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废相白废,大炮构图【求追读】

今日是小朝会。

此时距离大臣们入殿上朝还有一刻多钟。

朱元璋到了奉先殿,便在后殿休息处,让人拿来笔墨纸砚,趁着最后一条引导信息还未到,向那神秘人询问。

他只写了一句话。

“阁下所言道理何在?”

朱元璋确实想不通。

怎么他废除宰相、中书省,就成了标儿早亡的根由之一呢?

朱元璋耐心等待了一会儿,终于收到今日的第三条引导信息。

“你为皇帝,当知一国事务之多,无宰相、中书省或此类官员机构分担,皇帝得多劳累?废相后朱标分担政务,过劳死”

过劳死?

不是说标儿病死的吗?

朱元璋心里疑惑,知道今日纵还有疑问,也只能等明日再问,便只能细细琢磨“过劳死”这三个字。

通过之前的那些引导信息,朱元璋已经发现,这神秘人言语大多偏向白话。

有时甚至比白话还白话。

所以,若有不曾见过的词语,大多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揣摩其意。

‘过劳死···难道是指因过于劳累而死?’

‘后世史载标儿是病死,又或者说,因过于劳累,才患病身死?’

朱元璋推测着答案。

他再看这第三条引导信息,不得不承认,其所言有一定道理。

如今有宰相、中书省分担,他每日仍需处理很多国务,批阅不知多少奏本。

若没了宰相、中书省,那么多事务他一个人肯定处理不来。

这一事实,他其实很早就清楚的。

而洪武十年,他让标儿以太子身份监国并练习政务、参与国事,便是为了废相做准备。

在他想来,既然出自别人家的宰相都不靠谱,很容易就侵蚀皇权,那不如用自家太子当“宰相”。

反正皇位他将来是要传给太子的,太子能多掌控一些国家事务,正代表这其在国事上的进步,他乐见其成。

此事若成,或许可以成为大明定制。

在他的设想中,以后大明都将以太子为实际上的宰相,只要皇帝不短命,能做到每个太子都是中年即位,那么便可以这种极利于皇权集中与稳固的方式一直传承下去。

这样的话,兴许大明国祚可以超过汉、唐,乃至超过五百年!

‘可是后世历史中的大明国祚只有二百七十六载。’

朱元璋心中默默道。

‘难道咱真的做错了?’

‘标儿以太子身份替代宰相,太子府僚属则替代中书省,所承担的事务不过相当于之前宰相与中书省,怎么会因过于劳累而死?’

‘会不会是标儿身体太差的缘故?’

一时之间,朱元璋沉思不语。

直到宦官过来提醒该上朝了,他才收敛思绪,到正殿与大臣们议事···

次日。

洪武十二年,三月初五。

这次朱元璋是在早朝之后,才收到今日的引导信息,并且是一连三条。

“你废相其实也失败了,此后大明皇帝中最勤政的崇祯也不如你,余者更不必说。事实上你废相不久便设大学士辅政。”

“虽大学士最初只顾问国政,辅导太子,但等大明第三位皇帝永乐即位,即用大学士组成内阁,参预机务,形如中书省”

“此后内阁权势越来越重,内阁首辅渐如宰相,甚至力压六部。皇帝为辖制内阁,予宦官批红之权,宦官之首称内相。”

朱元璋看完这三条引导信息,整个人都呆了。

甚至一时忘记了生气。

心里头只剩一句话。

‘怎会如此?’

首辅?

内相?

咱费尽心思,图谋数年,废除宰相及中书省,最后竟然又冒出这么两个玩意儿?

那这宰相、中书省咱不是白废了么?

以大学士辅政,组建内阁参赞机务倒也罢了,不知是哪个傻缺后辈,竟然让宦官参政。

宦官干政之祸,史书累累,其竟不知?!

想到大明最后亡国,多半也有宦官干政的因素,朱元璋终于生气了。

气得想将那位开这个头的大明皇帝拉到眼前,狠揍一顿。

想到此处,朱元璋忽然对他之后的几位大明皇帝也产生了好奇。

其实他之前也好奇,想知道在标儿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表现如何。

只因每日获得引导信息有字数、条数限制,遂一直顾不上问。

如今让“废相白废”、“宦官干政”两件事气到了,对他之后的几位皇帝身份及表现也就愈发好奇了,便决定问上一问,了解一二。

于是,稍想了想,便拿出纸笔,书写提问。

···

“标儿、雄英故去后,朕选何人即位?即位者如何?”

“大明第三位皇帝是何人?治理国家之能又如何?”

“谁使宦官干政?此人定是个昏君,不孝子孙!”

周最看着【动态】中朱元璋书写于纸上的几个问题,不由失笑。

下意识的,他就准备调整游戏时间流速,快进一个游戏日好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但他随即意识到,朱元璋问的这几件事,若说起来,在字数受限制的情况下,怕是一百条引导信息都未必够。

某站上,历史向的up主义此为内容制作视频,更是能出好几期,做成一个系列。

最重要的是,即便他说清楚了这些事,能增加大明国运,也得一二十年之后去了。

效益来得太慢!

所以,这类事偶尔跟老朱聊聊可以,毕竟看老朱被剧透后的反应挺有意思。

却不可将此类事当做引导信息的主要类容,至少在信息字数严重受限制的现阶段不行。

想到这里,周最决定再下一个游戏日将此事收尾,并引导老朱做能够快速增加大明国运的事。

···

洪武十二年,三月初六。

接近午时时,有点焦躁的朱元璋才等来今日的引导信息。

“你之后朱标次子允炆即位,此人不智无能。其余明帝涉及之事太多,今不便多讲。你废相后可考虑以内阁替代中书省”

看到这条引导信息,朱元璋眉头微皱。

‘允炆即位?不智无能?’

朱元璋想起了前不久才见过的朱允炆——此时朱允炆才两三岁,还是个可爱的婴孩,完全看不出其是否有为帝天赋。

不过,若标儿、雄英去世,他也该选择有一定能力者为帝才对,怎么会选出个不智无能之辈呢?

还有,允炆为帝时究竟做了什么事,竟被后世评价不智无能?

一时之间,朱元璋对后世历史中,他之后二三十年的事情疑惑更多了。

正想趁着第二条引导信息没来,直接提笔发问,却注意到第一条信息中间的言语。

很显然,对于他之后几位大明皇帝之事,那人因为一些原因,暂时不愿多讲。

朱元璋倒也能理解。

这般每日只能交流一百多字的方式,的确不适合讲太过复杂之事。

‘可咱真的很想知道。’

朱元璋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声。

随后,引导信息到来的提示声再次响起。

新出现的引导信息,却是一张半透明的图画。

朱元璋稍稍一看,龙目便亮了起来。

‘红夷大炮?’

只见该图画是一种附带文字称之为“红夷大炮”的火器构造图。

其形态乍看略有点像明军此时装备的碗口炮,但又有很大不同。

其一,看图上标注,炮身竟长达一丈左右!口径则宽达三分之一尺左右!

其二,其为铁制,而如今明军碗口炮为保证质量则多为铜制。

其三,碗口炮短粗,且开口处大如喇叭,尾身相对较细,很像是畸形铜钟。

而这图中大炮却是尾部浑圆粗大,炮口反倒相对较小,与碗口炮相反。

图片下方还有一小行文字。

“此炮因红发西夷传入中国故名之,射程可达三四里。”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禁瞳孔一缩。

‘射程竟有三四里之远?!’

朱元璋震惊,甚至不敢相信。

因为大明此时的碗口炮最远也就能打到两百多步外,还不足一里。(明1步=2跬=1.5米,跬即现代寻常意义中的步。)

纵然碗口炮射程相比这什么红夷大炮很短,可依旧在战争中发挥出很大作用。

若是换成这种能打三四里远的大炮,其在战争中必然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一场战事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