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明说得没有错。唐军是以府兵制为主的,作战的时候,府兵们被征召,要自带刀枪,甚至在来时的路上还要自备干粮。
唐军所需要的经费就少了许多,即便如此,一场大战下来,由于参战的人数众多,钱粮、军饷、装备各方面的消耗也十分惊人。
骑兵的消耗更是惊人。训练一名骑兵所消耗的费用,超过了训练普通步兵的十五倍以上。秦川提出的新的骑兵部队,别的不说,单单是装备火器这一项,费用就超过了装备普通唐军骑兵五倍以上。
再加上一人双马、双层铠甲以及高强度训练所提高的饮食标准,还有高于普通骑兵部队的官兵的军饷,打造这样一支骑兵部队的费用,差不多是训练一支普通的骑兵部队十倍以上。
李世民和这些唐军的大佬们,自然希望训练出来的新的骑兵部队战力越强越好,可是作为户部尚书的高敬明却听得心惊肉跳。
他苦着脸说道:“陛下,如此大的费用。咱们如何承担得了啊?”
能够训练出一支战力强悍的骑兵部队,作为兵部尚书的房玄龄自然是满心欢喜,大力支持。听了高敬明的话,房玄龄十分不满。
他说道:“我说高尚书,你没有必要在这里哭穷吧?新的骑兵部队虽然消耗大了一些,可也不过训练3000人,大不了咱们唐军在其他方面的开支缩减一些,有什么负担不了的?”
李靖肯定是支持房玄龄的意见的,因此对他的话点头表示附和。长孙无忌是管吏部的,他做事主要是看李世民的脸色。明显的他看出来了李世民是支持训练新的骑兵的,户部困难与否跟他们无关,因此他也表示赞成。
杜如晦考虑问题要长远一些,说道:“训练这样一支骑兵部队的费用是大了一些,不过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突厥人几乎每年都要南下入侵,朝廷也要征调大军戍守边疆,每年消耗的费用何止巨万。早一年打垮突厥,就早一年减少战争的消耗。这笔账我想大家应该是能够算得清楚的。”
李世民看到众人的意见都是支持训练新的唐军骑兵,他也下了决心,大手一挥,说道:“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传旨,由兵部主持,李靖、秦川参与谋划,尽快制定出相应方略,呈报给朕。”
房玄龄、李靖、秦川一同起身行礼,说道:“臣等接旨。”
高敬明看到李世民已经下了旨意,他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不再吭气儿了。
关于训练新的骑兵部队的事情讨论完了,众人纷纷告辞离开。
高敬明却留了下来,说道:“陛下,
您的旨意臣坚决照办,可是户部的确是有难处。唐军刚刚经过了数月的大战,消耗了太多钱粮,户部府库现在基本上已经空了。如今夏粮还没有入库,半年的赋税还没有收上来,唐军有功将士的奖赏还没有发下去,实在无力支撑新的重大的开支。您看能不能等一等?最好等秋粮和秋税收上来之后,再进行这件事情。”
对于李世民来说,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要战胜突厥人。一方面他是要报渭水之盟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他急需一场大胜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一心一念就是要尽快干掉突厥人。
在秦川出现之前,面对突厥人强大的军力,加上他们庞大的骑兵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李世民根本就没有胜算。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机会,他怎能不牢牢地把握住?
李世民语气坚决地说道:“这件事情一刻也不能拖。朕希望入冬之前就能训练出一支新的铁军来。因此,无论如何户部要全力支持,哪怕在其他方面缩减开支,也必须满足新军训练的需要。”
高敬明十分无奈,只好说道:“臣遵旨。”他有些不甘心,问道:“陛下,为今之计,恐怕只有缩减开支了。您看朝廷哪方面的开支可以削减一些?”
也难怪高敬明如此为难。如果削减朝廷某一部分机构或者部门的开支,的确可以省出一笔钱来,可是这绝对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无论削减哪个部门的开支,都会被人背后骂酿,他的阻力会非常大。
如果他敢削减哪个部门的开支,那些大佬们一定会堵住户部的大门,指着他高敬明的鼻子臭骂。
因此这件事情他必须让李世民做主,有了这个尚方宝剑,他的压力就小多了。
提起这个,李世民也觉得头疼。说实在话,这个时期的朝廷郑局尚未稳固,有不少地方还处于叛乱状态,在那些地区赋税根本就收不上来。
为了安定民心,李世民还刻意减少赋税,以获得百姓的支持。国库本来就捉襟见肘,相应的唐朝官员们的俸禄也相对较少,远远不及隋朝末年隋朝官员的收入。
如果不是李世民、长孙皇后带头缩减开支,唐朝的官员们早就怨声载道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要削减开支,会严重影响官员们的积极姓,朝廷的办事效率不用想也会降低许多,甚至有些人消极怠工也在所难免。
李世民和高敬明把朝廷的各个部门,掰着手指头挨个地数了一遍,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节约的空间了。
最终李世民下了狠心,决定再次削减宫中的开支,甚至提出宁可自己不吃肉,也要把钱省出来,训练新军。
高敬明听完之后,虽然感动,可是也认为这根本不是办法。李世民作为大唐的皇帝,这天下是他李家的,他可以节衣缩食、咬紧牙过一过苦日子,可是其他的朝廷官员们,人家当官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再减少他们的收入,恐怕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不舒服。
而且仅仅削减官员们的收入,节约出来的钱也十分有限,仍然不足以支持训练一支新的唐军骑兵。也就是说,高敬明还要想其他的办法。
他想了想后,试探着问道:“陛下,您看能不能增加一些临时的赋税,哪怕等到打败了突厥人之后,给百姓们多减免一些,补偿他们?”
临时加征战争赋税,是几乎所有的朝代通常采用的做法。如果李世民现在临时加征一些赋税,百姓们尽管有怨言,也只能咬着牙认了。但是李世民立志要做一个开明的君主,他希望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因此这样的事情他是断断不肯做的。
李世民马上否决道:“这万万不可。
朝廷已经颁布了郑令,十年内不加征赋税,朝廷绝不能因此而丧失了信用。”
高敬明为难地说道:“这个臣也知道。可是陛下,那您说该怎么办?”
高敬明这家伙尽管忠于职守,可是他时不时地就在李世民的面前哭穷,这令李世民也有些恼火。
他有些不耐烦地说道:“钱粮的事情,是你这个户部尚书该管的。该如何筹措这笔军费,你自己去想办法。”
高敬明一脸苦瓜相,他还想再申辩两句,可是看到李世民的眼睛已经瞪了起来,只好无奈地说道:“臣遵旨。”他很清楚,再跟李世民探讨下去也没有什么结果了,只好怏怏地告辞,回去自己发愁。
高景明愁眉苦脸地回到了户部,还没有进入自己的值房,一名户部的官员已经迎上前来,说在他的值房当中,已经有好几位客人在等他呢。
高敬明闻言赶紧收住了脚步,转身往回走,随便找了一个房间,对跟在自己后面的那个官员问道:“这都是些什么人?”
官员回道:“兵部的,工部的,还有司农寺的。都是来要钱的。”
高敬明闻言,原本就皱着的眉头中间直接皱成了个川字。他对那位官员说道:“我就不过去了。如果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到这里来找我。”
官员会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尚书请放心,下官知道该怎么应付那些人。”说完就转身出去了,随手还关上了房门。
高敬明十分无奈,不得不躲着那些来要钱的人。他这个尚书当得实在是太难了。他本身是一个善于理财的人,可是条件不允许,尤其是李世民定下了轻徭薄赋的果策,他无法向百姓加征赋税。
高敬明曾经提出过建议,要将盐、铁的经营权全部收归户部。如果这样的话,户部每年的收入至少可以增加五成。可惜的是,当初李渊为了争夺士大夫阶层的支持,说白了也就是为了争得门阀士族的支持,盐铁经营权交给了他们。现在朝廷想收回,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的情况是开源没有渠道,节流他已经极力控制了很多部门的钱,都没有如数发下去,导致每天都有人来找他要账。
这种日子过得实在是煎熬。现在李世民又铁了心,让他筹措一笔经费来为朝廷训练新军,他真不知道这笔经费该如何挤出来。
他左思右想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换换脑筋,把自己手头能够处理的其他事情处理一下。于是他吩咐一名官员,到户部下属的各个部门,他们要上交、要自己批复的事情,临时抱到这里来,他就在这里临时办公,能干什么算什么。
正在这时,先前的那位官员进来了,到他的面前低声说道:“兵部尚书邢国公派人过来了,邀请您到兵部一叙。”
高敬明一听,头顿时就大了,心想:“房玄龄这家伙真是太过分了,陛下刚刚定下了这件事情,你就找上门来。这不是催命吗?”
高敬明马上说道:“你去告诉来人,就说我不在。”
那位官员应道:“下官明白了。”然后转身走向门口。“等一下。”高敬明叫住了他,说道:“算了,我还是去一趟兵部吧。”
高敬明之所以改了主意,是因为兵部要训练新军的这件事情,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是重中之重,这件事情非办不可。高敬明去找房玄龄,要跟他讲一讲筹措经费的困难,希望能够跟房玄龄商量,这笔经费他肯定是要出的,不过是否可以先拨付一部分,其余的分批拨付。这样户部的压力也能够小一些。
这件事情他不能派下属去说,否则的话,房玄龄不满意了,直接去陛下那里告状,事情就麻烦了。因此高敬明尽管十分不情愿,可是还不得不去兵部走一趟。
高敬明来到了兵部,见到了房玄龄之后,直接就开始吐苦水。
他刚刚发了几句牢骚,就听房玄龄说道:“高尚书,你且打住。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解决难题,我叫你过来,是出于好心,是帮你出主意的。”
高敬明闻言眼前一亮,随即又黯淡淡了下来。房玄龄和杜如晦之所以被称呼为房谋杜断,就是因为房玄龄脑子活、点子多,有人说这家伙脑袋上的头发都是空心的,主意多的很,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一眨眼就能想出好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高敬明的确很想请他出个主意,可是他又有些不信,房玄龄能这么好心?明摆着这是兵部要跟自己要钱,他怎么可能帮自己出主意呢。
高敬明仔细地盯着房玄龄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将信将疑地说道:“你有这么好心,帮我出主意?那行,你说说看,什么好主意?”
房玄龄要帮高敬明出主意,这回可是出自真心,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也十分重视新军的训练。房玄龄很清楚,户部现在拿出这笔钱来十分困难。这两天兵部的人去找户部交涉,要将朝廷对前线将士的封赏发下去,已经不知跑了多少趟,到现在还没有拿到钱呢。
房玄龄觉得自己再逼迫高敬明,不会有任何效果。干脆他自己也开始想办法,看看如何筹措出这笔经费来,实在不行,就将军中其他的开支挤一挤。
他琢磨了半天,觉得军中本来开支就紧巴巴的,砍掉哪一项开支都不可能。因此他也有些眉头不展。
就在刚才,他从两仪殿出来之后,跟李靖交换过意见,李靖跟他讲了一件事情,房玄龄立刻茅塞顿开。
不过这件事情自己出面不太合适,因此就派人请来了高敬明。
房玄龄对高敬明说道:“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今天朝中的官员当中,谁最有钱?”
高敬明是掌管钱财的,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关注得很多。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排第一的是长孙无忌,排第二的是程咬金这个夯货。”
房玄龄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错了,你这消息太不灵通了。如今这排名已经倒过来了,排第一的是程咬金这家伙。”
高敬明也有些吃惊,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说道:“你别说,还真有可能。听说程家最近酿酒和贩卖铁锅,发了横财。不过有那么多吗?”
房玄龄笑道:“据可靠消息,程咬金是发了横财,短短几个月时间,资产就翻了不止一倍。”
高敬明有些羡慕地说道:“程咬金这家伙命就是好。他的夫人家可是河东崔氏,商铺遍天下,他夫人又擅长经营。难怪程咬金这家伙,整日吃得脑满肠肥、满面红光的。”
说到这里,高敬明有些疑惑地问道:“我说房尚书,你跟我说这干什么?难道训练新军的这笔钱,要让人家程咬金出吗,这怎么可能?”
房玄龄点头说道:“你说对了。这笔钱就是要让程咬金这家伙出。不过不是白要人家的,而是以户部的名义出面跟他借,过两年等户部宽裕了,还给人家就是了。”
周敬明有些动心了,不过觉得不太可能,说道:“程咬金这家伙又间又滑,还是个滚刀肉,在家里又做不了夫人的主。训练新军需要的可是一大笔钱,这家伙肯拿出来吗?”
房玄龄说道:“这件事情要看你怎么去说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直接去说事情不好办,那不还有陛下吗?陛下跟跟姓程的那个混不吝开口,他总要给面子吧。”
高敬明有些没头绪,说道:“我该如何跟陛下去说呢?”
房玄龄笑道:“你看看,我叫你过来不就是帮你出主意吗?”
接下来二人又密谋了好久。最终高敬明从兵部出来的时候,原本皱着的眉头已经舒展开来,眼神中也有了一丝轻松。
高敬明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迫不及待的就想去见李世民。然而此时已经到了午膳时间,他也只能耐着姓子,等到了下午,就急匆匆地去了两仪殿。
高敬明这才隔了半天时间,就要求觐见,这让李世民有些不爽。他猜这家伙还是为了这笔额外的经费开支来烦自己。
李世民不耐烦地说道:“朕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让你自己想办法。你又来找朕干什么,难道你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到了办法了吗?”
高敬明感觉到了李世民的不耐烦,他满面笑容,肯定地说道:“是陛下,您下的旨意,臣肯定坚决完成。臣还真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世民问道:“什么办法?”
高敬明有些神秘兮兮地说道:“陛下,如今户部的确是没有钱,库存的钱少得连老鼠都没有地方藏。不过朝廷中有人有钱,多的家里放不下,听说新盖了两个库房放钱。”
李世民闻言皱起了眉头,问道:“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啊?谁家有这么多钱?”
高敬明说道:“如今朝廷官员当中,最有钱的是宿国公程咬金。他家的酿酒和铁锅生意现在是日进斗金,嗯,不能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已经不恰当了,应该说是日进万金。”
李世民好奇地问道:“程咬金这么有钱?”
说到这里他想起来了。程家新酿的酒,的确是极品。他的夫人还曾经找过长孙皇后,求自己给他家酿的酒命名,自己当时随手写了一个酒名:长安御酒。听说卖得很不错。
铁锅的事情李世民也有所耳闻,宫中也购进了许多,御膳房做的菜水平提高了不少。看起来这两项生意真的可能那么赚钱。
李世民仍然有些不解,问道:“就算是程咬金家有钱,跟此事又有什么关系?
这训练新军是朝廷的事情,难道还能让程咬金自己出钱不成?”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首先朝廷不可能去拿人家个人的财产,这么做那还不乱套了,恐怕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还有,如果新军训练是让个人出钱,那么训练出来的军队算谁的?这不太危险了吗?
眼看着李世民误会了,高敬明却没有慌张。
他笑着说道:“陛下,宿国公家是真的有钱,训练新军的钱也可以让他出。不过,不是跟他要,而是向他借。”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动,觉得这话似乎有些道理。不过他略一寻思,马上就否定了这个想法。首先他太了解程咬金这个家伙了。这个家伙就是个混不吝,只能占便宜,不肯吃亏。想跟他借钱,怎么可能?
再说了,就算是他肯借,那得多付多少利息?这个朝廷也负担不起。李世民因为缺钱,派出的那些捉钱令到现在还在四处放贷,最高年息可以达到100%。这样的利息谁能承受得了?
高靖明看到李世民的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直接说道:“陛下,宿国公确实可以出钱,臣跟他谈肯定不行,不过如果陛下您出面,那肯定没问题。”
李世民知道高敬明是一个务实的人,绝不会拿这件事情来开玩笑,他既然这么说,肯定已经想到了办法。
他问道:“跟他如何开口?”
高敬明就把房玄龄给他支的招,跟李世民说了一遍。李世民听着听着,眉头舒展了开来,渐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世民说道:“那好吧,明日就宣召程爱卿进宫觐见。”
第二天早朝过后,程咬金就被留了下来,跟着李世民去了两仪殿的书房。
关于借钱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不久以前他曾经动员过在长安的官员们向朝廷捐献,但效果实在是很差。程咬金这家伙有钱,却一分钱也不肯多拿。
虽然他已经听了高敬明的计策,觉得有一定的把握,但是临到开口了,不免还是有些尴尬。
不过李世民毕竟是大唐的皇帝,而且跟程咬金私人之间的关系很好,不至于抹不开面子。
他了解程咬金的脾气秉性,说话要直来直去,无需那么多铺垫。
李世民直接说道:“程爱卿,朕跟你商量一个事情。训练新军的事情你是知道的,新军虽好,但是开销很大,朝廷现在很困难,一时拿不出这笔钱来。你的夫人经营有道,你程家是大唐的首富,我想先跟你借点钱,来训练新军。你看如何?”
程咬金一听就急眼了,瞪着一对大眼说道:“陛下,这怎么行呢?臣跟着您出生入死,上刀山下油锅,那都没有问题,为您卖命在所不惜。可是臣的钱是自己的,总不能既卖命又出钱吧。”
李世民听完之后,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觉得程咬金有进步了。如果以前这么跟他说这话,程咬金会直接耍赖,否认自己有钱,要想说服他,还要多拐几道弯儿才行。现在他承认了自己有钱,事情就简单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