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这边的贾胡堡,因为秋雨连绵,将士们整日里衣衫湿漉漉的,因为无法打地铺连最起码的睡觉都成了问题。柴薪也是湿漉漉的,火头军没法生火做饭,冰锅冷灶,士兵们只能吃些生冷的干粮,导致许多人闹起了肚子,上吐下泻。
一连数日的大雨滂沱,致使将士们苦不堪言,于是人心思归。
此时,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了谣言,说是刘武周将会于近日偷袭晋阳城,突厥会起兵相助于他。于是士兵们不断有人请愿,想要回到晋阳,保卫家乡。
李渊派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再向士兵们晓谕,刘武周偷袭晋阳的说法纯属谣言,怎奈何天公不作美,士兵们长期泡在雨地里很多人生起了病来。如此一来,李渊也慢慢架不住士兵们再三的请愿,于是召集大家一起商议到底是继续前行还是暂且退回晋阳城。
裴寂一直在李渊身边,他建议道:“我们就只有晋阳这一处根据地,如今前方霍邑城和河东城都有重兵防守,我军粮草不济,士气低落,此时又遇到大雨,前进不得,不如趁着出发不远,暂回晋阳城休整。待有吉日,再整装出发。”
李渊也觉得此言稳妥,于是准备同意。
可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极力反对。他们提出——
其一,如今是夏秋季节,各地麦熟,何必担心粮草供给不足;
其二,前方的霍邑城,守将宋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根本不足为虑;
其三,开弓没有回头箭,如若撤退回到晋阳,士气就会崩塌,大业从此无望了!”
裴寂却认为,大军行军在野地之中,士卒们久困大雨,食宿都成问题。人是铁饭是钢,一连十余天吃不好,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即便是强撑着孱弱的身体去强攻霍邑城,也难保士气旺盛,打赢这场战争。不如趁离开晋阳城不远,暂且回城休整一番,再行出发!
对此,李渊思虑再三,头疼不已,一时间竟然委决不下。
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坚持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起兵兴大业,不能动不动就打退堂鼓。一旦回归晋阳,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义军队伍很快就会锐气尽失,变得一盘散沙,各回各家,就谈不上什么大业了。
李渊也觉得兄弟二人所言不虚,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士气虽然低迷,但不能泄气。于是决定先不回归,等等再看。他在军中下达了死命令——敢言回晋阳者,斩!
好在,天气很快就放晴了,全军上下欢呼雀跃。李渊委任李建成和李世民带领大军冲锋在前,主持攻克霍邑城的战事。他下令全军晾晒铠甲、武器和装备,之后率军沿着东南山麓的小路直驱霍邑城下。
霍邑城守将宋老生据有两万精兵,他在霍邑城中龟缩不出。
李世民与李建成只带领了数十名骑兵来到霍邑城下,向城上破口大骂。
宋老生本是轻燥之人,他在城头上看见李建成和李世民只带领了十几名骑兵前来,即刻带兵出城想要生擒活捉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二人。
眼看宋老生带兵出城,兄弟二人立刻打马撤出战场。李渊得到兄弟二人发出的信号,即命殷开山带领步兵主力前往宋老生正面与之对敌;又命段志玄带领骑兵插入宋老生阵后,发动突袭。
前后夹击之下,宋老生大败亏输。可他不甘失败,即命城中两万守军倾巢而出,急切地想要挽回败局!
兄弟二人眼见宋老生带领霍邑城全部守军潮水一般的从城门中喷涌而出,泰然自若,他们知道此刻必须率领自己的主力部队全力厮杀方能抵挡敌军攻势,遂带领亲兵舍生忘死向敌方发起猛烈的冲锋。
随着金鼓齐鸣,人喊马嘶,双方的将士冲入战阵之中,但见旌旗幡动,李渊的兵马因为是精挑细选直杀的宋老生的将士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
李建成几乎完美复制了李渊的箭术,随着他的箭矢所到之处,敌军无不应声倒地。而李世民则抡起一把大刀为哥哥做起了掩护,他在军中厮杀,左冲右突,兵刃碰击发出刺耳的叮咣仓啷之声几乎要震碎了人们的耳膜。李世民那顾得了这些,他挥刀纵马,杀的兴起,直杀的刀口卷起了边刃,鲜血沾满了衣袖……
经过一个上午的激战,兄弟二人稍稍感到疲惫。李世民见宋老生的兵马所剩无几,已经明显抵挡不住,心知他定是也累了,于是急中生智,让人穿着与宋老生一样的衣裳,向着全军高喊:“宋老生已经被活捉!”
隋军闻声望去,果然看见“主帅”已经被李世民五花大绑,押解在马鞍之上。刹那间,霍邑城的守军再也无心恋战,纷纷放下武器选择投降。
李渊见状,领一支兵马堵住霍邑城的城门入口,防止战败的宋老生逃回城中。宋老生见城门被堵,只好让城上放下绳索,把他拉上去,可他还没有趟过护城河,就被后面赶上的刘弘基一刀砍断了脖子,栽倒在了护城河中。
至此,李渊大军取得了兵出晋阳的首次胜利,成功攻克了霍邑城。
李渊入城之后,大摆筵席,升赏有功将士,军中有人认为,奴仆从军的战士,不应该享受和一般人同等的赏赐。
李渊回答说:“飞石流箭之下,不分贵贱等级。为什么论功行赏之时,却要分高低贵贱呢?大家一视同仁,立什么功受什么赏。”
此言一出,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推崇,军中多有奴仆从军的战士,听闻主帅如此开明,心下更加对他忠心拥护了。
之后,李渊接见霍邑城的各级官员,慰劳安抚城中的百姓,又挑选青壮年从军,并借此扩充军队,补充新生力量。
由于李渊待人平等,赏罚分明,政策宽仁,很快就安定了人心。李渊在霍邑城只待了数日,就下令大军继续向南进发。
不久之后,大军进抵临汾郡、绛郡,都没有遇到大的抵抗,而且李渊还乘机网络了陈叔达加入他的队伍。
这位陈叔达,是南朝陈的宗室子弟,为人才华出众,很有学问,李渊为收罗了这个人才感到非常高兴。
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大军继续沿着汾水南岸向南继续进发。一路所过之处,不断有人加入李渊的队伍,起兵当初的三万人马很快就扩大了数倍之多。
至八月中旬,大军终于来到了汾水与黄河的交界处,龙门渡口。走过了层峦叠嶂的吕梁山地,望着眼前平坦广阔的大河与绿地,李渊心情大悦。因为大河对岸,就是一马平川的渭河北原,过了渭河北原,再向南,即可抵达长安城。
李渊下令大军暂且在龙门渡口休整数日,待中军大帐商议好大军行止之后再做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