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刘裕举事

按照封建王朝礼制,帝王应当追立七庙。

祭礼不祭祖先,是数典忘祖礼崩乐坏,会影响国运的。

而作为“超现代”的桓玄却不以为然,他拒绝在太庙中供奉祖父和曾祖父,理由也很单纯,系因为其祖上不是历史名人,若加以祭奠怕惹世人笑话。

这让朝野不能接受的是他不尊礼法。

还有就是桓玄的庶母死时,他仅是一哭而已;其兄长桓伟下葬时,他也不过是早上去灵堂哭一鼻子,晚上就又去游猎。

在那个极其重视孝道的年代,这般不废音乐,日夜笙歌,骄奢荒侈,游猎无度必将惹来天怒人怨。

或许吧,凡人难以看懂桓玄这个超级玩家,无法理解他的世界。

在桓玄大帝,全方位、无死角的对“大楚”施行德政之后,剧本的结局早就设定好了。

人狂必有天收,老天爷都决定给新科皇帝点颜色看看,在其乘车至水门游玩时,忽刮一阵旋风掀翻了他华丽的车盖。

入夜时分,大水肆虐石头城横卷了浮桥,狂风怒吼着掀翻了朱雀门楼的殿顶掀翻,致使多人罹难。

天怒之后便是汹汹民怨。

最先闹出动静的是益州刺史毛璩。

桓玄初登大宝之时,便想拉拢这位晋朝旧臣,派遣使者加授其散骑常侍、左将军。

可这位猛男完全不把这位大楚开国皇帝放在眼里,直接扣押使臣,不受其命,并传檄周遭,列玄罪状,进屯白帝,准备进军讨伐桓玄。

毛璩的突然起兵,令大楚朝野惴惴不安,因为此人乃东晋名将毛宝之后,更是经历淝水之战的“黄金一代”,绝非浪得虚名。

皇帝桓玄虽然也有不小的震撼,但却不慌,如今兵多将广,他手上更有诸如刘裕这样的常胜将军,还能让毛璩反了天不成。

兵者,国之大事,桓玄要想安心的吃喝玩乐,就不能不重视。

为了保险起见,桓玄急召自己的哥哥,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从京口至建康商议此事,并且要求他一定要把刘裕带上。

此时的刘裕早已被桓玄视为自己人了,加上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绩,更是让桓玄对他格外青睐有加。

桓玄甚至与司徒王谧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其盛赞:“刘裕风骨不常,盖人杰也。”

面对皇帝的彩虹屁,王谧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表示赞同。想当年他还替刘裕还过赌债的,他俩也算是老相识了。

桓玄见到刘裕来朝,那是越看越顺眼,喜欢的不行。

于是乎,每次游集的时候都令刘裕跟随左右,时不时的还把自己的宝贝赠赐他一二。

皇后刘氏见到此情此景都看不下去了,心想桓玄平时视他这些宝贝如命根子,别人摸一下都要先把手洗干净,更别说赠与他人。而现如今这种事情还真就发生了,不免大为吃醋,以至于一度怀疑两人是否有基情。

不忿道:“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终不为人下,不如早除之。”

桓玄听后哈哈一笑,心想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脚气相投的同志,哪能说杀就杀。

随意编了一个理由搪塞道:“我将来要平荡中原,非刘裕莫可用者;等关、河平定,然后别议之耳。”

桓玄如舔狗一般疯狂的献殷勤,刘裕是抗拒的,他深知桓玄这个渣男绝非什么好货色,但迫于对方的淫威又不得不虚与委蛇。

大楚国内,如今有人挑头闹事,刘裕内心的洪荒之力早已蠢蠢欲动。

正所谓你越混乱我越兴奋,但表面上又要陪桓玄逢场作戏,都快让他憋出了内伤了。

实在装不下的刘裕谎称自己金疮疾动,希望京口养伤。

桓玄自是没的说,果断的答应了。

虽说西边有点动乱,正得用人之际。

可桓玄认为收拾一个小小的毛璩,还没有急迫到非要刘裕这尊战神上场不可的地步,派桓弘、刁逵这种小角色就足够应付了。

临别之时,桓玄亦是百般不舍,嘘寒问暖好不温情。

刘裕差点又给整吐了,拎着何无忌就往船上走,逃也似的离开了建康。

……

都说再见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所以刘裕风风火火的着急着回京口,并非是为了躲避桓玄,而是为了与桓玄更好的相见。

因为刘裕觉得做掉桓玄、兴复晋室的时机已然成熟。

关于征讨桓玄这件事情上,何无忌的劲头是最大的,他自从山阴回来后就密谋此事。不断与同伙们召开座谈会,当刘迈之弟刘毅提出“桓氏强盛,其可图乎?”这等反贼言论。

大伙得出的结论出奇一致:想要闹事可成,就差一个领头人,所见唯有刘下邳。

如今刘裕返还京口,何无忌当即拍拍胸脯道:“老哥几个都还在,只是散落在各地,有不少人已经联络好了,就等哥哥咔一下把义旗举起来……”

刘裕本就为举事而来,听何无忌如此信誓旦旦,亦知小老弟最近没少在背地里搞事情,立刻同意了。

何无忌见到刘裕点头,当即把之前私下联络的反桓联盟召集起来。

第一届“反桓”大会就这样在京口秘密召开。

与会之人分别是:刘裕同父异母的幼弟刘道规、前秦旧将王元德、王仲德兄弟、视财如命的琅琊人诸葛长民、长相抱歉的魏咏之,被人排挤的孟昶,刘裕的发小檀凭之,名不经传的童厚之。

这些人听到召唤之后,纷纷赶至与会地点,他热情高涨,刚一见面会场就热闹起来,天南海北的吹嘘。

刘裕也同样抵达会场,可见到眼前这些歪瓜裂枣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他并非瞧不起这些人,眼前众人大多是本地人,他多半熟络,知道他们在当地是有些本事的。

但问题是这些人加上自己,归里包堆才十二个人。

十二个人想要颠覆一个政权,刘裕深深的陷入了沉思。

……

短暂的沉思之后,刘裕眼神愈加坚定起来。

众人急公好义、志同道合,十二人未尝不可行逆天改命之举。

很快,这十二个人很快的便进入共举大事的激烈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