中,将途中遭遇土匪打劫,被何祖耀所救的经过告诉了爹娘,成广富夫妇惊得许久说不出话来。如果没有何祖耀救下女儿,简直不可设想,夫妇俩感激何祖耀的救命之恩,认为这是老祖宗积下的荫德,连忙烧香磕头。

虽然何、成两家多年结怨,不相往来,成广富还是准备了一份厚礼亲自送到何家,感谢何祖耀对雅芳的救命之恩。何祖耀没有告知家人他为救雅芳而受伤一事,谎称是别人斗殴,他去劝架而被误伤的。成广富送来的厚礼感谢,弄得梅山窑窑主、何祖耀的爹何艺丰有些尴尬。

自从何祖耀救了成雅芳之后,他俩相约每逢初一、十五去寺庙里进香,然后两人到庙后面的树林幽会,卿卿我我,难分难舍……

雅芳听到爹要将她远嫁南洋的消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在宅屋的客厅来回走动,好不容易盼到她娘李氏从外面回来,便扑上去含着泪水将这件事告诉了娘。

李氏沉思一下说:“过去你爹向我提起过这件事,还不至于来得这么快吧!”

“娘,我不愿意嫁到南洋去。”

“据我所知,万老板是南洋的大户人家,他的儿子人品、相貌都不错。”

“我不稀罕,我要嫁人就嫁——”

“这件事等你爹回来再说吧,也许他是糊弄江老爷的,叫江老爷死了要你当儿媳妇这条心。”

雅芳抬起头看了李氏一眼,心里又坦然了。

成广富当窑主、做买卖,是个胆大而又心细严谨的人,他想不到“泰兴”号这么快又要起航,自己乘船远行,要数月后才回,儿子成雅文又远在南洋,虽然叫管家阿泰下达了生产外销瓷的任务,还是不放心,便去水车坊、瓷坊、瓷窑等地方检查看看。

他先来到水车坊,那儿溪水哗哗地流淌着,拉动着水碓,敲打着瓷土、瓷石,水碓起落,哐当哐当的响声如雷鸣。他发现堆积的瓷土瓷石过不了几天就要用完,便吩咐人赶紧去自家的山上采挖瓷土运回来。

他来到瓷坊,许多瓷工在忙碌,有的在拉坯,有的在修坯,有的在上釉,有的在绘彩,有的将加工好的瓷坯装进托盘、匣钵、垫圈,准备拉进瓷窑烧烤。他对瓷坊领班的吩咐道:“这批瓷器远销南洋,品种要多样化,图案要有特色,能吸引南洋人。”他拿了一个上了色的碗看了一下,底部有“月明”二字,月明窑主要生产青花瓷,图案优美,釉色鲜明,典雅可爱,器形有碗、碟、匙、盘等,尤以牡丹凤纹最为精美。

他环视瓷坊,发现三个瓷工的位置缺人,便问:“怎么回事?”领班的说:“三个瓷工辞职了,他们要乘坐‘泰兴’号去南洋打工。”

“哦!”成广富吁嘘一声说,“他们的消息这么灵通,行动这么快,到南洋打工,可没好日子过喔!赶快上报以便招工补上,不能耽误外销瓷生产啊。”

“是!马上上报。”领班的说。

他又来到月明窑,此窑依山势斜坡而建,窑头在低,窑尾在高,仿佛是一条长龙自天而降匍匐在地。窑长33米,33个阶梯,窑室分七目,留有七个窑门,窑门旁边有护窑墙,设有投柴孔和观察火候的火眼。每次烧窑都要投入数万件瓷器,从封窑、烧火至出窑近100小时,耗尽数吨柴火,烧窑工匠要全程监控,守候古窑,拿捏火候,把握好温度。

老窑工光着膀子,结实的腱子肉呈现古铜色,汗流浃背。他们将装着瓷坯的托盘、匣钵等小心翼翼地堆叠进窑炉。

成广富爬上斜坡,对窑工问候说:“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批瓷器出炉要赶上‘泰兴’号下南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老板,你放心好了,我们吃饭、睡觉都在这儿,一定细细呵护好。”

“好!”成广富对他们招招手便离开了。

装满了托盘、匣钵等的月明窑,燃起了熊熊的烈火。

窑为瓷之母,是孕育艺术生命的舞台,是风、火、泥融合美的绽放,也是人类文明的展舒。

成广富又来到瓷器仓库,其中一间库房内堆放着康熙年间老祖宗留下的大批瓷器,瓷工们正在整理搬运,他大声叮嘱:“这间屋子里的瓷器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搬运时要小心,一件也不能损,损了就扣你们的工钱!”

“是,老板!知道了!”几个瓷工齐声说。

“这古董是该出手的时候了。”成广富自言自语地说。

清初迄至康雍乾时期,是德化窑极盛时期,所产瓷器已经列入贡品。因此,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显得尤为贵重。

成广富转了几个地方,才放下心,回到宅院已到中午时分。雅芳翘首在大门口等着,一见他便急切地问:“爹,你真的要带我乘坐‘泰兴’号去巴达维亚远嫁南洋?”

“是,自古以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爹娘做主,我和你娘当年也是如此!”

“可我不愿意嫁到南洋去!”

“你有所不知,上次我在巴达维亚销售瓷器时,被当地黑社会绑架了,幸好万春鸣老板和他儿子相救,要不然我就死在南洋了,魂魄也回不来故乡。为了感谢万老板的救命之恩,我曾表态将你许配给他的儿子,他们期待着呢!”

“女儿也感激他们对爹的救命之恩,但报恩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啊!”

“万老板是巴达维亚乃至于爪哇岛、南洋有名的华人富翁,为人也好,我们两家联姻,对我开辟南洋市场大有好处啊!他的儿子也很优秀,毕业于洋学堂,一表人才,嫁给他是你的福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我不稀罕,不羡慕,不高攀!”

“现在,许多人下南洋、嫁南洋,大多数是吃苦力,是闯荡,是卖身,真是受苦受累受罪。你嫁过去是享福,是别人家做梦也想得到的。”

“我出生在闽南,在德化长大,我爱闽南,爱德化,我不想离开家乡。”

“你随爹去一次巴达维亚就知道了,那儿建有许多高楼大厦,有美丽的花园,还有洋学校,大街上车水马龙,可热闹哩!去了你就会开了眼界,喜欢那个地方。闽南不是流传着一句话:拼死下南洋!”

“反正我不稀罕!我不愿嫁到南洋去,不愿嫁给万老板的儿子。”

“这倒奇怪了!难道你有了意中人?”

“是!我有了意中人,我爱上一个人,他也爱我。”

“是谁?”

“是何艺丰老板的二儿子何祖耀!”

成广富听了大吃一惊,瞪着双眼狠狠地说:“不行!不行!就是不行!”

“为什么?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土匪手中救出,还挨了一刀,如没有他相救,我可能已经死了。”

“他救过你,那是大勇大义,我也谢过他家了!”

“爹是谢过了,但永远抵不上我对他的感恩和感激。咱家与何家可以谈得上门当户对,他有才有德有貌,和我也般配。何不让我嫁给他?”

“我们两家祖上结怨很深,直至现在都不相往来,你嫁到何家是犯了族规,族人会骂我们,也对不起老祖宗。”

“老祖宗的恩恩怨怨,为什么要延续牵连到我们这一代,为什么不能一笑泯恩仇?”

“我们先不谈老祖宗结下的恩怨,就谈去年发生的事情。你是知道的,何家将咱家培养了二十年的雕塑瓷匠张峻峰挖走了,他可算得上德化的瓷器大师呀!挖人家墙脚的事能容忍吗?这不是不仁不义吗?”

“也许爹没有重用张峻峰师傅,也许他应该得到的,爹没有给人家,他走人也很正常,人往高处走。”

“反正你要嫁别的人家都可以,就是嫁何家不行!”

“爹!”

“不行就是不行,你的婚姻大事爹说了算,你准备一下,跟着爹乘船去巴达维亚。”

雅芳放声大哭起来,这时李氏奔过来将她拉走,劝慰丈夫道:“这么大的事情,得慢慢地讲,好好地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她又安慰雅芳说:“你别太难过,身子气坏了,病倒了,娘可受不了。走!吃午饭去!”

“我不想吃!”雅芳捂着脸回到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将门关上,呜呜地哭泣着……


(1)猪仔:指清末民初时期,被骗到南洋当苦力的华工,他们多被迫签下不平等的劳动契约。由于他们出洋时多挤在一艘船上,看起来就像被当作牲畜般买卖,因此被称为“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