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桃花源基地

在返回沔阳的路上,明玉珍回想这次在洞庭湖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一个乱世桃园。

明三驻守君山水寨和扁山水寨。可以确保进入洞庭湖的水路畅通,也能确保从岳州每月领到的粮食在可靠的人的手里。

邓元帅驻守层山水寨。那里既重要也不那么重要。在自己人手里可以保护最近的水路,在敌人手里起着钉子的作用也不是很要命。

层山岛最适合作为坚固的据点。若是有足够忠诚的人驻守,倒是可以囤积重要的物资。毕竟自己也是在对方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围了月余才攻下。

即使没有外援,自己只要粮食、弹药乃至水源充足就有信心守半年、乃至一年以上。

目前已经安排邓元帅等人在岛上开凿水井,只要钻得够深是一定能出水的。

后续等到沔阳府不能守的时候就可以退居湖上自守或者让更可信的亲爱将领驻守。

最关键的都督府所在的禹山岛。这是整个乱世桃园的核心岛屿。与周围的其他岛屿构成了一个体系。

虽然这座岛没有层山岛那么险要,但是这座岛一是够大,二是最高。

够大则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和各种机构,够高则能更快的洞悉周边水域的情况。

与岳州城类似,只要水军还能战,那么安全就有保障。

在禹山岛上还设置了军械局、火药局、火器局、教授局、老营局。

这五个局归征虏大元帅后勤府管辖。

征虏大元帅后勤府与征虏大元帅都督府是平级,互不统辖,都直接向征虏大元帅负责。

目前在岛上除了火药局,其他三个局都勉强搭建起来了。

拟定由张文炳担任总管,职级改为千户;明昭担任总管司马,职级也为千户;明从叡为火药局局长,明从哲为老营局局长,明从德管火器局,明从政管军械局,职级都是百户。教授局由邹兴兼任。

此外,邓元帅带兵继续扫荡洞庭湖中的其他水贼。

遇到直接投降的就收下所有人马,包括岛上的老弱,运回禹山岛由都督府再作收编;遇到顽抗的打服了,只取轻壮男女,老弱不问。

随着邓元帅的清剿行动的不断推进,在禹山岛上竟然聚集齐了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的工匠。囊括铁匠、木匠、泥瓦匠、篾匠、石匠、制陶工、烧炭工、烧石灰工……。

冬季正是枯水季节,元军又刚刚败退,自己便把剩下的两万多的军民被分成几拨从事大开发、大建设、大生产运动。

最开始被明二占领的团山岛和寄山岛就是因为山势低矮、岛屿相对而言比较平整的缘故才被强行攻下。

这两座岛之前就属于禹山岛的势力范围,被用作生产性岛屿,出产主要是粮食和茶叶。

更直白的比喻这两座岛的地位就好比《风云》中的颜盈,它们就是历代洞庭湖大盗的标配。

所以这两座岛上的农业开发算得上是非常完善。

大概是由于洞庭湖泥的加持,水田九百亩能岁收四千余石稻谷,茶山三百亩能出近五百石茶叶。

据此间湖民说,宋代时在官办榷场一石茶叶能换十石或二十石稻谷。当时整座岛上遍植茶树,每到出茶的时候,湖上商人络绎不绝。

虽说如今没了中间商,一石茶叶能换二十五或三十石稻谷。但是商路也不再太平,茶叶反而不如稻谷重要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明玉珍知道只要找准销路,就团山和寄山两岛就能岁入一万四千石稻谷。

更不用说还有禹山、孤山和明山三座大岛。

加上这三座岛,适当再开辟些稻田,今年秋天收入一万两千石稻谷不成问题。预计今年茶叶收入二千二百石。

可惜就是得到全洞庭湖的岛屿,增量也不会有质的飞跃。

原因就是只有湖心深处才能稍微担些风险这么干,要是离岸近的岛屿这么干也不过是给元军做嫁衣。

这茶叶算是好东西,既可以供给士卒自用,还可以用作商品与人交换。

若是有耐心零售,一石茶叶少说能换回四十石稻谷。

想那岳州的硫磺也不是自产,多半是从这南边过去的,那么既然自己暂时隔绝了党仲达在湖上的消息,也有了机会插手直接用茶叶换硫磺的生意。

甚至不用换,直接向路过湖面的过往商人征税,保他们安全通过八百里洞庭的水路。

等到实力积攒够了就可以上岸占据州、县。

因此,在明玉珍的指示之下,一时之间控制的几座洞庭湖岛屿就变成了大工地。

另外,改良火器的事情终于在自己的强力干预下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之前早就想改造火器,只是缺乏相关的人才和场地,这次在洞庭湖中共搜罗出来的铁匠都有一百二十户。

甚至在层岛上得到的铁匠还有三人能打造过火铳(就是最原始的火门枪)。

有了人才、场地和原料,终于可以大干一场。

首先要知道原始火铳的毛病是什么呢?

只要看到实物,再看到实物发射就一下看出来了。

主要是漏气太厉害了。

第一是火门太大。

第二是弹丸和孔道不匹配。

其他问题还有加工困难、管壁厚薄不均等问题。

这样的火铳有效射程在五十步至九十步之间。

最简单的改进方法就是加一个木马子就能将大多数现有的火铳的射程提升到一百步乃至一百五十步。

在真实历史上,这个方案在明永乐年间就出现了。

只是自己不太愿意采用这个方案。

原因在于只要把木马子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就没有不泄露的,对手也很容易学过去,那样就没有了武器上的优势。

不过可以在入川后用来对付土司和云南的残元势力。

自己青睐的解决方法还是要有点技术壁垒才行。

舍弃掉现在结构复杂的手铳,改为只加工圆柱形枪管就行,至少比原来的枪管制造要简单一些。

只是这个年代只能全靠纯手工打造。

只要枪管能制造出来,把两端不规则部分锯掉,再稍微打磨一下,再选管壁比较厚的一端钻一个小孔就算是把主体完成了。

另外再设计一个巧妙的封头,既能承受火药燃烧时产生的高爆破性气体,又能让放置因火药的药池对准枪管上的小孔。

接着将两者固定在木制枪柄上,不论是采用铆钉还是铁线捆绑,只要能固定住即可。

最后还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自动点火装置,一个L形的结构即可。

这个事情是连着画图纸加描述,自己反复给明从德和火器局的十二个匠人讲过了。

虽然他们表示是听懂了,但是谁知道后面会做成什么样子。

这种火绳枪已经是自己这个枪械外行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版本。

那这个枪的技术门槛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那火绳上。

要是还在这呆一个月应该就能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