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陛下为何留用魏忠贤?

孙传庭闻言,恭谨一拜,朗声道:

“微臣聆听圣训,已深知陛下深远之意,必竭尽全力,固守辽东边疆。”

朱由点头笑道:

“你只需专心致志坚守辽东,朝中之事,自有朕与在座诸位为你撑腰,为你扫清障碍。”

稍作停顿,朱由检继续吩咐:

“然而,你的职责不止于防守,还应主动与赵率教多加沟通,秣马厉兵,静候朕令,届时直捣沈阳!”

话音刚落,朱由检的目光转向孙承宗与满桂:

“二位皆是我朝勇冠三军、智勇双全之人。有孙爱卿在兵部总揽全局,运筹帷幄,朕心中自是安稳。满桂在京营操练新兵,磨砺锋芒,朕亦深感欣慰。孙爱卿,朕期望兵部今后的所有谋略,都应围绕两个核心目标,一是严密防范各地叛乱,确保各地安定,二是积极备战,应对北方敌兵借道南下的可能威胁。”

………………

“万岁爷,懿安皇后求见!”

御书房内,朱由检正专注地审阅奏折,闻言不由得一顿:

“懿安皇后?是谁?”

常喜恭敬回禀:

“回陛下,是张皇后。”

朱由检心中再起波澜,张皇后?张嫣?那位天启帝的皇后?

他有些困惑,不明白张嫣为何突然求见。

朱由检一直以来尽量避免与张嫣直接接触,只保持着应有的尊敬与礼遇,他并不擅长如何与这位前朝皇后相处。

即便是周皇后,朱由检与她相处也感到不自在,更何况是天启帝的皇后张嫣。

心中琢磨,或许是自己留用魏忠贤,让张嫣有了想法。

历史中,张嫣在朱由检的登基大典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若无她的支持,朱由检或许未必能顺利登上皇位。

当然,黄立极等人的助力亦不可小觑。

只是这位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内心却藏着一个现代的灵魂,对于这位被誉为五大艳后之一的张嫣,他总是莫名地感到一种疏离,甚至想要刻意回避。

但如今,张嫣亲自上门求见,他虽心中不愿,却也明白,这次是避无可避。

看着低头恭候旨意的常喜,朱由检无奈地挥了挥手,淡淡吐出一个字:“传。”

话音刚落,他随即整理了一下衣冠,端坐在御案之后,静待张嫣。

片刻之后,随着一阵清脆的环佩玎珰,张嫣的身影渐渐映入眼帘。

朱由检未等张嫣行礼,便急忙起身:

“皇嫂,不必如此拘礼,你我皆是一家人,皇嫂随意就座即可。”

张嫣听后,温婉一笑,依旧恭谨地行了半个福礼:

“陛下,礼数不可废弃。”

朱由检待张嫣安然落座之后,方才随她一同坐下,微笑道:

“一直未曾好好感谢皇嫂,教导玉凤料理后宫之事。”

张嫣听罢,笑容温和地回应:

“弟妹天资聪颖,我并未费太多心力。如今我多有不便,诸多事务都是弟妹亲力亲为,我反倒是要感谢弟妹的关照。”

朱由检听后轻轻点头,却忽然语塞,不知接下来该询问何事,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丝尴尬。

短暂的沉默,张嫣率先打破僵局,轻声问道:

“陛下……您留下了魏忠贤?”

朱由检心中暗叹,果然避不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他神色一正,坦然答道:

“是的。”

张嫣紧接着追问:

“为何?陛下难道不知魏忠贤多年来祸乱朝纲,多少忠臣良将惨死于他手?东林七君子的冤魂尚未安息,陛下如此决定,难道不怕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吗?”

朱由检闻言,眉头皱起,张嫣的话直截了当,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朱由检沉吟良久,缓缓开口:

“因为他忠诚。”

张嫣闻此回答,不禁一愣,随即笑出声来:

“忠诚?魏忠贤忠诚?如果他真的忠诚,又怎会蒙蔽先帝,祸乱朝政?”

朱由检长叹一声,解释道:

“皇嫂误会了,朕所说的忠诚,是指魏忠贤对皇室的忠诚。”

张嫣露出疑惑之色,轻声“哦”了一下。

朱由检继续阐释:

“因为他清楚,只有紧跟皇命,他才能生存,只有在皇权的庇护下,他才能肆无忌惮。他明白,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源自于朕和皇兄的恩赐,所以,朕才会说他忠于皇室。”

朱由检稍作停顿,接着说道:

“朕打个比方,如果魏忠贤能够聚敛一百万两白银,他会私吞其中的七十万,而将剩余的三十万献于朕。”

见张嫣眉头紧锁,沉思着自己的话语,朱由检给了她一些时间消化,然后继续说:

“皇嫂刚才提到的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相比,他们若是得到一百万两白银,不仅不会分文上缴,反而可能向朕索取额外的三十万两。”

朱由检看向张嫣继续分析道:

“皇嫂,魏忠贤与东林党不同,魏忠贤作为宦官,他是皇权的延伸,完全依赖于皇权,魏忠贤虽然手段狠辣,但他对朝局的把握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至少明白,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廷来维持秩序。他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维护了皇权的威严。”

顿了顿朱由检继续道:

“而东林党人,他们以清流自居,主张道德治国,却往往忽视了现实政治的复杂性。他们在朝中结党,排斥异己,虽然口口声声为了天下苍生,但实际上却往往将个人恩怨置于国事之上。这样的结果,便是朝政动荡,国力消耗。”

“再者,魏忠贤虽然贪腐,但他所聚敛财富,最终还是会回流到朝廷的口袋中。而东林党人,他们所谓的清廉,往往只是表面文章,实际上却在暗中削弱朝廷的财政收入,使得国库空虚,民生凋敝。”

张嫣听着朱由检的分析,眉头逐渐舒展,似乎在理解朱由检的苦衷。

朱由检见状,继续道:

“朕留用魏忠贤,并非不知其恶,而是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朕需要他在朝中的势力,来平衡各方力量,特别是那些妄图借道德之名,行篡权之实的各派党人。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朝廷争取到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以图恢复国力,安定民心。”

“当然,朕也不会放任魏忠贤胡作非为,朕会适时加以约束,确保他的行为不会偏离朕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