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卷四)
- 张奇文等主编
- 1443字
- 2024-07-03 16:05:31
做内研室 沐大家之风
1981年春,赵金铎主任医师鉴于中医医院或不能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完全按照西医的模式办院,遂牵头与路志正、谢海洲等一起,创建了广安门医院内科研究室。内研室突出中医特色,搞得轰轰烈烈,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成为当时中医界的一面旗帜。我在内研室工作,受益颇多。
赵老抓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整理与发扬,主编《医论医话荟要》,总结广安门医院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主编《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内研室病房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首先建立中医病历书写格式,建立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制度。赵老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诊治疾病的“三步曲”,叫“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坚持先用中医治疗疾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务求控制病势,解决疾病。逼着年轻医生钻研中医,尽量运用中医的手段和方法,发挥中医的优势。中医不应,才用西药,中西结合。危急重症,该用西医药抢救者,则用西医药,在挫病势和控病情后,再用中医药。内研室病房以收治风湿免疫病患者为主,为了提高诊治危重疑难病的能力,还特意收治了部分疑难病、危重症患者,如克隆氏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脑血管病、脊髓空洞症、重症肌无力、再生障碍性贫血、脱髓鞘病等。赵老、路老、谢老亲自查房、会诊,参加疑难病例讨论。病例讨论时,大家要充分准备,各抒己见,以提高科室人员的学术和业务水平。疑难病例讨论长年坚持,搞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特点,内容有理论,有临床,有成功的经验介绍,有失败教训的告诫。为了开阔眼界,博采众长,打破门户之见,还特约院内外知名中医专家会诊,曾请到的专家有董建华、董德懋、巫君玉、赵绍琴、方和谦、步玉如、刘志明、焦树德等。名医们的师承渊源不同,临床经验各异,每随病情变化,辨证有所侧重,组方用药各有独到。如一例干燥综合征高热重症患者,不同阶段会诊,焦树德从肾虚精亏,筋骨失养,渐成尫痹论治,补肾填精任用血肉有情之品,通经活络不避附桂麻黄辛热燥烈之药;巫君玉从肾阴亏虚立论,重用滋阴生地黄鳖甲各50g,兼以虫蛇祛风搜络,投地龙乌梢蛇各20g,都有效验,开后学思路。赵老亲临病房,其以保元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化裁救治中风脱症,以桑钩温胆汤合珠黄猴枣散治疗中风闭症,以犀角地黄汤治疗大衄出血,以生脉散、人参蛤蚧散合茯苓杏仁甘草汤挽治肺心病心衰,以桃红导痰汤治疗脱髓鞘病痿躄不遂,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化裁治疗克罗恩病,以变通大秦艽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等的宝贵经验,更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赵老查房会诊,结合实际,讲述医理,传授经验,尤其是纠正我们诊治的疏漏和失误,更使我们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诚如赵金铎老师之论:“诊间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在中医临床上的提高和深化,应该说得益于在内研室的锻炼和熏陶。赵老为了锻炼我们,安排毕业研究生在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讲课,教学相长,受益无穷。
在内研室我更结识了董德懋老师。我爱人徐凌云主任医师1982年起随董老学习,1991年正式拜师成为董老的学术继承人。董老师从施今墨先生,1937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20世纪40年代成名,有北京四小名医之誉。他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厚积薄发,精于脾胃学说,诊察疾病提纲挈领,抓主症;治疗疾病,外感擅用清解法,内伤擅用调理脾胃法,并注重内外关系,强调“外疏通,内畅遂”“里气通,表自和”,对于疑难大症则注重整体,辨证论治,配合站桩功,疗效卓著。我们师事董老,聆听教诲,问难答疑,切磋医道,临床求教,直至2002年董老仙逝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