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在马克思的“隐秘场所”之后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阐述了一个相当正统的资本主义定义,那四个特征似乎都具有“经济”特征。我已经在实际上追随着马克思,在关注市场交换的常识视角之后,寻找生产的“隐秘场所”。然而,现在,我想看看在这个隐秘场所背后,还有什么是更隐秘的东西。我的主张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描述,只有在我们开始补充了让其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之后,才会具有意义。因此,下一个问题将是:在这些主要特征的背后,还必须有什么前提条件,它们才能成为可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末尾关于所谓“原初”或原始积累的章节中提出了这个问题。[1]他问道:资本从何而来?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如何出现的,生产者又是如何与之分离的?在前面的章节中,马克思已经把资本主义经济逻辑从其可能性的背景条件中抽离出来,人们常认为这些条件是直接给定的。但事实证明,资本的来源有一个完整的背景故事——暴力的掠夺和劫掠的故事。此外,正如从罗莎·卢森堡到大卫·哈维的理论家们所强调的那样,这个背景故事不仅仅在过去是资本主义的“起源”[2]。掠夺是一种不断进行的(尽管是非正式的)资本积累机制,它与正式的剥削机制——马克思的“正面故事”——齐头并进。

这种从剥削的正面故事到掠夺的背面故事的转变,构成了一个重大的认识论的转变,它把以往的一切都置于不同的谱系当中。这类似于马克思早先在《资本论》第一卷开始时的举动,当时他让我们远离市场交换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资产阶级常识的视角,去寻找生产的隐秘场所,这提供了更为批判的视角。而这样做的结果,让我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个肮脏的秘密:资本积累是通过剥削实现的。换句话说,资本的扩张不是像市场观点所说的那样,是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的,而恰恰是其反面:在工人的部分劳动时间里,他们没有获得报酬。同样,当我们在第一卷末尾从剥削转向掠夺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更肮脏的秘密:在更高级的雇佣劳动的胁迫背后,隐藏的是公开的暴力和公然的盗窃。换句话说,构成《资本论》第一卷大部分内容的对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长篇阐述,并不是最后的结论。接下来,《资本论》换了一个角度,即掠夺的角度。这种转向“隐秘场所”背后的东西,也是转向了历史——转向我一直称之为让剥削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

然而,可以说,马克思并没有展开这种从剥削到更隐蔽掠夺的认识论转变的全部含义。他也没有从理论上说明他对资本主义的描述中所隐含的其他同样重要的认识论转变。这些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的东西,仍然需要我们进行理论概括,正如“原始”积累的全部含义一样。如果我们要对21世纪的资本主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若你们愿意,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写进新版本的《资本论》之中。

注释

[1]Karl Marx,Capital,Vol.1,trans.Ben Fowkes(London:Penguin,1976),873—6.

[2]Rosa Luxemburg,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68);David Harvey,The New Imperiali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13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