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写给未来

老话说:“有福才能坐读书”。这话是谁说的我不记得了,可能是我外婆说给我听过,也可能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我觉得这是一句大实话。你想,先秦时期及以前,读书是贵族的专利,一般平民百姓与书本是无缘的。那时候的书是刻在木简或竹简上的,用绳子串着,一卷一卷的,制作艰难。可想而知,这种书的成本很高,普通人是肯定买不起的。书都没有,你读什么?读望天书还差不多。从这个角度看,那时能读书的人当然都是有福之人,绝大多数是贵族。无福之人都在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修地球种庄稼,就算偶尔捡到一本书也没时间读。孔子大概是首先把书籍或者叫文化带入普通百姓之人,证明是他说过“有教无类”,意思就是无论贵族平民都可以读书。我个人觉得,这是孔子最应该被后人纪念之处,因为他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至于他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是愚民专用,用来培养奴才的,与他鼓励人读书的方向完全相反,已经被历史所抛弃。孔子之后,一直到解放前,读书仍然只是少数人的特权。你想,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国民绝大多数是农民而且是佃农,把地租交了后能吃饱穿暖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哪有经济和精力去读书?能读得起书的,至少也得是一个地主或富农,这些肯定是少数,是有福之人。这样算来,几千年来,有福才能坐读书,绝对是个不争的事实。解放后,特别是义务教育普及后,中国年轻人的读书问题才算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就是说,现在的读书人,个个都是有福之人。

今天我送女儿回学校读书,听她的意思好象挺不愿意。我当时就想告诉她这句话:“有福才能坐读书。”但我终于没有说出口,原因是我口才不是太好,明明我有道理,但我女儿口才相当厉害,语速又比我快很多,人家可是她们学校广播站的站长,相当专业,我怕说不好反而被她给占了先机,这就浪费了此金玉良言,所以决定用写的。我口才不行,写作尚可。兵法上讲,这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此书的一部分,我已经发给女儿看过,她评价就两个字:“帅的”。就是说写得很好,非常好,这叫“帅的”。我女儿文科不错,得我遗传,言简意赅。而且她很小的时候就和我搞背诵古诗接龙比赛,属于实力派。细想来,一个“帅”字,真的评价到位。对于这种聪明人,我一定要小心谨慎,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不帅”的境地,这个我可不愿意。好歹我也是个作家,在语言文字表达上不能让女儿小瞧了。她学习好坏是一回事,让她瞧不起我那可是大事。此书我女儿还给我提了一些建议,比如要分段适当。这是一个衷恳的建议,我欣然接受,马上进行修改。另一个建议是不要有错别字,不应该。确实,这也是一个相当好的意见。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我的错别字至少应该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我发给女儿看的不过几千字,她就发现了错别字,我应该感到羞愧。又马上改正。为了杜绝再犯,我在此郑重许下悬赏,本作品出现一个错别字,自愿认罚一百元人民币。你发现了,你就算是美国的读者,我也寄给你。当然,是第一个发现的人获奖。不能是每个发现的人都得奖,那要是一百万人都发现了同一个错别字,我就得拿出一百万奖励,这个显然不行。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我这本书卖出了一千万本,那也行。说真的,就算最后卖出了一亿本,我也要努力做到二十万字的作品,没有一个错别字。用这个态度做学问,宝贝,你看行不?想了一下,世事难料,对任何事都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这样吧,我努力做到十万分之一的错误率。(注:不含标点符号。)也就是说,我这本二十万字的书,只允许出现两个错别字。毕竟我是人,不是电脑,也不是神。

钱忠书先生的老婆叫杨绛,杨绛先生有一句话我很欣赏,这是她对一个人的评价,叫:“你这个人的问题是,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她说这句话的前因后果我不太清楚,但“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这句话确实说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所在。以我为例,我五十多年来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归根到底,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总结。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于是我又找书来读,今天读的是杨振宁的传记。其实不是书,是一个纪录片。名字叫:《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在安徽,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学发展,同时一生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一生致力于对美的追求。从他对物理学和数学的简短描述中,我感到了他内心的大美。因为自己觉得很美,所以我马上把这个纪录片发给孩子们看。我并不是希望孩子们都成为物理学家或者科学家,但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永恒的,无论那种美是显而易见的还是高深莫测的。这和杨绛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杨振宁读过很多书,他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孟子》,这个我小时候也读过,但他后来读的书我就渐渐看不懂了。当然也不是完全看不懂,多少知道一点。我想说的是,两位杨先生都是饱学之人,虽然研究领域不同,一个是物理学,一个是文学,但殊途同归,内心都到达了大美境界。多年来,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境界。我觉得无论学习什么学科、研究什么科学,最终都会走到一起,因为美啊!杨振宁说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丽,这绝非偶然。我同意这个观点。无论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它如此完美,值得深爱。偶然和必然倒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美,所以我们就爱,至于为什么如此之美、如此完美,可以慢慢研究。毕竟与宇宙相比,人类还太年轻,年轻得象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应该有时间有机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年轻时书读得太少,对这个事情看得不透,虽然也有一点感悟,但终究太肤浅。下一步准备把两位杨先生的书找来读一读,读懂多少算多少,提高一下自己的精神境界。我估计杨绛先生的书我比较能读懂,她是作家,而我也正在做相同的事,并且正努力做好。她的书我以前没认真读过,我感觉应该有趣。有趣的人才能写出有趣的书。杨振宁先生的书恐怕难懂,这也不要紧,至少我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类和宇宙的爱。这就够了。虽然我今生不太可能成为物理学家,但我可以感受一下物理学的美,尽我所能。就象我读过有关量子纠缠方面的书,不敢说懂,但感觉很美。

我发现一个现象,两位杨先生都很长寿。杨绛先生活了105岁,杨振宁先生现在还健在,已经102岁。这是巧合吗?于是我又想了一下,发现很多长寿者都很相似,多数都是在某一领域有相当造诣的人。于是继续深究,在网上一查,长寿的职业前四名分别是:养蜂人、指挥家、书画家、学者。平均寿命都在90岁以上。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发现。我曾经遇到过职业养蜂人,他们是跟随花季流浪的人,逐花而居,空气优良,环境优美,生活甜蜜,养身。指挥家、书画家、学者,都是要勤用大脑的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共同点,养脑。杨振宁和杨绛都是学者,而且是高级的学者,这印证了我的猜想。这样讲来,要长寿必须满足至少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善养身,二是善养脑。联想到自己,我也经常进行户外运动、逐花而坐,也经常写作用脑,总体来看,算得上勤于养身养脑,所以应该长寿。而且我也喜欢吃蜂蜜,几乎每天都吃,生活很甜蜜。十大长寿职业中没有作家,我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改一下,使作家进入此队伍,所以我首先要进入长寿行列,毕竟作家应该首先是个学者。这个是我的切身体会,我写作的时候,越写越感觉自己读书太少。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有道理。所以必须边读书边写作。书读多了,自然就成了学者。就象字写好了,自然就成了书法家。再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艺术生活,认真写作,应该能成为一个作家。如此坚持不懈,我或许会成为一个长寿的作家。这是一件令我振奋的事。谁不想既出名又长寿?

本章是以“读书有福”为议题,你看,读书的人长寿,读书的人聪明,读书的人富贵,读书的人帅气,读书的人受人尊敬,读书的人掌握知识,读书的人拥有智慧,读书的人制定规则,读书的人管理世界,读书的人展望宇宙。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是我的一面之词,不读书的人也可以做到这些。比如刘邦、项羽就不读书,他们只会造反,而且还成功了,称王称霸。这个说服不了我,刘邦出生底层社会,虽然不喜欢读书,但他先后受到读书人郦食其、陆贾、叔孙通的巨大影响,可以说间接读了很多书。没有这些人,汉朝朝廷就象一个流氓团伙,连刘邦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象一个皇帝。这是读书人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读书的重要性。项羽本人是贵族后代,从小就必须读书,他叔叔项梁就教他读过书,他喜不喜欢读书是另一回事,但肯定读过。说真的,如果项羽肯听读书人范增的话,天下早就是他的了,刘邦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姓名,最多也就是在鸿门宴处随便提一下,汉朝就更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我个人很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读书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增长智慧,智慧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在我的大脑里,任何人也无法夺走。(除了强大到匪夷所思的外星人)。一个人一旦拥有足够的智慧,实际上就拥有了一切。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或者智慧不够,他的一切都将失去。这方面的例子也数不胜数。无论历史上也好,现实中也罢,大都如此。如果有例外,纯属巧合。比如买彩票,中了十亿美元,也算是拥有了一切。但查一下中彩票大奖的人,绝大多数几年后都返贫,基本没有例外。甚至更惨,活得还不如以前。一言以蔽之,智慧决定一切。我敢肯定,未来也是这样。甚至可以说,整个智慧生物界,从始至终,永远如此。写到这里,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我把自己给狠狠教育了一顿,苦口婆心,引经据典,相当深刻。

现在已经晚上十点钟了,我从下午六点开始一直写作到现在,居然没吃晚饭,可见获取智慧是不容易的事。象我这种热爱读书、写作达到废寝忘食的人,如果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天理吗?所以我要想一想此书怎么卖出去?也就是我的智慧怎样变现?一边想着这个伤脑筋的问题,一边我要去炒饭吃。再聪明的人,也必须吃饭。这叫物质基础。我今晚的物质基础是这样的,用骨头汤煮白菜,然后把剩饭一碗倒进去,当然,汤里本来就有两块大骨肉,这样出锅后就是一大碗肉汤饭,配上一点香豆腐,那叫一个好吃。把基础打好之后,浓茶侍候,我稍事休息,躺在床上看到了尼采的一段话:“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凭良心说,我是幸运的,这几样东西我都倾心相见过,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算不负生命一场。假如人生是一场赌博,我已经是一个赢家。但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也不能免俗。我还要再赌一把,那就是赌自己能否成为一位著名作家。与一般的赌博不同,这个赌博我是稳赢不输的。赢了,我就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输了,我就还是原来的我。赢了当然是好事,名利双收,光宗耀祖。输了也不是坏事,好歹我试过,也算是多了一点阅历和经验,明白作家不是那么好当的。最重要的是,我从小就认为写作是一件美好的事,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集中到一本书里,让它们与我倾心相见,同时也与诸位读者倾心相见,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人生中的幸运。我把自己智慧的结晶献给你,难道不也是你的幸运?

今天在视频上看到Ai凭一句话自动生成一篇小说,我读了一下,写得还相当不错,这让我产生了一丝忧虑一丝紧张。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确实可喜可贺。但它会不会让人不再愿意写作?或者让人不愿意再去阅读?这要拭目以待。我刚开始自己的职业写作生涯,人工智能就来这么一手,也有点为难我的意思。我真是有点命运多舛。后来我又想了一下,觉得也不必太担心。人工智能的写作,必须向其它作品学习,他的原创能力应该没有我强。我写的东西基本都是原创,比如我的外星移民计划,人工智能应该不能自主想出来。这样一想,我要好过一点。但慎重起见,我要赶快完成这本作品尽快面世。动作慢了,万一人工智能在我之前写出了类似作品,那我不是白忙乎了?!考虑到它的写作效率极高,我决定马上结束本书。立即投稿。哎!人工智能已经把围棋高手打败了,现在又要来打败写作高手。我深感悲哀。我被打败倒是小事,但从此以后,人类写作的乐趣就会减少很多,最后可能一点乐趣也没有,这事不小。从这个角度看,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可能也是我的最后一本。鉴于围棋九段的悲凉结局,我打算放弃与人工智能竞争写作。我写不过它,不写了,行不行?!说实话,当世的任何一位作家,我都不怕与之较量写作,我没别人写得好,我可以学习,可以读更多书,增加更多阅历,总有一天实现赶超。但如果是人工智能,这东西的内存和学习能力太强大、是非人的,而且它完全不会疲倦。我真的没有信心。这就好比一个优秀武士,艰苦修练了很多年,提着一把战国名刀冲上战场,却发现面对的是一颗原子弹。这也太扯蛋了。按照我的写作计划,本来要写二十万字,我看了一下,还差一万左右。突然收官,实出无奈。好了,不说了,也不写了。大年十五将至,顺祝各位及人工智能先生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