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后手

崇祯,一个聪明绝顶的穿越者,凭借着他对历史的深刻了解,在与皇太极的这场喜峰口较量中,屡屡占尽上风。

他的每一步决策,都精准地命中了皇太极的软肋,令这位后金的天才统帅也不得不暗自惊叹。

然而,即便是最睿智的人,也难免有疏忽的时候。崇祯终于还是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试图利用后金的奸细,向皇太极传递假情报。

在崇祯看来,这似乎是一招妙棋,在引诱着皇太极攻城,而且即便皇太极识破了这个谎言,又能如何?

崇祯甚至隐隐有种高高在上、藐视皇太极的感觉,仿佛对方不过是他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任他摆布。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这种傲慢的态度,彻底激怒了皇太极。

皇太极,这个天生的王者,怎么能容忍别人如此轻慢他?

怎么能允许敌人如此玩弄于股掌之间?一股怒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几乎要将他的理智吞没。

但皇太极并非寻常之辈。

在那一瞬间,他并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反而变得更加冷静和清醒。

崇祯元年五月十八日,后金军营中,一场仪式正在进行。

在后金军营中,皇太极下令士兵将战场上阵亡的后金将士的尸体集中在一起。

士兵们默默地执行着命令,一具具冰冷的尸体被搬运到指定的地点,整齐地排列成几排。

不多时,近五千具尸体堆积如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

皇太极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的场景,眼中闪过一丝悲痛。

他挥手示意士兵们退下,然后命人将尸体点燃。

熊熊烈火,瞬间吞没了那些遗体。

滚滚浓烟冲天而起,火舌肆意舞动,仿佛在演奏一曲悲怆的挽歌。

无数后金士兵,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场大火,眼神中满是悲愤和不甘。

皇太极缓缓走到火堆前,庄严地向阵亡的将士行了一个军礼。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我后金的勇士们!今天,我们集体火化了这些战死的同胞。我们要带着他们的骨灰回家,我作为草原上的大汗,将为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立一座丰碑,诉说他们的事迹,让后世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

说到这里,皇太极转身,指向遵化城的方向,语气骤然变得凌厉而坚定:“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敌人付出应有的代价!否则,我们就是懦夫,这些死去的同胞也将蒙受屈辱!我们怎么可以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家,面对家人和子孙的质问?”

皇太极的话,瞬间点燃了在场士兵们的斗志。

无数双眼睛,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凶狠和杀气。

“誓死追随大汗!”

“为死去的兄弟复仇!”

“杀光那些明军!”

后金的士兵们振臂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话:“打仗没有什么神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战略战术,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四句话。”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战争的真谛。

而现在皇太极所准备采用的策略,就暗合了这个打仗的真理。

他召集了几位心腹将领,低声吩咐了几句。

片刻后,三万精锐骑兵从大军中拨出,在将领们的带领下,悄然离开了大营。

这支骑兵,全都是皇太极精心挑选出来的精英,个个身经百战,骑术精湛。

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化整为零,深入遵化城后方的粮道,对明军的补给线进行侵袭和骚扰。

而皇太极本人,则率领剩下的五万多主力,继续对遵化城形成威胁,使城内的御林铁卫不敢轻举妄动。

“崇祯啊崇祯。”皇太极冷笑一声。

“本汗倒要看看,你的遵化城,是否真的有足够的粮草。我的骑兵,机动力无人能及,就算打不过你们大明,大不了退回关外,你又能奈我何?”

很快崇祯就得知皇太极派遣精锐骑兵侵扰通往遵化的粮道,他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他深知,粮草补给对于守城战至关重要,一旦断粮,再坚固的城池也难以为继。

接下来的几天里,皇太极的三万铁骑如入无人之境,在遵化城后方的粮道上大肆肆虐,来去如风,不断打劫着大明运往遵化城的粮草队伍。

他们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缴获的粮草不仅供应自己,还源源不断地运回后金大营,减轻了大军的补给压力。

崇祯坐在遵化城内的军帐中,感到十分头疼。他不禁暗自懊恼:“朕太大意了,朕小看了皇太极,小看了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

虽然遵化城内尚有余粮,但如果失去外援,也就只能支撑十天左右。

正在此时,曹文诏从帐外快步走了进来。

作为遵化城的主将,他早已按捺不住,准备请命出战,誓要与皇太极的主力决一死战。

“陛下,臣认为我们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不如主动出击,与敌人决战!”

曹文诏单膝跪地,语气坚决。

然而,崇祯并没有立即答应曹文诏的请求。

他缓缓起身,在军帐内踱着步,似乎在斟酌着什么。

片刻之后,崇祯转过身来,语重心长地说道:“曹文诏,出战的时机还不到。朕虽然大意了,小瞧了皇太极,但朕留了后手,到了合适的时间,定会发挥该有的作用。”

崇祯让曹文诏退下,他凝视着军帐内摇曳的烛光。

“现在的局面,就是考验双方的忍耐力了。“崇祯在心中暗暗思忖,“谁先犹豫,谁就会败北。朕虽然错估了皇太极,但朕一定不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