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文献,学习各家

1985年8月,我如愿以偿考入了当时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后来改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我们针灸研究生班当时是为北京针灸学院准备师资的,因此有十几个人都学针灸。入学第一年,我们在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上基础课,国医大师张缙教授是我们的主讲老师。第二年分配导师,我成了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王德深研究员的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针灸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协助老师编写《穴位通鉴》、《中国针灸文献提要》。我的研究生课题是“清代针灸文献概论”,有幸的是,我的开题、毕业答辩请的都是大师级专家,国医大师贺普仁为组长,成员有国医大师程莘农、针灸大师杨甲三教授、医史文献专家李经纬研究员。贺普仁教授虽然是临床大师,但对古代针灸文献有极大的嗜好,他正在收集针灸古代文献,为编撰大型针灸丛书《中华针灸宝库》做准备,因此贺普仁教授委托我收集他所没有的针灸古籍。我为了整理清代针灸文献,跑遍了全国主要图书馆,搜集到若干针灸孤本,复印了数本送给贺老,贺老也还赠数本复印的孤本给我,从此与贺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我选择文献专业主要是为了有时间、有机会多看书。在研究生期间,我反复学习了国内一些著名针灸专家的理论和经验,如于书庄的“临证五明为先,施针得气为要”,马石铭的“浅刺多捻针法”,王品山的“经络反应点的辨证运用”,石学敏的“醒脑开窍法”,田从豁的穴位贴敷,师怀堂的新九针,吕景山的对穴配伍,阎润茗的交叉配穴,李志明的灸法,杨介宾的刺血法,杨甲三的配伍、手法,陈子富的经络切诊,郑魁山的“八法”与手法,姜揖君的八脉交会辨证法,徐斌的“闪电穴”,郭效宗的“针刺有效点”,奚永江的擅取任督等。针灸文献与现代针灸临床大家的经验,为我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