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是盖房子中的大事。一些准备工作提前都做好了,梁用的是预制板厂制作的钢筋水泥梁,尺寸早就定好的。梁比较重,如果直接压在砖墙上,有可能会把砖压碎,所以我们提前到废品收购站买了几块尺寸合适的钢板,垫在砖墙和梁之间,分散压力。还提前买好了鞭炮。
等到上梁的那天,施工队的人全员都要到位,梁由预制板厂的人用车送来,吊车也由他们提供。在众人的帮助协调下,把梁放上,燃放鞭炮。然后把楼板逐个用吊车吊上去,依次排放在屋顶上。用水泥和沙子拌好的灰灌缝抺平。施工队的宝山胆量惊人,在只有25厘米宽的墙头来回穿梭指挥,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事后想来真有点后怕。还有一件事也挺让人后悔的,那就是没有把墙砌成三八的。每块砖的长是25厘米,宽是13厘米,二五墙就是一块砖的长度,三八墙就是一块横砖加一块坚砖。二五墙好垒,也省砖,三八墙的好处是牢固些。砌墙的时候区别还不明显,等到上梁和楼板的时候才发现二五墙显得很单薄。我们盖的是座北朝南的四间屋,每间房宽约四米,与楼板的长度是一致的,南北深约九米。中间那堵二五墙上实际上要压两个楼板的头,每个楼板只有12厘米压在墙头上,着实让人担心。
施工队的人不以为然,他们说好多人家都是这么盖的,因为楼板之间用灰灌上后,会粘在一起,相互挤在一起也能增加稳定性。后来楼板上面又起了脊,铺上了瓦,重量又增加了不少。虽然他们在墙头的里外都刷上了灰,整个房子看上去浑然一体,但是我总是担心这房子的安全性。对楼板的质量也心存疑虑。事以已至此,只能用他们的话来安慰自己:大家都这样。农村建房子没有设计方案,各种材料也没有质量监督,施工也是全凭经验,只能靠时间来验证了。
过去屋顶是用好的木材当梁,上面放上檩条子,再铺上玉米秸秆等材料,上面用麦壳和泥巴拌的料槌平。再后来在檩条子之间摆上短的木条,在木条上依次放上砖头,俗称“砖登顶”。屋顶也逐渐从泥料向混凝土料转变。用泥料最恼人的是随着雨水的冲刷,容易漏雨,每年都要把修屋顶。用混凝土槌的屋顶也容易裂缝,所以现在大多改成瓦房了,冬天也不用上去扫雪了。当然,瓦房上也不能晒东西了。过去经常在屋顶上晒东西,比如花生、玉米和棉花等。有时还会把晒好的玉米就存放在屋顶上。
上梁的那天照例是要管饭的,因为那天人最全,活也比较多,要一鼓作气全干完,所以下午下班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往往会干到很晚,所以最后无论如何,一起吃个饭是大家的共识。过去在家里管饭,现在都是下馆子。我们村没有饭馆,在我们村后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别的村的人开的小饭馆。于是就到那里去吃了个饭。以前也到镇上的馆子里吃过饭,但是上梁那天时间太晚了,又要喝酒,就没有到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