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文史书领域的策划与出版,尤其自开创《西洋镜》MOOK系列后,对晚清史的学习与研究,成为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生中一件乐此不疲的兴趣爱好。应本书出版方的邀请,为本书写一段推荐序,个人表示还是有压力的,因为无论在正史研究者领域,或者历史文学创作领域,都非我的专业,所以以下文字仅代表,我读完本书的一个个人的读书心得吧。
诚然,胡雪岩是徽商的著名代表人物,和晋商大多出身富足的商业世家不同,胡雪岩幼年贫苦,在银号从伙计干起,又依靠王有龄、左宗棠等晚清重臣,加上自己现学现卖的商业逻辑与政治理解,走上了亦官亦商的红顶商贾之路。虽然他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不幸的是胡雪岩在华洋蚕丝商战中落败,官场也来倾轧,最终被弹劾抄家查办,故友左宗棠去世几个月后,他自己业终是郁郁而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朝开展洋务运动,谁知不过是清朝覆亡的回光返照。胡雪岩跌宕起伏的命运,就像晚晴的时代缩影。在当时的社会,依附于官员,胡雪岩得以施展商业才华。皆因胡雪岩具有过人的胆识和能力,他善于把握机会,有灵活的商业头脑,能创造性地解决难题,他总能在重重困难中筹集钱粮,这是王有龄、左宗棠倚重他的根本原因。
胡雪岩讲究诚信经营,与一般只顾逐利的商人不同,胡雪岩具有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品牌意识,这点突出体现在他经营的胡余庆堂的成功和口碑上,一度在南方的知名度,可以与北方的老字号同仁堂媲美。胡雪岩又热心公益,捐资累计二十余万两做公益事业。连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也是在他的资助和活动下,得以沉冤得雪的,这使得他的名声更加有口皆碑。他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为了收复新疆,他不惜赌上个人信用,替清廷向外国银行借贷,为左宗棠筹措武器和粮饷。他所代表的徽商精神: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热心公益、爱国情怀等等,是我们这个民族弥足珍贵的商业文化。
作者叶平生先生所著《红顶巨贾:胡雪岩》一书,以写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以商业为视角,解读历史上许多的偶然与必然,用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畅快有力的语言,勾勒出近代中国艰难的探索之路。本书的语言简洁有力,和小说的时代、内容有机融合。小说的语言当然是地道的白话文,不过有些儒将、巨商,说话内容和描写他们的语言当然要典雅一些。人物语言鲜活符合身份和情境,不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在书中都是尽可能的“活”的人物。
我记得读到第二章的叙事,道光二十八年的复杂的时代背景,作者用几件“大事”“小事”勾勒出来,让人不禁想起《万历十五年》的“大历史观”,写厚重的历史人物,需要这样的历史观。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由大到小依次介绍了漕运与海运之争、太平天国起义的苗头、胡雪岩个人的职场失意。把“小人物”的命运,融入到大时代背景来写,以此见微知著。
全书整体故事详略得当,线索明晰,服务于主线情节,以梦境、思绪等方式,补叙必要的背景和情节,从而渲染出当下故事情节的氛围,补充情节的连贯性和合理性。阅读体验情节紧凑连贯,背景既宏大广阔,又不会使情节支离破碎。书中场面描写的人物生动,情节有戏剧张力。在写胡雪岩与一些重要人物的会面和事件时,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善于设置悬念,戏剧冲突有张力,故事性强,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比如胡雪岩和微服私访的王有龄的初识,就写的一明一暗,互相观察判断身份和才能,有如良臣得遇明主。书中也有丰富的描写手段,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渲染了战场的氛围或商场的境遇,在全书的精彩篇章胡雪岩与左宗棠初次会见前,以胡雪岩视角看到楚军的军容严整、军纪严明,侧面塑造了左宗棠治军有方的将才形象。胡雪岩的背影虽然远去,他的人生境遇和精神品格值得后人品味,不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是名利成败与功过得失。相信不同的读者,因心境和阅历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阅读体悟。
还有,作为一名历史类图书的出版人,我想强调一个观点,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不必苛责、但求理解,无论是社科文献、还是文学小说,都无法全面具体、准确无误的还原历史当时发生的全貌。所以,当我们去品评一个历史作品,希望可以保持这样的态度:历史没有真假,只有可信。
(赵省伟,出版人、“西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等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摄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