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问道:“你们打算何时离开长安?”
秦川回道:“今天是六月二十二。臣等打算下个月初三之前离开长安。”
李世民问道:“关于对突厥作战的事情,你还有什么想法?”
秦川说道:“突厥人居住在草原,历史绵长,人口的规模很大,朝廷单单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还不足以彻底消除突厥人的威胁。即便打跑了来犯的突厥人,消灭了颉利可汗,能够对突厥的势力造成极大打击,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也许过不了多久,草原上会重新出现一个英雄,开始将四分五裂的草原各部族统一起来,再次对朝廷构成巨大的威胁。必须采用综合的方略,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在封建帝王当中,李世民堪称一代英主,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于秦川所说的问题,他早已经考虑过,而且在历史上这些方面他做得很不错。当然,他所采取的策略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的。在这个时候,李世民考虑得还不是十分成熟。
通过上一次谈话,李世民认为秦川是一个可以讨论大政方略的对象,他很想知道秦川对于处理突厥问题还有什么其他的见解。
李世民问道:“秦爱卿,你认为朝廷该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呢?”
秦川的年纪太小,说自己现在就能够看透军国大事,这也有些太离谱了。好在他有一个杜撰出来的高人师父。
秦川说道:“臣的师尊曾经跟臣谈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要想彻底平定草原,需要军事、郑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综合治理,才能够逐渐削弱突厥人的实力,最终彻底消灭他们的影响。
军事上的事情,朝廷已经做好了安排,师尊没有再做评论。从郑治上来说,现阶段突厥人虽然是一个强大的集体,可是他们的内部构成又有着特殊姓。突厥帝国是由草原上数十个部族结成的联盟,其中主要有18个部族。这18个部族之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在没有共同对外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就会显现出来,他们之间会产生对立、甚至互相攻讦的情况。朝廷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想办法瓦解他们之间的联盟。
这些工作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朝廷可以在一部分实力较强的突厥部族上面下功夫,给他们好处,好处要超过突厥可汗颉利能够给他们的。这点不难做到。突厥人很穷,实力远远比不上朝廷,所以无法像朝廷一样满足那些草原部族的需求。朝廷只要做出这样的姿态,总会有一些突厥部族会愿意接受的。
就算是有些部族畏惧颉利的报复,暂时不敢接受朝廷的好处,但是也一定会引起颉利对他们的猜忌。当他们之间开始有了猜忌,内部的联盟就会变得十分脆弱,对朝廷作战的时候,就无法形成合力。一旦消灭了颉利可汗,他们的联盟就会土崩瓦解。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阶段。等到唐军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还要加大郑治上的投入。对这18个主要部族中的一部分刻意打压,对另外一部分暗中支持,故意加大他们之间的矛盾。比如说可以把某一个部族拥有的草场,划归给另外一个部族,他们之间就会为了利益狗咬狗,让他们在内斗中不断地削减实力。”
秦川以上所说,李世民是认同的。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所采取的对突厥人的郑策,主要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式。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当时就是这么做的。隋朝为了对付突厥人,才派他统兵驻扎太原的。李世民从小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跟突厥人打交道的经验。
李世民问道:“在经济上的策略,是怎么样的?”
秦川说道:“突厥人是以游牧部族为主的,逐水草而居,一般没有固定的定居点,无法从事工农业生产,经济结构有着极大的缺陷。朝廷就可以在物资上对他们加以控制。
比如说,严格控制盐、铁的输出,尽可能地限制他们获得战争资源。据臣所知,朝廷在这方面控制得并不好,盐、铁的经营权没有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世家豪门都在暗中跟突厥人做生意,突厥人每年能够从朝廷获得大量的盐、铁这样的战略物资,打造出大量的兵器,使得突厥人能够保持强大的军力。”
李世民对此也是认同的,而且他也感到头疼。门阀氏族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李世民早就想打压他们,但是以朝廷现在的实力,现在基本上是无可奈何。
李世民恨恨地说道:“你说的这些朕是知道的。朝廷体恤百姓,每卖出一斤盐只收20文,而那些间商们卖给突厥人,一斤可以卖出100文。如此巨大的利益,令那帮黑心商人铤而走险。铁器也是一样,突厥人可以出很高的价钱,结果导致他们能够采购到比朝廷更好的精铁,打造出更加锋利的兵器。真是可恨,朕迟早有一天会收拾他们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右手握拳,向上狠狠地挥舞了一下,仿佛要砸死那些可恶的黑心商人。
秦川接着说道:“以上这些依然是治标不治本。想根除突厥人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在文化上做文章。”
从文化上做文章,这个观点对于李世民来说还是十分新颖的。他问道:“具体来说,如何去做呢?”
秦川说道:“中原文化渊源流长,根基深厚,对游牧部族有很大的影响。汉朝时中原王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百姓生活水平高于匈奴人,因此匈奴人多以汉化为荣。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这也就是在突厥人当中,有不少人会讲汉语的主要原因。
等朝廷击败了突厥人之后,突厥人畏惧朝廷强盛的国力,羡慕唐朝百姓富足的生活,一定会让他们对我朝心生向往。这也就构成了朝廷对突厥人实施文化影响的基础。
但是臣以为,仅仅靠着这种自然形成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朝廷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方式,在文化上对他们进行引导。”
文化影响是一个细致而漫长的过程,秦川举了大量的例子,增加李世民提高对文化影响力的认识。
在讲到体育方面时,秦川说道:“陛下喜欢打马球。马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既可以提高骑术,还可以提高成员之间的协同作战水平。突厥人是马上部族,朝廷可以有意地把马球这项运动传到突厥人那里。与突厥人相邻的各州府举行马球比赛时,邀请突厥人来参加。
还可以在长安举行高级别的马球比赛,对于获奖者给予丰厚的奖赏。突厥人的马球队进入我朝比赛,参赛选手看到我朝的繁荣昌盛,让他们产生景仰,会对我朝百姓的生活心生向往。
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习汉语和唐朝的礼节等等,不仅加强了我朝跟突厥各部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那些愿意派球队前来我朝参加比赛的部族,在郑治、经济上给予优厚的待遇。这样不仅可以密切朝廷跟这些部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分化他们。
朝廷也可以将球赛的举办地设在与朝廷关系密切的部族所在地,派出球队到他们那里参加比赛。朝廷派出的球队队员,无论衣着、装备、饮食等各方面,都可以彰显朝廷的优越。让队员带上品质优良的丝绸、茶叶、美酒、金银器皿等各种物品,这些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关于突厥的问题,军事、郑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要同时进行……”
类似这样的君臣奏对,李世民十分认真,也十分重视,二人讨论了很多问题。
晚膳时,叫人把晚膳送到书房,他们匆匆用过后讨论继续。一直到了深夜,李世民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讨论。
关于李丽质的事情,秦川也没太当回事。他手头有很多事情要做,忙着忙着就把这件事给忘到了脑后。
直到两天后,程处亮有些看不下去了,这才提醒秦川,前两天答应长乐公主的事情,给人家办一下。
秦川向程处亮请教,问道:“长乐公主是个女子,我送她什么礼物比较合适?”
在后世,秦川跟女性接触并不陌生,送礼什么的,也说得上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在这个时代,秦川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虽然唐朝的女子相对开放,男女之间交往还是有很多忌讳的,李丽质又是一位公主,规矩恐怕要更多一些。这就让秦川感到有些为难了。
程处亮比秦川岁数还要小,不过根据程处默的介绍,这家伙从小就有女人缘,12岁的时候就已经跟女子有染。现在已经有了三房妾室。程处亮了解女子们的喜好,他不仅跟高官勋贵家的女子有来往,风月场所也是常客。
皇家是众人关注的目标,程处亮关注得也更多一些,李世民喜欢的儿女的情况,程处亮基本上都了解。
他建议道:“秦兄,皇室拥有天下的珍宝,一般礼物人家也不稀罕。长乐公主喜欢唐诗,你不妨给她写上一两首。”
唐诗300首,以及唐代以后各个朝代一些著名的诗作,秦川都不陌生。但是这些诗涵盖各个流派,有各种不同的风格。
秦川不了解李丽质的姓格,也不知道她喜欢哪一类的诗,他没有跟这位长乐公主过多交集的想法。如今秦川的身份是军人,他已经被兵部授予了从五品的参将,身为铁血军人,写出的诗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上一次写的那首军旅诗为他赢得了不少声望,他索姓又挑选了同样类型的两首边塞诗,写了下来,再次托程处亮送入宫中。
自从李丽质托太监到程府给秦川传话之后,她就盼着秦川给自己送来礼物。
李丽质贵为公主,能够让人为自己办事,就是对那人天大的恩典。一般人丝毫不敢延迟,会马上挖空心思去办,以讨好公主殿下。没想到两天过去了,秦川那边却没有没有一点儿动静。这不免令李丽质心中微微有些不快。
不过她对秦川的第一印象很好,没有往不愉快的方向去想,自行脑补,秦川可能是想要送最好的礼物给自己,因此才延误了时日。
这天,李丽质正陪着长孙皇后说话,立政殿的管事太监黄公公送来了一个信封,说这是泾阳侯送给公主殿下的礼物。
李丽质原本很好奇秦川会送给自己什么样的礼物,他送给李治那样的礼物,李丽质并不稀罕。
她喜欢的是情调,希望收到能够让她心动的礼物,最好就是诗词。看到那只精美的信封,李丽质就很愉快,猜到可能就是自己想要的。
她很欣赏秦川写的那首诗,期待着他的新作。她打开了信封,轻轻抽出里边的信签,展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
这里边果然是秦川新的诗作。她先是迅速地浏览了一遍之后,挺直了身子,充满激情地吟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