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展翅高飞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华静茹与父亲坐在宏济堂药铺的后院,药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父亲缓缓地抿了一口茶,目光温和地看着女儿,开口说道:“静茹,你即将高中毕业,是时候考虑以后的道路了。

我希望你能继承我的事业,成为一名制药师。

你从小在我的指导下学习中药,对《汤头歌诀》倒背如流,这对你来说是一种天赋。”

华静茹天生聪慧,而且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就会背诵《汤头歌诀》。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

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

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

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

华静茹微微一笑,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父亲,我明白您的期望,我也确实对中药有着深厚的兴趣。

《汤头歌诀》的每一句诗,都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领略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但是,随着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越来越深,我发现我更想做的是像鲁迅先生那样,用文字去唤醒人们,去改变社会。”

父亲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被理解所取代。

“鲁迅先生?你是指那个用笔作刀剑,勇敢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家?”

“是的,父亲。”华静茹坚定地点了点头,“鲁迅先生的笔下,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股力量。

他的作品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时候,文字比药更能治愈人心。

他用笔作为武器,唤醒了沉睡的民众,激发了民族的觉醒。

我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我也想像他一样,用我的文字去影响别人,去唤醒更多的人。”静茹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情和决心。

父亲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我理解你的抱负,静茹。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精神确实值得学习。

但你也要知道,无论是制药还是写作,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你决定了吗?”

华静茹深吸了一口气,她的眼神坚定而明亮。“嗯,我决定了。我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用我的力量去影响这个世界。”

华先生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既为女儿的独立思考和远大志向感到骄傲,又不免有些失落,毕竟他一直希望女儿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

他站起身来,轻轻拍了拍华静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静茹,你从小就聪明伶俐,我一直都相信你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古人说得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希望你能够记住这句话,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要用心去做,做到最好。”

华静茹感受到了父亲话语中的深情和期望,她紧紧握住父亲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亲,您的教诲我会铭记在心。

我会努力去闯荡,去实现我的理想。但我也明白,无论我走到哪里,宏济堂永远是我的家,中药的学问和您的教诲,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华先生点了点头,他知道女儿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他微笑着说:“去吧,静茹,去追逐你的梦想。记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宏济堂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华静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力量,她知道,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她都不会孤单。

她将鲁迅先生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动力,决心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这个世界,去唤醒人们的良知,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

而宏济堂,那个充满药香的地方,永远是她心灵的港湾,无论她飞得多高,多远。

《诚报》自今年创刊以来,便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迅速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这份报纸不仅仅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是时代声音的记录者,它敢于揭露社会的不公,勇于为弱者发声,成为了泉城文化圈中的一股清流。

编辑部坐落在一条绿树成荫的街道旁,一栋三层的红色砖楼便是它的所在地。

楼外挂着一块朴素的木牌,上面用刚劲有力的字体刻着“诚报”二字。

华静茹对《诚报》的每一篇文章都细细品读,她被那些充满激情和责任感的文字深深吸引。

在她心中,《诚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更是她理想中新闻事业的缩影。

一天下午,她鼓起勇气,在好友小芳的陪伴下,走进了《诚报》编辑部的大门。

编辑部内,电话铃声、打字机声和记者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

墙上挂着的黑板上写满了即将发布的新闻标题和采访任务,记者们行色匆匆,编辑们埋头于文稿之中,校对人员则用红笔在稿件上勾勾画画。

整个编辑部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部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齿轮。

华静茹和小芳穿过忙碌的编辑部,来到了王总编的办公室。

王总编是一位中年男士,头发略显花白,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眼神中透露出锐利和智慧。

他正在审阅一篇稿件,见到华静茹和小芳,便放下手中的工作,微笑着请她们坐下。

“王总编,您好,我是华静茹,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

我一直仰慕《诚报》的办报风格和精神,今天冒昧来访,是希望毕业后能有机会加入到贵报的工作中。”华静茹有些紧张,但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王总编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这些是我的作品,敬请总编指正。”华静茹从书包中拿出自己在校刊上发表的文章,递给了王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