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打小从青岛到上海来的陆妍芝

第二十八章、打小从青岛到上海来的陆妍芝

在民国南京政府1930还没打赢中原大战之前,在上海的新老世家,因为看不清时局,而不得已选择了不持政治立场的稳妥观望,即在北洋、直系奉系、东北老张家、蒋冯阎李四派新军阀之间左右交好、搞平衡!

但上海陆家不用,因为有陆家嘴,还可是江东陆家,他们很早以前就用银两买下了这里。

所以作为陆姓墨家技术流的青岛陆家,虽然本能的也想远离国家目前政治动荡的旋涡,只管从事着家族血脉加持的特殊和高端人才输送,而这往往又是国家和时代迫切需要的,这何乐而不为,但为了更好的培养:三岁看大、五岁看老,被陆家给予厚望的第10代示儿陆妍芝,在她5岁的生日一过,一天也不耽搁,她就被从青岛观象山的家里,比哭哭滴滴的赶出了家,经过铁码头,海船、火车、客车、黄包车、轮渡的,一路颠簸辗转加呕吐的来到了上海陆家嘴,以掀开她色彩斑斓的学习生活成长创业深造之路。

陆岩知姥姥的母亲,陆妍芝,虽然不是小主身份,从青岛来到黄浦西岸这三江合流之处的陆家嘴,而是旅居和攀附在江东陆家上海的这块祖居之地,但作为幺房中的老辈子,因为人生得俊秀机灵耐看,是受到了这里上下一致的欢迎!

何况青岛陆家老九,本就是殷实人家,这不随同小姐陆妍芝,一起来的德国青年家庭教师格林,还有一直照顾着她的吴妈,费用都是人家自理,房租也是一次性付了5年,你还能说什么,老九那一支陆家虽然飘在外面开枝散叶快百年了,但老祖宗还不都是一个,这还有假!!

只不过江东陆家上海这边,还是有一些意见,认为青岛老九那边,格局和豪爽倒是足够,但用人这块,还是小器了,不懂变通和因地制宜,难道这万国的上海,会缺洋教师?

这不,有一天,陆家这边来了一帮洋人,这格林也因为感觉到了上海陆家对他的疑虑,因此主动请缨并参与接待,那社交能力和知识渊博与左右逢源,事后成为传说:

不仅当着法国人和法租界翻译,展示了其非凡的语言天赋(据说精通8国语言文字呢),谈起了共和主义者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这名字比咱大清的八旗名都还长不是)不只是作曲家更是工兵上尉的工程师呢,说到动情之处,他更是从怀里拿出口琴吹奏起了激昂的《马赛曲》。

一看自己G国那边的人略微有些尴尬,又毫不动声色,不经意从F国雷诺牌汽车,和G国博士公司的人聊起了车轮防抱死制动理论(推动了ABS系统的产生),甚至提到了,中国缺石油这个问题,欧中贸易不能总是烟土补逆差,A国已经在贸易发力,总会有一天,这F国拿破仑眼中睡狮,一旦醒来,必然会在学贯中西的中国人之世界潮流中,先是从我G国制造和崛起之A国技术中受益,然后反哺发展…

“知道不,马丁,那个福州船政局的教习詹天佑,说起来还是你耶鲁大学的大师兄呢,他的《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可是州际大纵深和国家级铁路修建的必读战略刊物,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了中国工程师,如果不是J国举国之力击败并搁浅了满清帝国的黄龙蓝海之梦,我们如今见到他们的皇帝估计还得跪拜呢!”

不太擅长谈话的马丁,看着他旁边可爱的小女孩陆妍芝,眉目翘盼之美,居然也健谈了起来:是的,詹天佑,作为北洋水师覆灭的见证人,他是在经历了由海到陆的挫折性痛苦反思,才立足脚下之路,逐渐找到并创设出‘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而运用先进压气沉箱法并结合中国传统水下打桩方式建成的滦河大桥,可是当时各国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啊,被他土洋结合的方法给解决了,他是中国铁路之父…

“还有大詹爷的有件事,你们定然是不知道,即便格林先生”,陆妍芝扯开嗓门嚷嚷

格林先生在摸头,还有我不知道的,我把詹天佑当成课题研究过啊,但他还是忍不住说道:那你说说看,所谓百密一疏,说不定真是我有遗漏。

陆妍芝小手一背,开始和格林先生一起一问一答,给讲起了故事:

小陆丫头问“你说,这大詹爷的父亲,也就是老詹爷,他为什么舍不得儿子去国外留学?”

格林先生回“因为詹天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只有12岁”

陆妍芝继续反问:为什么12岁,就不能去美国留学,是父母舍不得,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哭哭啼啼的不让我来上海这般?

格林先生想了想,因为真不知道,但却很机灵的说了一句:难道并非父母舍不得,而是?

小陆丫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看来孺子可教,很值得肯定!主要还是因为,老詹叔怕大詹国外把书读老了,回国后,找不到老婆?所以决心难下!

格林先生和洋人们均把脑袋摇成个拨浪鼓一样(只有上海陆家的人理解其中奥妙只是微微一笑),表示:这么优秀的人,怎么可能,还会担心,居然害怕,找不到老婆?(他夫人不是姓谭吗)

这陆妍芝可是继续说了:是的,就像格林先生心里想的那样,老谭家的掌柜的为打消好友老詹爷的顾虑和担忧,不想让未来的女婿错过这幼童赴美留学的官方渠道,又是他鼓励詹天佑报的名,这不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于是酒壶一拎就去找老詹爷,并拍着胸脯承诺:只要天佑出国学习,我就把女儿谭菊珍许配天佑为妻。老詹爷夫妇大为感动,遂决定送大詹爷出国留洋。

突然陆妍芝话锋一转,语气牙尖的说道:虽然有“粤人好蓄妾”的说法,而大詹爷从满清到民国可都是不小的官,收入也极丰厚,但大詹爷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绝不纳妾。即便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有人曾劝詹天佑纳妾,都被他严词拒绝。他不仅不纳妾,而且还敬爱、尊重妻子,是当之无愧的模范丈夫。所以才会有五子三女,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BJ五地。

申明一下,最后这段是我父亲说的,我也不是太懂,但天才的记性好,给背了下来(然后忙不迭的喝了一口吴妈端来的温热铁观音,润了润)

这几个洋人,被一个孩子陆妍芝,以及陆妍芝的家庭教师格林,给接待和交流得心花怒放,忘了这里是上海,是陆家嘴,好像其实在哪里都已经无所谓了,这让洋人们对这些老世家有了新的转变和看法,毕竟时代在变不是。

上海陆家家主也被陆妍芝最后说的那一段,是老九给教出来的,而逗乐了:你,给整成青岛陆家的主场了,但上海陆家又怎么会这么刻意的去区分有些人口中所说的内陆大陆外陆,只是?

(原来这洋人嘛,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能理解,既然来的都是客,不管目的是不是单纯,还是大家欢欢喜喜才是,‘厨娘和老顾,做淮扬菜?算了,改成本帮菜更好待外客’,洋酒,白酒,黄酒,都是现成的,就不知这几个洋人酒量如何?老九家的小陆丫头,酒是绝对不让她碰的)

当家的,虽然全心全意,尽好我们的地主之谊,是没错,但毕竟这些年,包括咱大清,这发生在洋人身上的中外事件可是一件接一件(陆家嘴可是咱上海的一个战略要塞啊),连上海都是这样被迫开埠的呢,好歹还是要防人,喊老五去把码头的黄师傅(小刀会后裔)喊来,既能划拳又能打拳还能喝酒,黄浦江上袍哥人家,懂得起需要什么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