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赵王扫视台下,见众人皆不再说话,静静听着自己的话,便是出言说道:“方今我赵国,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赵章身为太子,岂能独善其身?”
赵王的语气中透着坚定,一脸认真的说:“勿说他是太子,便是寡人,若遇战事,也定然不避箭矢,披甲上前!”
说罢目光逼视着台下众人,凌然说道:“我嬴姓赵氏,岂有贪生怕死之徒!”
一番言语,说得众人面色动容,便是赵成也被赵王表现出的气魄打动。
实在来说,在春秋以前,经常可以见到各国的诸侯亲自出征上阵。
齐桓公称霸四处征伐,大都是亲自出征;晋文公城濮之战,面对楚军还亲自退避三舍;越王勾践率军对战吴王阖闾,阖闾战败因伤重去世;韩原大战,秦穆公率军击败晋军,生俘晋惠公;宋襄公率军泓水之战大败受伤,后伤重而死等等,诸侯统兵可谓是屡见不鲜。
而自进入战国以来,各国主君便很少亲自挂帅出征了,基本都是坐镇国都,派出将帅出征。
这也就就导致了一大批的名将通过战争涌现了出来。
譬如魏国的庞涓、吴起;齐国的孙膑、田忌;秦国的嬴疾、甘茂等等,皆是如此。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各国参战的士卒越来越多,战争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春秋时期一场战事的参战人数少则几十、几百人,至多不过几万人,等到了战国时期,动辄便是数万人,乃至十数万、数十万人的大战。
时间也由之前的几天,逐渐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绵延数月乃至数年的大战。
这就使得领军的统帅需要足够的谋略和指挥技术,而一般的诸侯们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便是因为随着武器装备的进步,导致战场上能够威胁到主将的手段更多了,稍不留神便有可能危及生命。
一场大战下来,双方投入数十万兵力,历经数月经年的旷日交战,死伤可以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可谓惨烈无比。
故而出于种种考虑,近些年来已经很少见到有诸侯愿意亲临战阵了。
而如今赵王竟然说出了派太子出战,甚至以后自己也会亲临战场的话,这又如何不使得臣子们动容呢?
一时间众人都被赵王的气势所慑服,讷讷无言。
赵王见众人皆不说话,也是放缓语气:“寡人也知诸位爱卿皆忠君爱国之臣,此次也是出于对太子的拳拳爱护之心。”
见底下气氛稍有缓和,便是笑着说道“呵呵,太子此去代城,毕竟身兼监察骑卒训练一职,究竟成果如何,还是要等此战结束,方能有所定论,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况且此战太子只是坐镇中军即可,又不会亲临前线,自身当可无虞,诸卿也勿需多虑,呵呵!”
听着赵王宽慰的话,台下群臣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出言赞成。
便见赵成说到:“如此,老臣便在此恭祝殿下旗开得胜,以壮我赵国声威了!”
“哈哈,便多承王叔美言了!”赵王闻言笑着回应道。
朝议也在这波澜不惊间走到了尾声。
朝议结束后不久,一匹快马便是驶出了赵王城,随行的还有赵王的诏令。
命代相赵固为主将,都尉牛翦为副将,太子赵章为监军,率步骑五万,进攻曲逆邑!
。。。。。。
楚国,郢都
楚国先民,本荆楚之蛮,自诩祝融之后,商衰周兴之时,其酋长鬻熊审时度势,率族投靠周文王,被拜为火师,掌祭祀之火。
历仕文王、武王两代君王,及周成王继位,周成王感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始有楚国。
建国之初,居于丹阳①,弹丸之地,积贫积弱;其祖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及至周桓王时,楚国已然不可小觑,楚子有感自己爵小,以其先祖曾事文王,向天子讨爵。
天子不许,楚子便自称自己为“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乃自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国称王自此始也!②
而后其子楚文王(公元前689年)迁都郢都(今江陵),至今已然三百多年了。
楚国历经这数百年沧桑,也终得以雄踞南方,成如今之泱泱大国。
如今的楚国,虽经蓝田之败(公元前312年)国力大损,然仍然是当世少有的强国,可与之匹敌者也就齐、秦而已。
时值秋分,正是诸国秋收之时,而对楚国来说,他们谋划的时节也终于到了!
渚宫,作为楚王召开朝议的所在,今日天色方明,便已能看见其中影影绰绰站满了人。
“诸位爱卿,今晨大司马来报,言及他已于越国境内勾连各方势力,如今秋收已过,万事皆已齐备,问寡人何时行动!”楚王熊槐靠坐于一旁的丽人身上,看着陛前恭敬站立的一众大臣,慵懒的说道:“诸位以为如何?”
闻听楚王的话,当下便有一人站出身来,恭敬揖礼而后说道:“大王,秦越者,同盟也,二者居我国东西,犹如鲠在喉,往日越国承秦国之助,对我国多有侵扰,今甘茂攻宜阳,率军数十万,历时数月,虽然功成,然则靡费巨万,士卒疲敝,料其无力支援越国。”
“大司马前去越国至今已有数载,其既然言及万事俱备,想来不会有假!”
“值此之时,正可谓是天赐良机,若不取之,必受其咎!”
“望大王早做决断,则大事可成也!”
只见那人侃侃而谈,所言之事尽皆成竹在胸,娓娓道来之间便是将纷乱的局势拆解的一清二楚,便知其是个胸有沟壑之人。
说话之人正是陈轸!
-----------------
①,此丹阳意为丹水之北。
②,之前楚国也曾自称过王号,但自己取消了,从楚武王开始才正式成为固定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