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技术与装备(第2版)
- 刘翠翠 吴霞编著
- 9742字
- 2024-06-27 16:10:09
1.3 物流装备的管理与使用
1.3.1 物流装备的管理概述
1.物流装备管理的概念
物流装备管理是以物流装备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装备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动员全员参加的一种综合管理。其目的是延长装备使用寿命周期,充分发挥装备效能,从而获得最佳投资效果。它应用一系列理论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对物流装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和维护修理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物流装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如表1-2所示。
表1-2 物流装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2.物流装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物流装备管理是对物流机械装备进行全过程管理,它是从规划和选购或自行设计制造装备开始,到装备在物流系统中使用、维护、修理直到报废退出物流系统的全过程管理。物流装备管理贯穿于物流机械装备运动的全过程之中,主要内容如表1-3所示。
表1-3 物流装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3.物流装备管理的特点
物流装备管理是以提高装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目标的一种装备管理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装备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它强调对物流装备的寿命周期(设计、制造、使用、报废)进行管理,物流装备的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密不可分,二者同等重要,绝不可偏袒任何一方。
(2)物流装备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它强调物流装备管理工作有技术、经济和组织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有机联系、相互影响。在物流装备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三者的平衡。
(3)物流装备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群众性管理。它强调物流装备管理不只是装备使用和管理部门的事情,企业中的所有与装备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应参与其中。
4.物流装备管理的意义
在生产的主体由人力渐渐向装备转移的今天,物流装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影响极大。
(1)物流装备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企业的交货期和生产监控等各方面的工作无不与物流装备管理密切相关。
(2)物流装备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物流装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
(4)物流装备管理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5)物流装备管理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在工业企业中,物流备品备件占用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50%~60%或更多。
1.3.2 物流装备的评价
企业创建、扩建或装备更新时均需添置新的装备。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自行研制的装备不是很多,所以当添置新的物流装备时,很多情况下要从市场购置。这就要求企业对需要购置的装备从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进行选择与评价,以购置到符合要求、性能良好、质量可靠又经济的装备。
1.物流装备的技术性评价
选择和评价装备的第一步往往是进行一次使用或技术上的仔细考察,以确定装备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评价一台装备的技术规格时,应该认真考量下列因素。
(1)生产能力。在选择一台装备时,其生产能力应能满足生产现状对它的要求,并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可以胜任的。
(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物流装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谁也不希望购置一台老出故障的装备,因为这不仅会造成损失,而且会耽误交货期限,尤其是在生产连续性越来越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因此,购置一台安全可靠的装备是评价好的物流装备时使用的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3)可维修性。可维修性是指物流装备易于(便于)维修的特性。尽管现在已出现了许多无须维修的装备,但对绝大多数的装备来说,出故障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选择装备时,可维修性就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在其他因素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无疑应选择结构合理,易于检查、维护和修理的装备。
(4)互换性。在可能的情况下,新购置的装备在备件供应、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应与企业现有装备互有关联,尽量相同或相似,以节约人员培训、增添辅助装备等的费用。
(5)安全性。尽管当前市场上已很少有不安全的物流装备在售,但由于装备的安全性在企业的生产、人员的安全等方面关系重大,因此在选择物流装备时应慎重评估。
(6)配套性。在装备日益复杂、精密的今天,许多物流装备只有在配套完善的辅助装备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装备时,往往要把辅助装备的配套情况及其利用率作为决定性因素予以考虑,尤其对于应用日益广泛的数控装备,如果缺乏配套的“软件”,这些装备的作用是很难发挥的。
(7)可操作性。装备的日趋复杂、精密并不意味着操作也日趋复杂。过分复杂的操作往往会造成操作人员的疲劳以及失误和人员培训费用的增加,所以应选择操作容易、简便的装备。
(8)易于安装。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略。在选配装备前,应对装备的安装地点进行考察。对于一些大型装备,还需考察运输路线,以选择适合安装、易于安装的装备。
(9)节能性。装备的节能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原材料消耗的节省,二是指对能源消耗的节省。节能不仅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10)对现行组织的影响。选配装备,尤其是选配更为先进、精密和复杂的装备时,应充分考虑其对现行生产组织的影响。例如,当购置了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时,无疑会给现行的工艺准备、生产计划和现场监控人员的组织等方面带来影响,这些均应在装备购进之前予以充分评估。
(11)交货。这需要考虑供货厂家的信誉及交货期。购置信誉好和交货期有保证的厂家的装备总是让人更放心。
(12)备件的供应。当装备由于磨损或发生故障而需要维修和更换零部件时,备件是否齐备就会成为能否尽快恢复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购装备时应充分考虑备件的供应情况,尤其对于进口装备更需如此。
(13)售后服务。选择装备供应厂家时应考察它们提供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及维修服务的条件,有着良好售后服务条件的装备在运行时就会有充分保证。
(14)法律及环保。选配装备时要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令与政策,同时要注意与环境的协调性,不要购置那种与政策和自然环境不相容的装备。
2.物流装备的经济性评价
一台装备在技术上先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值得购置,我们还需考察它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装备。经济性评价的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现值法、内部收益率(IRR)法和不确定性评价法等。
1.3.3 物流装备的合理使用概述
1.物流装备故障的概念
物流装备故障,一般是指物流装备失去或降低其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现象,具体表现为装备的某些零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性能,使装备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从而导致装备中断生产或运行效率降低而影响生产。
装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外力、引力及化学反应的作用,其零件总会逐渐磨损、腐蚀、断裂,从而导致故障,进而造成停机。因此,加强装备保养维修,及时掌握零件磨损情况,在零件进入剧烈磨损阶段前进行修理更换,就可防止因故障停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物流装备故障的分类
物流装备故障可按照技术性原因分为四大类:磨损性故障、腐蚀性故障、断裂性故障及老化性故障。
(1)磨损性故障。磨损性故障是指由于装备中的运动部件磨损,在某一时刻超过极限值所引起的故障。磨损是指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做相互运动的对偶表面,在摩擦作用下发生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按其形成机理又分为黏附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振磨损四种类型。
(2)腐蚀性故障。腐蚀性故障按腐蚀机理不同,可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三类。
1)化学腐蚀:金属和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的腐蚀。反应过程中没有电流产生。
2)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造成的腐蚀。反应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3)物理腐蚀:金属与熔融盐、可溶性碱和液态金属相接触,使金属某一区域不断熔解,另一区域不断形成的物质转移现象。
(3)断裂性故障。断裂性故障可分为脆性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和塑性断裂等。
1)脆性断裂:可由于材料性质不均匀或加工工艺处理不当引起(如在锻、铸、焊、磨、热处理等工艺中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脆性断裂),也可由恶劣环境引起。例如,如果运行温度过低,材料的机械性能就会降低(主要是指冲击韧性降低),因此低温容器在20℃以下必须选用冲击值大于一定值的材料。再如,放射线辐射也能引起材料脆化,从而引起脆性断裂,因此在辐射值高的环境下,应选用合适的材料。
2)疲劳断裂:由于热疲劳(如高温疲劳等)、机械疲劳(分为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接触疲劳和复合载荷疲劳等)以及复杂环境下的疲劳等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断裂。
3)应力腐蚀断裂:一个有热应力、焊接应力、残余应力或其他外加拉应力的装备,如果在其运行环境中同时存在与金属材料相匹配的腐蚀介质,那么材料将产生裂纹,并以显著速度发展。
4)塑性断裂:由过载断裂和撞击断裂引起的一种断裂。
(4)老化性故障。老化性故障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于装备,使其性能老化引起的故障。
3.物流装备故障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变化,任何装备从投入使用到报废,其故障发生的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
(1)早期故障期也称磨合期,该时期的故障率通常是由于设计、制造及装配等问题引起的。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各机件逐渐进入最佳配合状态,故障率也逐渐降至最低值。
(2)偶然故障期也称随机故障期、偶发故障期,这一时期的故障是由于使用不当、操作疏忽、润滑不良、维护欠佳、材料隐患和工艺缺陷等偶然原因所致,没有一种特定的失效机理主导作用,因而故障是随机的。
(3)严重故障期也称耗损故障期,是由于机械装备长期使用后,零部件因磨损、疲劳,其强度和配合质量迅速下降而引起的,其损坏属于老化性质。
实践证明,大多数装备的故障率是时间的函数,典型故障曲线称为浴盆曲线(bathtub curve,又叫失效率曲线)。如图1-1所示,浴盆曲线的两头高、中间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像是一个浴盆。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严重故障期。浴盆曲线表明产品从投入到报废为止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其可靠性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如果取产品的故障率作为产品的可靠性特征值,它是以使用时间为横坐标,以故障率为纵坐标的一条曲线。
图1-1 浴盆曲线
(1)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故障期,它表明产品在开始使用时,故障率很高,但随着产品工作时间的增加,故障率迅速降低,这一阶段失效的原因大多是设计、原材料和制造过程中的缺陷。
为了缩短这一阶段的时间,产品应在投入运行前进行试运转,以便及早发现、修正和排除故障,或通过试验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品。
(2)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偶然故障期,也称随机故障期、偶发故障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故障率较低,且较稳定,往往可近似看作常数,产品可靠性指标所描述的就是这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产品的良好使用阶段。发生偶然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质量缺陷、材料弱点、环境和使用不当等因素。
(3)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严重故障期,该阶段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急速增加,主要是磨损、疲劳、老化和耗损等原因造成的。
4.物流装备故障的征兆
(1)功能异常。功能异常是指装备的运作状况突然出现异常现象,这种征兆比较明显,所以容易察觉。
(2)异常响声、异常振动。异常响声是指装备在运转过中出现的非正常声响,是装备故障的“报警器”;异常振动是指装备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剧烈振动。
(3)跑冒滴漏。装备的润滑油、齿轮油、动力转向系统油液和制动液等出现渗漏,压缩空气等出现渗漏现象,有时可以明显地听到漏气的声音,还包括循环冷却水等渗漏。
(4)有特殊气味。当电动机过热、润滑油串缸燃烧时,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当电路短路、搭铁导线等绝缘材料烧毁时会有焦煳味;橡胶等材料发出烧焦味。
以上各种故障征兆是装备提供给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故障信号,可以帮助他们及早发现事故苗头,防患于未然。
5.物流装备的合理使用
物流装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作用,而装备使用的合理与否又直接影响装备的使用寿命长短、精度优劣和性能好坏,从而影响其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装备的合理使用,就成了实现装备综合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目前许多企业都创造了有效使用装备的方法并规定了制度,综合来看,合理、正确使用装备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程度;二是保证物流装备的工作精度;三是建立健全合理使用物流装备的规章制度。
(1)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程度。物流装备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使装备在其寿命周期内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如何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程度就成了物流装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程度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
1)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广度。它是指充分利用装备可能的工作时间,不能让装备长期闲置。装备长期闲置不用,不仅会导致装备的经济磨损(若再保管不善,还会造成物理磨损),使装备价值不断降低,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延长装备的使用期限,影响装备的更新速度,阻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强度。要想充分利用装备能力,只注意装备的利用广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目标是要让物流装备在使用寿命周期内尽可能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还存在一个利用强度的问题,即所谓的提高机器生产率的问题。
3)提高物流装备利用的合理性。要使物流装备做到物尽其用,首先要使物流装备用得其所。一些企业的物流装备常常存在着大量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如大装备干小活,精装备干粗活,月初空闲,月末突击。这些对物流装备的不合理利用使物流装备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了物流装备能力的浪费。
(2)保证物流装备的工作精度。物流装备的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数量上的机器生产率,另一方面表现为质量上的加工精密度。这两者有所区别,前者影响加工对象的数量,后者影响加工对象的质量。同时这两者又有联系,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或过分追求质量而不计数量,都是不可取的。
(3)建立健全合理使用物流装备的规章制度。物流装备的合理使用是物流装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企业工人关系密切的一项工作。要实现物流装备的合理使用,除了前述的提高物流装备的利用程度、保证物流装备的工作精度以外,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使之得到遵守、执行也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难度最大的方面。企业应对操作物流装备的工人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合理正确使用装备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认真执行正确使用装备的各项基本要求、规章和相应的物流装备操作规程。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的工业企业总结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理使用物流装备的规章制度,如凭证操作、定人定机、交接班制、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五项纪律、“三好”(管好装备、用好装备、修好装备)和“四会”(会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故障)等,如能结合企业实际、认真执行好相应的规章制度,无疑会对装备的合理使用和综合管理产生巨大的作用。
1.3.4 物流装备的维护、保养与修理
1.物流装备的维护与保养
正确使用与维护物流装备是装备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由操作工人与专业人员根据装备的技术资料及参数要求和保养细则对装备进行的一系列的维护工作,也是物流装备自身运作的客观要求。
(1)物流装备的维护。物流装备的维护一般包括预防维护、预知维护和事后维护。
1)预防维护是为了降低装备失效或功能退化的概率,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标准对装备进行的维护。随着更多的维护成本的投入,物流装备系统的运行绝对可靠,其特点是维护成本高,系统可靠性高。
2)预知维护是指在对物流装备系统状态的准确掌握和预判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维护时机,最大限度节约维护成本,其特点是管理要求高,维护成本低。
3)事后维护是最低的管理要求,损坏后维修即可。其特点是维护成本和系统可靠性都是最低的。
(2)物流装备的保养。我国工业企业现行的物流装备维护保养制度分为三级: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
1)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班前班后需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擦拭装备各处或注油保养,保证装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装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辅助按计划对装备进行的定期维护。其内容为:对装备进行局部拆卸、检查和清洗;疏通油路,更换不合格的毡垫、密封;调整装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装备各个部位,电气部分由维修电工负责。装备每运转600h,要进行一次一级保养。一级保养简称“一保”。根据不同装备及运行条件定期进行。
3)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为辅的定期维修。其内容为:对装备进行部分解体,擦洗装备,调整精度,拆检、更换和修复少量易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清洗,换油,电仪系统检查修理,并进行调整、紧固,刮研轻微损的部件,保持装备完好及正常运行。装备每运转3000h,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2.物流装备的修理
装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装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和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装备性能得到恢复。装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是装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因此应把二者同时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物流装备修理的种类。根据修理范围大小、修理间隔期长短和修理费用多少,装备修理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类。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和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调整装备的局部结构,以保证装备能正常运转到计划修理时间。
小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时间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小修理一般在生产现场由车间专职维修工人执行。
2)中修理。中修理对装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件与基准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同时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装备的基准,以保证机器装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与技术要求。
中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较多,工作量不是很大,每次修理时间较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中修理的大部分项目由车间的专职维修工在生产车间现场进行,个别要求高的项目可由机修车间承担,修理后要组织检查验收并办理送修单位和承修单位的交接手续。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过更换活动恢复其主要零部件,恢复装备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
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时间较长,修理费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装备大修后,质量管理部门与装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和承修单位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由送修单位与承修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2)物流装备修理的方法。常用的装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准修理法,又称强制修理法,是指根据装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编制具体的修理计划,明确规定装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当装备运转到规定的期限时,不管其技术状况好坏、任务轻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范围和要求进行修理。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效保证装备的正常运转,但有时会造成过度修理,增加了修理费用。
2)定期修理法,是指根据零件的使用寿命、生产类型、工件条件和有关定额资料,事先规定出各类计划修理的固定顺序、计划修理间隔期及修理工作量。在修理前通常根据装备状态来确定修理内容。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利于采用先进的修理技术,减少修理费用。
3)检查后修理法,是指根据装备零部件的磨损资料,事先只规定检查次数和时间,而每次修理的具体期限、类别和内容均由检查后的结果来决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修理计划性较差,检查时有可能由于对装备状况的主观判断误差引起零件的过度磨损或故障。
1.3.5 物流装备的更新与改造
1.物流装备的更新
物流装备的更新是指对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装备,用新的装备更换或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有装备进行局部改造。或者说是用结构先进、技术完善、效率高和耗能少的新装备来代替物质上无法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陈旧装备。
(1)物流装备更新的原因。物流装备更新的主要原因是磨损。物流装备的磨损分为两类。
1)有形磨损(或称物质磨损),即装备物理上的磨损,主要有使用磨损与自然磨损。
2)无形磨损(或称精神磨损),即因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耗。
(2)物流装备更新的分析。物流装备更新是消除物流装备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新时应该对物流装备的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物流装备的物质寿命(或称自然寿命),是指从物流装备开始投入使用,到它因物质磨损而老化、损坏,直至报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2)物流装备的技术寿命,是指物流装备从开始投入使用,直至因技术进步而出现了更先进、更经济的新型装备,从而使现有装备在物质寿命尚未结束前就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
3)物流装备的经济寿命,是指物流装备从开始投入使用到因继续使用不经济而提前更新所经历的时间。
在做出物流装备的改造、更新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装备的物质寿命,同时还要考虑装备的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
(3)物流装备更新的形式。由于对物流装备更新的要求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物流装备更新形式。
1)物流装备的原型更新(或称简单更新),是指当物流装备已磨损到不能继续使用的程度时,以相同的物流装备进行替换。
2)物流装备的技术改造(或称现代化改造),是指采用先进技术改变现有装备的结构或通过为旧装备装上自动上下料、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等装置,改善现有物流装备的性能,使之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装备的技术水平。
3)物流装备的技术更新,是指以技术上更加先进、经济上更加合理的新装备,换下工艺落后、技术陈旧的老装备。
(4)物流装备更新的内容。物流装备更新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
1)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改装(物流装备改造)。它是对由于新技术出现,在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装备进行局部的更新,即对装备的无形磨损的局部补偿。
2)物流装备更换。它是物流装备更新的重要形式,分为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
①原型更新(简单更新),是指用结构相同的新装备更换因严重有形磨损而在技术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旧装备。这种更换主要解决装备的损坏问题,不具有技术进步的性质。
②技术更新,是指用技术上更先进的物流装备更换技术陈旧的物流装备。它不仅能恢复原有物流装备的性能,还可以使物流装备具有更先进的技术水平,具有技术进步的性质。
2.物流装备的改造
装备改造是指把科学技术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装备,通过对装备进行局部革新、改造,以改善装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1)装备改造的内容。装备改造的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装备自动化程度,实现数控化、联动化。
2)提高装备功率、速度和工艺性能。
3)提高装备零部件的可靠性、维修性。
4)将通用装备改装成高效、专用的装备。
5)实现加工对象的自动控制。
6)改进润滑、冷却系统。
7)改进安全、保护装置及环境污染系统。
8)降低装备对原材料及能源的消耗。
9)使零部件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2)装备改造的形式。装备改造的具体形式如下。
1)装备的改装,是指为了满足增加产量或加工要求,对装备的容量、功率、体积的加大和形状的改变。例如将装备以小拼大、以短接长和多机串联等。改装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减少新装备的购置,节省投资。
2)装备的技术改造(也称现代化改造),是指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装备,改变其落后的技术面貌。例如将旧机床改造为程控、数控机床,或在旧机床上增设精密的检测装置等。技术改造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购买新装备。
(3)装备改造的原则。企业在进行装备改造时,必须充分考虑改造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具体应遵循以下几点。
1)装备改造必须适应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基于装备对产品质量、数量、成本、生产安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在能够取得实际效益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重点和有步骤地进行。
2)必须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即装备值得改造和利用,有改善功率、提高效率的可能性。改造要经过大量试验,并严格遵照企业审批手续执行。
3)必须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改造方案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装备改造工作一般应与大修理结合进行。
4)必须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充分发动群众,总结经验,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同时也要重视吸收国外领先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