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京城保卫战1
- 反清:从镇江保卫战开始
- 你家三妹
- 2191字
- 2024-08-01 00:28:07
道光25年,公元1845年十月初八,乘坐海船紧急从牛庄出发的万胜营等人,终于在天津卫登陆了。
他们刚一登陆,等在这里的一位特使便直接让他们开拔,直奔京城而来。等到十月初十这天,刚刚走到后世廊坊地区的万胜营,便听说了洋鬼子已经跟大清朝开战的消息了。
李万胜带着两千部队,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十月十三这一天,赶到了道光皇帝划给他的防区,通县附近。
越是靠近京城,李万胜收集到的信息也就越多,直到这一刻,他终于是知道了整件事的全貌了。
原来,早在今年6、7月份的时候,美国和法国的军舰就相继到达了大清朝的澳门附近海域。他们通过信使向朝廷传达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英国人在大清得到的各种商业条件,他们也应该自动获得。
要说法国人和美国人也是够气人的,这是专门逮着老实人欺负啊,眼看大英帝国通过战争打开了清国的大门,这俩货就像闻到屎味儿的狗一样,红着眼睛就凑了上来。
这件事传到道光皇帝的耳朵里之后,可是将这位“圣君”给气的不轻。这俩国家是什么意思?哦,看着我好欺负是吧?
到了这一刻,道光再次想起了被他赐死的耆英等人,要不是他们当时太怂,瞒着自己就跟英国人私自签订了卖国条约,现在也不至于又引来了这两头豺狼。
此时的道光帝,恨不得将耆英等人从棺材里扒出来再杀一次。
但是说归说,气归气,可真要说现在就跟着两个国家开战,道光皇帝还是打心底里感觉发憷的。
当年只打一个英国就要了大清朝的半条命,现如今一下子来了两个,那大清国能应付的过来吗?
实话实说,道光皇帝一点儿信心也没有。
不过没信心归没信心,当年他们能在最后打出了一个镇江大捷,甚至一战阵斩了数千英军(奏折上是这么说的),还俘虏了两千人,那这不也证明了,大清朝经过了一次磨砺之后,还是有所进步的么?
于是,在这两方面的刺激下,道光帝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一会儿这么想,一会儿又那么想,搞的这件事竟然一拖就是几个月都没能给出个确切的意见来。
而且对于这件事,大清朝的臣子们也不敢随便的发表意见,毕竟大家都搞不清楚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嘛,万一体察错了圣意,那岂不是要步耆英等人的后尘?
那位可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正宗的皇室贵人,就这道光帝都舍得一条白绫吊死了,这要是放在他们身上,还不得给个凌迟吗?
于是乎,整整半年以来,大清朝上上下下竟然风平浪静,仿佛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一样,因此远在奉天的李万胜甚至都不知道这件事是这样发展的。
不过道光帝可以拖,美国和法国人的舰队等不起啊。他们来的人虽然不多,但加在一起也并不少,这么多人别说别的,就单单是吃饭,那也是要花很多钱的。
这还不算日常的训练,船只的保养等,反正在这里多待一天,那个费用是大了去了。
等到九月底的时候,美国人联合法国人给道光帝下了一个“最后通牒”,要么全盘同意他们的要求,要么就开战!
这一下,道光帝彻底慌了,他一方面派人前去谈判,期望能够先稳住对方,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始调兵遣将,希望能在南方挡住对方的进攻。
可事实上,美国人和法国人并不想真的开战,他们一开始的手段就是威慑,不过他们也不知道,此时的道光帝仿佛得了精神病一样,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于是,就在刚进十月的一天,美国人和法国人的军舰拔锚起航了,他们的目标也根本不是南方的任何沿海城镇,而是直直的朝着大沽口而来。
消息传到紫禁城,道光皇帝整个人都不好啦,他突然发现,自己前段时间的调兵遣将完全是方向上的错误。他本以为对方跟英国人一样,是以在南方作战为主的。
可他哪能想得到,对方竟然直奔京城而来,这可怎么得了?
京城地区理论上是有十几万大军在拱卫,但别人不知道,他这个当皇帝的还能不知道吗?
指望京城这里的驻军打仗,那还不如指望集合全京城的狗去打仗呢。
起码一群疯狗还可能咬伤几个敌人,就京城这里驻防的满洲八旗子弟,那是一个都指望不上的。
到了这个时候,道光皇帝是真的慌啦。他迫不及待的发布了勤王诏书,期望全国各地的兵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城,共同抵御外国人的入侵。
当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无意间想起来自己宫里的李贵人,他的那个哥哥当年不是在镇江城下打败过英国佬么?
于是,道光帝特意单独给李万胜下了一道勤王诏书,让他带着所属兵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城勤王。
等到李万胜了解了事情的全貌之后,他自己也是哭笑不得,说真的,他挺同情这个道光帝的。
之前打了胜仗被手下人私自“投降”了就不说了,现如今又被列强给盯上了,也是够让他头疼的。
关键是这一次他没有了耆英帮他粉饰太平,必须要直面这种残酷的问题,说真的,他这个皇帝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这不是说他这个人不行,而是说他这个皇帝根本就不了解实际情况,无法做出最正确的决断来。
作为一个大清朝的皇帝,他知道的那些事情,那都是下面的臣子想让他知道的,对于事实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说真的他知道的比任何一个大臣都少。
如此一来,道光皇帝表现出来的左顾右盼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因为他自始至终等到的消息都是忽左忽右的啊。
看似他是万人之上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谁又能告诉他,其实他不过是大臣们共同哄着的一个吉祥物罢了。
想着道光皇帝的“艰难处境”,李万胜也很无奈啊,他这次来倒不是为了保护大清的,而是出于一个国人对国家的忠诚。
这个天下可不仅仅是满清一个民族的,它是属于所有的中华民族的,其中也包括她自己。
面对外族入侵,李万胜觉得自己不能用狭隘的眼光看问题,以后他怎么造反那是国家内部的事情,此时既然还没有反,那他就得站在大清朝的这一边。
一致对外,共御外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