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子之怒

第二日清晨。

许正再醒的时候,发现门外施粥的大锅多了许多。

还有很多粮食以马车拉到了涅槃寺。

寺庙内的僧侣一个个忙的是热火朝天,便是觉明小和尚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许正此前显然没有见过的人在帮忙。

在许正的愕然之中,对门开了。

连夜换了门的吴起仍旧是依靠在门框上,使劲儿伸着懒腰,不无得意的对他说道:“怎么样?”

“你做的?”

这般嘚瑟的模样,倒也是不难想象。

“举手之劳罢了。”

吴起说道。

“那挺好。”

许正点头。

有了吴起出手,涅槃寺的施粥一下子就大气了起来。

能过来的都能吃饱,再也不是一天只有一碗粥水。

而且原本仅仅在立春的两三天的施粥,也一同拉长到了七天。

附近的百姓都开始称颂涅槃寺,还有吴起的德行。

此事对他们来说,只好不坏。

许正照例转悠了几圈,吸收到足够的七情六欲之息后,倒是没有继续投身其中帮忙,如今已是人手充足,干脆又跑到了藏书阁,继续忙碌自己的事。

如此,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日子在二十四节气中推移,眨眼间,已是春去夏来。

稍值得一提的是,立春的施粥之后,涅槃寺冬日原本冷落的局面很快消失不见,往来涅槃寺的百姓变得更多了。

这一点,倒是和许正的推测不谋而合。

施粥不仅仅是惠及百姓之举,也对涅槃寺有所好处。

日积月累之间,潜移默化而已。

也因为涅槃寺的善举,还有一些官员来到涅槃寺,为秋野郡祈福等事,许正倒是没有去凑什么热闹。

他的生活有自己的规律,而在这里,也没有人打扰他。

不动明王身的修行自从立春施粥后回归正轨,有着每日尚算充足的七情六欲之息作为养料,进境比之冬日快了太多太多。

但他也并未松懈对武学的修行,神魂之术与肉身之法,并非彼此对立,精力足够的话,完全可以做到齐头并进。

显然他就是精力足够的那个人,在涅槃寺并无琐事缠身,许家遗留下来的财产也完全足够供应他的武学修行,正是无需面对关隘,进境神速之时!

不过许正还是较为谨慎,哪怕并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也是一个人默默的修习,默默的练武,从不惊扰他人。

唯一稍有麻烦的是,不动明王身可以不动声色,武学的进境,放开手脚的话,难免动静颇大。

这点动静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最主要的是,他初来涅槃寺时分明是半死不活的样子,一个冬日过去就开始虎虎生风的打拳,打的还是扬平大侠昔日的武艺......

这要是被有心人注意到,实在不好解释。

于是平日间的练习尚可在房间中暂且凑合一下,每当有所感悟,觉得自身将要有所进境之时,许正便会重新跑到深山中待那么几天。

以他如今的实力而言,山林之中足以威胁到经验丰富的猎人的猛兽已不足为惧,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放松身心的检验自身的实力,验证自己的领悟和所学。

纸人也没有再出现过,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正轨,无有大事发生。

安稳而平静的生活,许正还是颇为满意的。

时日推移间,他的实力也在稳步的提高,伴随着夏日的到来,不动明王身晋升所需也在不断的积累,只待厚积薄发的那一天。

秋野郡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然而,万里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在发生着。

当消息传来之时,朝野震动,当今天子,大佑武帝雷霆震怒,百官惊骇。

领受皇命的李将军,率数万兵卒讨伐万里之外的大宝,大败。

而这件事的起因,却还要继续追述数年前,武帝听闻大宝有神马,天下罕有,便派出使者,携黄金二十万两,乃至纯金打造的战马前往大宝换取。

然而大宝的国王很不给面子,不仅不换不说,还将武帝派去的佑使给杀了。

其间的曲折之处,无需多言,但铁一般的事实却不容更改。

于是当时武帝便立刻派出了李将军,率领数万兵卒,前往万里之外的大宝进行讨伐。

而今战斗的消息终于传来。

却是一场大败!

这对武帝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哪怕对文武百官来说,此事带来的影响也实在是太坏,甚至可能影响到大佑和蛮族的局势,不能不慎重对待。

原因当然也很简单,虽说这些年里,大佑和蛮族打来打去,有胜有败,但有一个问题是一直都很难解决的。

那就是蛮族毕竟生活在草原之中,生来便在马背上的家伙,来去如风,纵是正面不敌,跑路起来那也是一等一的快。

大佑连年与之征战,却很难在正面战场上有很大的斩获。

倒不是大佑士卒的实力不行,只是论及战马,还真就不如人家多,更不如人家强。

如果是真刀真枪的对垒,能够在正面解决战斗的话,大佑又岂会自创建起,便与蛮族有着百年的纠葛?

无他,蛮族就算正面不敌,骚扰、牵扯、转进,生活在草原上的他们,都比大佑要强上一些。

这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秘密,能跟占据中原之地的大佑交手二十余载,蛮族若真的是不堪一击的话,那倒不知是看不起他们,还是看不起大佑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武百官想了无数的办法,可人家的马就是品种比你优良,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的。

那是游牧之民天然的优势,哪怕中原的王朝想追逐都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经年日久的战争连绵不绝,可蛮族却始终无法消灭的原因。

那些家伙,连个城池都没有,追逐水草而居,打全天下的秋风,便是想要斩尽杀绝,也得有追上去的能力吧?

否则大佑这边动员士卒数十万人,后勤百万,兴师动众的阵势摆好了,蛮族的家伙们一看,你来真格的,拍一拍马屁股就走了——这种事情还真就发生过!

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却又根本没有任何成效,反而叫人笑话的事情,发生一次也就够了!

因此,大佑对于战马的追求,特别是顶尖战马的追求,是从没有停滞过的。

所以当大宝有神马的消息传入大佑的时候,武帝也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佑使,携带金银财宝,不远万里想要换取。

只是人家一点面子也不给,反而将佑使斩杀。

这能忍?

能忍也就不是武帝了。

既然大宝给脸不要脸,你看我弄不弄你就完事儿了!

李将军,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数万士卒前去大宝,要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大佑,什么叫做中原,什么叫做王师。

结果,败了......

还特么是大败!

耻辱!

确凿无疑的耻辱!

哪怕在与蛮族的战场上,大佑也经历过几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却也有过令天下震怖的胜利。

大佑与蛮族,犹如巨人与野兽彼此撕咬,互伤血肉,尚可理解。

可大宝是个什么东西?

西域小国尔!

无非是有良马罢了!

就这,也敢看不起大佑,甚至杀了佑使?

甚至面对武帝派去讨伐的军队,都能战而胜之?!

要知道,大佑除了跟蛮族的战场上有输有赢之外,跟其他异族打起来的时候,不能说是战无不胜吧,只能说是摧枯拉朽。

说未偿一败,那多少有点猖狂,但要说佑使所至之处,群王不得上位,却一点也不算夸张之词。

敢跟佑使过不去的,就是和大佑过不去,和大佑过不去,我看你这王是不想做了。

这是有绝对的实力作为保证的。

结果现在,一个大宝而已,佑使被杀,前去讨伐的将军也大败而归......

大佑的脸面往哪搁?!

四方将大佑当做天朝上国,只敢小心翼翼的诸多小国,又会怎么看?

甚至最大的问题都不是大佑周边的小国。

周边小国而已,真不懂得什么叫“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的道理,大佑说灭也就灭了,道理可以到了黄泉再慢慢想,死了有的是时间。

问题就是,西域距离大佑太远。

足有切实的万里之遥!

双方的联络并不是很容易,也并不在大佑刀锋所指的较近范围之内,反而更接近蛮族一点。

如有可能的话,当然还是笼络比讨伐更好用一些。

毕竟西域之地不同大佑,多为小国,既不敢得罪大佑,也不敢真就投向蛮族,说白了就是夹在中间的墙头草。

这讨伐大宝之一败,不知会让多少西域小国生出异心。

若是因此转投蛮族的话,那对大佑来说,绝对是莫大的阻碍,容不得有丝毫的马虎!

事关大局,此事绝不能就此作罢!

收到了消息的武帝,第一时间召集了文武百官,下达了自己的命令。

再征精兵良将,定要让大宝知晓,什么叫做中原之主!

然而这一次,面对愤怒的武帝,坐下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多时便已有人硬着头皮出来觐见。

大宝之事虽令人愤怒,但主要的战场还在蛮族。

若真要兴师动众,不远万里的去征伐一个小国,未免损耗太大,反倒不如集中力量先解决蛮族。

蛮族一倒,西域那些撮尔小国又算得了什么?

事分轻重缓急,跟蛮族的仇恨相比起来,大宝的大不敬都可以暂且往后稍稍。

然而,面对朝堂公卿的劝谏,武帝一概拒之。

打!

必须要打!

不打不行!

没有商量的余地,立刻开始给朕筹措钱粮、人马,我要教这天下知道,得罪大佑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