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毁穴局最早起源于孙膑的围魏救赵。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孙膑据传是孙武后人,和庞涓一样师从鬼谷子。后来孙膑被庞涓暗算,变成残疾,同门师兄弟反目成仇。庞涓当时位高权重,孙膑确是被其毒害到苟延残喘的地步。一个残疾人,如何向强敌复仇?这就必须提到战国时期两次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两次战役,孙膑都是用的同一种战略。你庞涓不是要攻打赵国吗?那我就直接打到你的魏国老巢。看你是想攻占敌国,还是想被偷家。历史表明,庞涓是不想被偷家的。所以他不得不放弃即将获得的巨大战果,回守老巢。整个作战过程中,庞涓的心理被孙膑全程拿捏。基于师出同门的了解,还有孙膑被庞涓暗算后的痛定思痛。孙膑极为清醒的让庞涓落入自己亲手为他布置的死局中,最后终于得偿所愿,实现复仇。
其实在桂陵之战前,邯郸城已经被庞涓攻破了。魏军因为紧急回援大梁,无力对新收之地进行有效占领。相当于魏国忙活三年,最终什么都没得到。赵国在得到齐国援赵的消息,士气大振,他们拼死抵抗,最大限度地消耗了魏军的实力,把魏军拖成了一支疲惫之师。
在马陵之战中,孙膑要求将士们在每次扎营时,都要减少军灶的数量。魏军发现齐军的灶坑数量从头一天的十万个,减到次日五万个,继而又减至三万个。因此,庞涓相信齐军真的是在溃败。孙膑利用士兵减灶,诱使庞涓以为胜券在握,诱敌深入。孙膑抓准魏王和庞涓的思维惯性,用必攻不守的原则击垮了魏国。强敌离老巢越远,被救援的可能性越低,被干掉的概率越高。孙膑在佯攻与佯退之间,灵活变换。在他的有意牵制下,活活把庞涓给秀死了。
腾龙毁穴局另一例发生在元末明初。元顺帝执政三十一年,朱元璋占领着应天和安庆等东南区域,遭受到西南区域陈友谅的攻击,丢失了应天府的门户——安庆。此时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唇亡齿寒。他没有过多思虑,就率领大部队逆流而上攻打安庆。没想到安庆守军强悍无比,久攻不下。朱元璋和刘伯温在帐中商讨再三,一拍即合。决定留一部分小众部队佯装进攻,大部队调头直取陈友谅的大本营——江州,将其打的措手不及,溃败而逃。至此,朱元璋拿下大部分南下区域,后续挑战元朝水到渠成,建立明朝。
腾龙毁穴的字面意思,就是让强龙不备,趁虚而入,或是让其不得不飞走,然后毁掉它的巢穴。腾龙毁穴局的核心本质是必攻不守。这点在象棋中的将军抽车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强敌待在巢穴里,是没有办法可以轻松干掉它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离开巢穴,而后实现诱杀。可见腾龙毁穴局的本质,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