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药膳食疗的应用策略

1.辨证施膳

药膳食疗学中药物和食物的配伍组方与临床施膳,都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辨证论治理论的应用,突显出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中医学在认识和防治疾病过程中,讲究理、法、方、药,“组药有方,方必依法,定法有理,理性有据”,用药治疗如此,辨证施膳也是如此。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确立治则与治法,针对具体证型,依据药物和食物的性能选择、调配、组合成药膳食疗方,运用药食之性能矫正脏腑功能之偏,使之恢复正常,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2.“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药膳的配伍,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和药膳学理论指导下,在对机体状态清楚认识的前提下,将两种以上的药膳原料按一定原则配合运用,以达到增强效能的目的。

不同的药膳原料有不同的性味功能,配伍是将不同原料进行有机组合,而不是各种原料的堆集、杂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谓:“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成为中医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也同样是药膳配伍原则。另外,药膳的配伍是辨证施膳的最终表现,其效能决定于药膳辨证的正确与否。在辨证的前提下,各种药膳原料经恰当配伍,能够起到相互协同增效、限制偏性等作用,使药膳发挥更好的功效。

必须注意的是,药膳作为特殊的膳食,与平常膳食相似处多,而与专用于治疗的中药方剂有很多不同点。一是大多数情况下,药膳方都必须与传统的食物相配,以成为“膳食”,因而与方剂的药物组方不同;二,因为是“膳食”,故其药物相对味数少而量重,除酒剂和少数膳方配伍药物味数多以外,大部分药膳方的药物多在一二味或几味间,就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而言,不如方剂的药物配伍那样繁杂。这也是药膳的特点之一。

3.因时施膳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一年之中有四季变换,而人的生理活动也会随之变化。应用食疗药膳应随气候而因时制宜。如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以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及荸荠、鸭梨之类的水果。冬天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气盛极,阳气潜伏,当择用补益作用较强的食物,或者制成药膳,如八珍鸡饭、狗肉粥、虫草红枣炖甲鱼等。元代的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言:“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4.根据体质施膳

体质不同的人可根据食物性味的不同,选择食用某类食物调补身体。如阳虚的人需温补,选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而阴虚的人需清补,选百合、淡菜、甲鱼、海参、银耳等甘凉、咸寒类食品养阴生津。在日常生活中,偏热的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品。瓜果、蔬菜中性寒者偏多,如梨汁、藕汁、橘汁等,可用于清热、止渴、生津;西瓜、茶水等,可清热、利尿。

5.因人施膳

古代医家强调妇女怀孕期间,要适当多吃鱼、肉、蛋、鸡、鸭、新鲜蔬菜、水果,食物要以可口、清淡为宜,反对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否则会助湿生热,可致胎动不安,新生儿则多发疮疡。对于婴幼儿的食物摄入,古代医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宁饥勿饱”“乳勿过量”“半年以后宜陈米稀粥,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烂饭”“周岁断乳”等。对于婴儿的喂养首先强调以母乳为主,其间母体更要注重食物营养的摄入,应该选择含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摄入的要求也高。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特别要注意健脾强胃,可以多选用鸡蛋、猪瘦肉、猪骨、谷芽、山药、山楂等。同时要注意避免一些妨碍脾胃运化的食物。

青壮年时期生机旺盛、精力充沛,对食物的摄入更应注意营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因工作学业繁忙而过饥过饱。其次,由于生活紧张或压力过大,可能造成心脾不足或心肾亏虚,除加强食物营养外,还可以选择服用一些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莲子、枸杞子等,或者具有补肾养心功效的食物如灵芝、猪腰、鱼鳔等。

老年时期对食物的摄入更要注意。由于正气逐渐虚衰,脾的运化、肾的封藏功能日益不足,此时更宜通过食物的摄入以达到滋补强壮的目的,可选用的食物有胡桃肉、黑芝麻、枸杞子、蜂蜜、海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