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准备

一路走走停停,李万胜率领的万胜营民团,直到六月初一才赶到镇江城。

此时,按照后世的历史,距离英国军队进攻镇江的时间已经不足半个月了。

李万胜之所以走的这么“拖拉”,完全是因为他之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原本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关系,搞来几万个雷管轻轻松松。可谁能想到,这东西已经不是当年他在厂子里的时候了。

现如今国家对这种危险品的管控极为严格,没有正当的手续,想搞来这种东西那是痴人说梦。

没办法,被逼到墙角李万胜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土地雷发火的问题。

他在后世采购了能够买到的化工品,又从一家医疗器械厂弄到了大量用来装针剂的那种药瓶,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工具,然后就返回了大清。

时间紧迫,他必须在战斗打响前,弄出来足够的土地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保全自己。

毕竟,能够返老还童不容易,他可不想还没享受重返青春的福利呢,自己就先死在了战场上。

有了这些东西,李万胜就开始大量的加工发火装置了。其实原来也非常简单,他要引燃的是黑火药,又不是TNT,因此只要使用两种一混合就能燃烧的化学物质就足够了。

而这种东西在后世不要太多,因此李万胜很容易就搞定了这种东西。他先是将浓硫酸混合某种物质后装进这种药瓶里,用喷灯烧软封口后,再用浸过另一种化工品的纸在玻璃瓶上缠绕两层,一个简易版的发火装置就算是完成了。

在木质土地雷的上面,有一块活动的木板,木板下方用一块竹片支撑,只要有人踩在了这块活动的木板上,木板下落,下面的支撑物就能压碎玻璃瓶,使得两种化学品接触,随后起火,引燃火药。

在李万胜的设计中,他的这种土地雷应该装入一公斤左右的黑火药,这样它的爆炸威力足可以相当于后世的一枚手榴弹。

这种威力就已经足够了,假如敌人站的密集一些,说不定就这样的一个土地雷,能够炸死炸伤三四个敌人呢。

一路上,他手下的这几百士兵每天都在一刻不停的制造这种小木盒子,反正又不难,士兵们也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做这点儿活儿那是手拿把掐的,因此等到他们下船的时候,船舱里没有别的,全都是这种不大不小的木头盒子。

到了镇江城,李万胜先是去找了海岭,上交了兵部发给他的文书,海岭这才知道李万胜是皇帝派给他的援兵。

虽然只有五百人,而且一看就是一群虾兵蟹将,但海岭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一来这群人再怎么菜,那也是皇帝从京城派来的支援,他要是敢说小话,传到皇帝耳朵里可怎么办?

再者说了,李万胜虽然不咋地,但他老爹可是在内务府当差的,属于那种官职不大,但能时不时见到皇帝的那种,等闲是能不得罪就不能得罪的存在。

因此,海岭很热情的接待了李万胜,并且还在百忙之中请他吃了一顿饭,并且表达出了可以“接纳”他在城内驻防的意思。

不得不说,海岭是没把他当外人,毕竟此时过来支援镇江的援兵可是有不少的,比如四川提督齐慎率领增援而来的七百人马,署江南提督刘允孝率领的湖北兵一千人马,还有从江西过来的援兵上千人,都被海岭部署在了镇江城外。

此时在镇江城内驻防的,只有海岭的镇江旗兵和青州旗兵,合计约1600人。

因此,历史上,整个镇江之战的所有主力兵马,也就只有这区区四千四百人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镇江周边就只有这么点儿兵马,从纸面数字上看,此时防守镇江的清军数量,大约在两万人上下。

只不过那是纸面数字,实际上镇江周边的兵马数量大约在万人上下,除了四千四百人的主力部队,剩下的就是一些绿营兵和民团了。

这帮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一般在正式开战前都会逃跑,基本上不会对战事帮上什么忙。

此刻李万胜的到来,放在海岭及其其他的各方将领看来,不过是增加了一些无用的民团罢了,真要是拿他们当棵葱的,那是一个都没有。

面对海岭表明上热情,实际上看不起的态度,李万胜直接拒绝了海岭的邀请,主动说要将部队驻防在城外,并且还跟海岭借人,说是要在城外弄什么防御工事。

这样的说辞在海岭看来,完全就是这个李万胜不敢在城内跟敌人血战,而是要准备随时逃跑。

本来就没对他有什么信心的海岭,直接答应了他的要求。不就是要民夫嘛,镇江城里正在抓“汉奸”呢,民夫劳力要多少有多少,只要不是在镇江城内捣乱,他李万胜想怎么折腾都行。

因此,在镇江城内只呆了一晚的李万胜,第二天一早就出城了,带着万胜营去了海岭画给他的防区。

他的防区在镇江城的北门外,这里是一片背靠镇江城墙,面对长江南岸的开阔地带,主打一个易攻难守。

只要一开战,这里必然是敌军火力重点照顾的地方。毕竟他们面对的是长江啊,敌人的炮船轻轻松松就能接近这里,然后对着他们的防御阵地就能来上一波炮火洗地。

海岭这么安排,本意并不是要让李万胜给他当炮灰。毕竟,李万胜再怎么稚嫩,他背后站着的也是皇帝和他在内务府的爹,这点儿面子还是要给的。

可他为什么还要让李万胜在这里驻防呢?

那是因为已经没有“好地方”安排给李万胜了。

之前说了,此时过来支援镇江城的客军有几千人,大部分兵力都安排在了镇江的西侧地带。

因为以镇江城附近的地形来看,英国佬的军舰从长江而来,能够选择的进攻方向就只有北面和西面。

想要进攻东城方向,那势必要先绕行镇江的西城墙,如此一来在进军途中就会遭到北城墙上清军的阻击,这样就是完全得不偿失的。

再说了,进攻东城墙的话,英军很难得到舰炮的支援,因此这个方向完全没必要重点防守。

至于南城方向跟东城墙方向是一个道理,想要进攻南城方向,那还不如直接进攻西城方向呢。

因此,此前的大部分客军全都安排在了镇江城的西侧,这里同样地形开阔,是个非常理想的进攻方向。

唯一的一点是从这里进攻的话,有一条运河阻挡,因此客军选择了在这里防守。

毕竟,他们虽然是来打仗的,但心里想的却是能不上战场就不上战场。在这个方向驻守,一来纵深大,可以避开长江上的舰炮轰击,再者有运河,他们判断英军大概率不会选择这个方向,因此这里是“最好”的防守位置。

李万胜来的晚,因此“最差”的位置就只能留给他了。

不过这帮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死心眼的英军依然选择了入侵大清以来的惯用打法,那就是正门炮击佯攻,陆军侧翼突击。

尽管这个方向上有运河阻挡,但这依然没有改变英军将领的惯用战术,将攻击镇江的重点,放在了镇江西门这个方向上。

李万胜这次详细查了关于镇江之战的历史,知道他所在的方向其实是敌人的佯攻方向。

在这个方向上,只有英军陆战队的第二旅的进攻,对方的第一,和第三旅,则是全部会投入到西门方向,那就跟他的关系不大了。

在得到了大量民夫的帮助后,李万胜一方面让人大量的制造土地雷的木头盒子,另一方面就是发动民夫,在镇江城南一千五百多米的纵深上,每隔一百米就挖一条跟长江平行的战壕。

除了平行的战壕,他还让人挖纵向的战壕,等到开战前夕,他已经将这片不大的区域,挖成了一个个的“田字格”。

毕竟敌人的舰炮还是很厉害的,他这点儿人马想要不被对方的一通炮火全灭了,那就必须要使用堑壕战!

这玩意儿是对付枪炮最有利的武器,就算再过一百多年都不会过时。

并且,他还让人在这些田字格的各个空白区域,大量的挖掘小土坑,然后他再带领自己紧急培训出来的民团,一个一个的埋设地雷,坚决将这片区域,变成让敌人寸步难行的人间炼狱。

时间很快就到了六月十三,此时的英军舰队已经成功的在金山寺登陆,知道后世历史的李万胜知道,大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