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艾炷粘在皮肤上不掉

入行头十年,除了大蒜汁,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将艾炷固定到穴位上,也正是这个原因(除疼痛外的一个因素),我一直没有深入研究直接灸。

通过查阅文献,最早在宋·闻人耆年《备急灸法》中查到:“难安时微用津唾占(同‘蘸’)粘之。”意思是艾炷不能粘在皮肤上时,涂点口水,增加黏附性。再往后,《针灸大成》也好,《医宗金鉴》也好,《神灸经纶》也罢,都没有找到黏附剂的相关资料,连承淡安的作品也未查到。民国时期曾天治的《科学针灸治疗学》里有用蒜汁,后来又在程莘农的《中国针灸学》中找到用凡士林、甘油、水、医用酒精等作为黏附剂。但这些医家并不看重黏附剂的作用,仅作为可有可无的辅助用品。

尽管后来我用过凡士林,但由于惧痛,也没有继续下去。

直到2015年,我一方面为了治疗一些皮肤病,一方面长期做温针为了防止落灰烫伤患者,就做了一款紫金膏。

用了几年后,突然醒悟过来,既然这个膏是防烫伤的,为什么要在烫了之后涂,为什么不在事前涂?

我就将紫金膏涂在左合谷上,将艾炷放上去,发现竟然稳稳地粘了上去,这不比大蒜汁好?

学习艾灸这么多年,从来都是用火的力量来治疗疾病,要的就是烫伤的反应,我这样先防烫伤,究竟行不行得通?会不会抵消了烧伤反应?

不管怎么说,我也是为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而做出的尝试,于是我开始在直接灸中重视黏附剂的应用。几年观察下来发现,这样做并不影响直接灸的疗效,操作得精细一点,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不起疱。

应用后发现也不用再拘于艾炷的形状与大小,皆可以牢牢粘于穴位之上,而且紫金膏对烫伤也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紫金膏原方为明代外科名医陈实功所拟的润肌膏。

润肌膏治秃疮干枯,白斑作痒发脱。用麻油四两、当归五钱、紫草一钱,同熬药枯滤清,将油再熬,加黄蜡五钱化尽,倾入碗内,顿冷,搽擦自愈。

在原方的基础上我加了点猪油和金刚藤,就厚脸皮给改名叫紫金膏。

至于为何加金刚藤呢?在我读高中时,有一天,我看到我叔公的柜子底下有一个玻璃酒瓶,里面装着一些液体,他说这个可以治烫伤。因为他是五保户,常自己做饭,喜欢煎鱼吃,不可避免被油星溅到。我问他里面是什么,他说是石灰水、马甲子根(马甲子是土话,其实为金刚藤根)。我也不知道谁教他的,但我当时就真给记下来了。后来我读大学后,才知道这些东西真能治烫伤,再做润肌膏,就将金刚藤加上。

读者可照前文介绍尝试制作,有两点要注意,制作时油烟大,熬制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另外就是一定要用天然的蜂蜡,不能用工业石蜡,否则功效打折扣不说,可能还坏事。

此膏毫无疑问是可以作为黏附剂使用的。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用药习惯,我除了做自己惯用的紫金膏防烫之外,还为了针对各种皮肤问题,制作了一款以虎杖、重楼、稻米油、蜂蜡为主含二十一味药的解毒力更强的虎楼膏,发现作为黏附剂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