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卷四)
- 张奇文等主编
- 594字
- 2024-07-03 16:05:29
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上世代目不识丁,我是一位“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医生,走上学医之路纯属偶然。1960年春,我正读初中二年级,赶上国家经济困难,父亲又得了重病,我被迫中止了学业,拉着父亲到处求医治病。一次我拉父亲到县医院治病,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上坡时父亲从车上滑了下来,因父亲下肢瘫痪,瘦弱的我几次背父亲上车都没有成功,雨水中我抱着父亲大哭,第一次萌生了学医的念头。当天晚上,我即到村卫生所向一位叫杨天顺的老中医倾吐了我想学医的心愿。从此,我无事就帮他抓药、炒药、干杂活,几个月过后,这位好心的杨老先生把我叫到身边告诉我,公社卫生院想招一名中药司药,明天带我去见院长。苍天有眼,贫寒出身的佀维生院长对我似有同病相怜、一见如故之感,当即收留,刚满15岁的我,就这样步入了医学之门。1964年河南省卫生厅招收中医学徒,我幸运地被破例录取,拜三代家传儿科名医王志成老先生为师。但好景不长,8个月后王老突然病逝,我像一个待哺的婴儿失去了母亲,悲痛欲绝。组织上非常关心我的学业,几经周折,我于1966年春转入安阳市中医院儿科名老中医王瑞五老师门下,又看到了当医生的希望。然而,命运无情,仅跟师上了几天班,王老就因“文革”受到迫害,在那名曰学徒实则无师的岁月,在那学业务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年代,我该怎么办?初中肄业的“先天不足”、求学无师的“后天失养”,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形成了无情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