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耕地

十亩田,全都要通上水渠,可是让李易费了不少功夫。

折腾一下午,尽管累的腰酸背痛,但水渠算是通好大半了。

李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许氏已经备好饭菜,简单的粟米饭以及一些青菜,由于缺少调味料,吃起来味道一般。

不过,李易已经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哪里顾得上味道,一顿狼吞虎咽吃下后便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可怜孩子呦!”许氏望着疲惫的李易,为自己帮不忙感到愧疚,同时也为李易感到心疼。

翌日一大早,许氏和李清二女早早煮好饭食,表示要和李易一起去垦田。

李易哪里肯让,许氏腿脚不便,李清年纪还小,他咋说也不能让二人去。

“娘,小妹你们在家就好,那些田地,交给我一人就好。”

许氏摇头:“你一人怎么挖的出来那么多田?”

“我可以借耕牛嘛!糜老爷让管事准备了十余头耕牛,供我们庄上人借用。”

糜竺对庄上人还是不错的,知道众人耕种不易,提供了耕牛以保障耕种能快速进行。

许氏仍旧态度坚决:“就算有耕牛,你一个人又如何耕田?”

“耕田不就一个人吗?”

李易出身农村,机械耕种未普及时,没少见人赶牛耕地,年少时觉得赶牛耕地好玩,还上手操作过几次。

对此他很有经验。

“你这孩子,又说胡话,没有三人如何耕地?”

许氏有些恼怒,以为李易觉得她好糊弄呢。

一旁李清也嚷道:“大兄,赶牛耕地要三个人呢,我今天在田上瞧见了的。”

“哦~”

李易一拍大腿忽然反应过来。

眼下百姓们使用的还是比较笨重的直辕犁,通常是三人两牛,一人牵牛,一人扶犁,还有一人控制犁地的深浅。

不像后世普及的曲辕犁,一人一牛灵活快捷。

李易解释道:“娘,那是现在的犁太笨了,我在琢磨出一种更好的犁一人就可以操纵。”

“什么更好的犁?一人一牛就可以耕田?”许氏有些将信将疑。

“它叫曲辕犁,就是这样。”

李易手指沾水,在木桌之上画了大概出来。

“这曲辕犁也太奇怪了,真的可以犁地吗?”许氏面露怀疑,感觉有些不太靠谱。

“准成!”李易自信道:“给我些功夫,我把它弄出来。”

“另外娘,孩儿需要弄出处暖棚来,需要你和小妹帮忙看护一下。”

“暖棚?”

“对。”

为了保证手中的水稻种子能成功发芽育苗,李易决定采用温室,进行人工培育。

不然直接放田里,育苗效率太低,收成肯定也大受影响。

“暖棚是做什么?”

“种水稻,为水稻育苗。”

“育苗?”许氏满心不理解,她完全没有育苗的概念:“易儿娘跟你爹种了大半辈子地,还没听说过要什么暖棚育苗。”

“那水稻我们也没种过,你还是不要乱折腾,还是老实种粟米行不?”

许氏很担心李易瞎折腾,落得最后颗粒无收,全家交不上粮还要饿肚子。

“娘,你别担心,你听孩儿的绝对没问题。”

汉末的百姓种植技术极其落后,完全没有育苗的概念,基本就是种子种下去,除除草就不管了。

甚至有些农户种植的田地太多,连除草都顾不上,都是粗耕,不像后世精耕细种。

许氏没有育苗的概念,李易也表示理解,毕竟当下消息蔽塞,种植技艺发展落后,另外稻米在郯县确实还没普及开来,她心存疑虑也是常理之中。

李易一通规劝加上拍着胸脯保证,总算是说服了许氏。

母子三人,一齐合力,花了两日时间,利用木板草杆搭出了一处面积不大的木棚子。

李易则制作了几个竹篱笆,铺上细泥将水稻种子平铺齐上,而后放入木棚之中制作好的架子上。

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烧锅炉,让木棚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催生水稻种子。

这个工作不算多累,就是烧火掺水保证木棚温度,另外需要日夜轮守,李易没空闲,也就落许氏和李清身上。

布置完木棚这边,李易则上手准备弄曲辕犁。

否则那十亩地,他一个人得挖到猴年马月去。

不过,就在李易动手之际,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家里没有铁。

汉末盐铁皆是官营,即便不是官营也是豪族掌控。

李易这边刚搬家,一穷二白,根本没有多余的铁,没有铁就没法做犁头。

而且即便有铁,李易也不会打铁,现在庄上都是汇聚来的流民,还真没个会打铁的。

“还得找糜家。”

李易左右一思量,只能找糜家的管事帮忙,委托其寻找木匠铁匠打造曲辕犁。

负责这处庄子的人乃是糜家管事名叫糜丰。

在李易找到他表达需要打造曲辕犁时,后者也是脸色怪异。

“李小郎,这曲辕犁当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使,一人一牛就能耕田?”

糜丰手拿李易画的图纸,上下打量总觉得不靠谱。

“糜管事,这犁绝对好用,劳烦管事帮忙寻个木匠和铁匠来,将这犁打造出来,小子定有厚谢。”

糜丰见李易如此执着,也不阻拦:“既然你执意要求,那我就帮你一把,不过这一季你家里得多交二十斤粮食算是工钱。”

“好。”

“那你随我来。”

在糜丰的带领下,为李易找到了一木匠和铁匠,帮其打造曲辕犁。

李易在跟木匠和铁匠好一通描述,确定解释清楚后,这才回家等待着。

转眼三日飞逝,在李易为田中引水之际,糜丰带人扛着李易需要的曲辕犁来到了田埂旁。

糜丰远远招呼着“李小郎,你来瞧瞧,这是不是你要的曲辕犁?”

李易闻言,当即飞奔到糜丰身旁,对着曲辕犁上下一番打量,最终点点头:“不错,便是这个模样,多谢管事。”

“小事小事。”糜丰不在意的摆摆手,随后指着一旁正在注水的田,略显不解:“李小郎,这粟米可是要不了这么水,会淹死苗的,你田里搞这么多水干嘛?”

“管事,我种的不是粟米,乃是偶然得来稻米,我听说稻米能收的多一些。”

“稻米啊,我有耳闻,似乎是荆州那边种的比较多。”

糜丰望着一眼前水田,语重心长道:“李小郎,那稻米确实比粟米收成来的好些,不过稻米我们这边可没人种过,到时候收成可是说不好的,你还是务实一些的好。”

不同作物,在不同环境,收成也不同,糜丰摸不准稻米在郯西这边,表现如何。

万一收成不好,那糜家也会随之受损。

毕竟,李易没粮收,肯定也没粮缴纳给糜家。

为了糜家的利益,也为了李易家里,糜丰故此才多了句嘴,提醒一番。

“糜管事放心,我心里有数。”

杂交水稻乃是新世纪经过多次培育的高产稻米种子,即便不契合郯县的气候,那产量也比粟米好的多。

李易神情淡然,笑着应下,并问道:“糜管事,那耕牛眼下有没有空闲的?”

“正好有一头空闲的,我可以允你一头,你准备好草料后日找我便是了。”

见李易不听劝,糜辉也不废话,撂下句话后随即远去。

反正到时候交不上来粮,心急是李易不是他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