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贝达PVT试产

其实,按正常流程,每次试产结束,贝达与中启科技相关人员都是要通话,做一个试产总结会议的。

每次试产前,也是要做一个试产会议的。

估计,贝达和一供应商国有科技在做这些工作,所以,没有让中启科技的参与,毕竟中启科技开始的时候人员架构太简单了,这些工作想做,也很难支撑吧。

接了贝达PVT试产需求后,这次的流程和DVT3一样的进行,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肖耀威与廖鹏前往了志普光电,继续跟进。

可能是一些原因吧,志普光电的项目经理白刚,晚上十一二点多,说产线点亮治具有问题,命令肖耀威加急去处理,治具的事情,肖耀威也不会处理,这得电子工程师处理。所以,肖耀威就没去。

见肖耀威态度强硬,白刚就给王鹏电话了。王鹏了解事情后,也知道治具异常,确实肖耀威无法处理,也就这样过去了。

肖耀威其实不知道这电话的用意何在。

只知道中启科技与志普光电老板都是同一个地方的。

这次出差回来后,肖耀威报销,都被财务指出了一些毛病,要更改。

行政助理唐月胶说肖耀威的打卡考勤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卡,让肖耀威去找行政总监梁超彦,签名了补卡单才能补卡。

梁超彦是二进中启科技了,也是8月份才来,现在十月中旬,来了快两个月了,也算站稳了跟脚。

他的办公室在王鹏的隔壁,一样的大小。

肖耀威进去后,他直接叫唐月胶过来了解情况。

让唐月娇叫王鹏来办公室,一通批评,不知道是演,还是什么,反正,肖耀威觉得其有点神经了。

补卡问题,再延误,也只是延误肖耀威一个人的问题。项目,肖耀威不做,就卡在那,耽搁的是一群人的问题。

肖耀威听了后,知道行政流程不可改,但作为结构工程师本身,没什么可改的,拿着这份工钱,对的起就成。问心无愧嘛。

所以,很自然的,没当回事。

耿工至从上次8寸样品项目,搞错了增亮片角度,也接收了一个8寸竖屏新项目。

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考量,结构设计按胶铁一体设计了。

胶铁一体,就是胶框、下铁框在下游供应商处,组成一个物料。做好下铁框后,发往胶框厂,用注塑机器,将下铁框与胶框注塑成型一个整体。

中启科技没有胶铁一体设计的产品,所以,耿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有物料需要开模。

所有一切都很顺利,就是LCM成品,点亮有漏光,尴尬的耿工。

没多久,耿工就跑路了。

他的离职单,还是黄董亲自批的。

耿工离职后,徐海涛突然写了个PPT,关于产品漏光的。

内容直接指出是玻璃AA尺寸距离玻璃边距太小导致漏光。

挺浅显的一份PPT,玻璃厂商从不缺一个中启科技的客户。

但邮件是群发,所以,很自然而然的,徐工走进了黄董的视野。

徐工成了研发主管。

刚好有一个5寸项目开模,王鹏交给了徐工,徐工软磨硬泡的想交给结构工程师助理李兰。

聪明的李兰,整了半天,就说了句,俺不会。让徐工自己整了。

郑孟林也迎来了自己的项目,贝达5.45寸,也是一个量产过的项目。

莫亚新就像中启科技最后的结构工程师定海神针,不需要做太多事情,留在那里就行。

贝达8寸,PVT试产结束后,黄总又找到了肖耀威,让肖耀威自行重新设计8寸的这个项目。要硬推给贝达吧,节约成本。

肖耀威按中启科技以往的设计方案,从新设计了。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在黄总眼中,肖耀威没什么坏心思,就是太笨了。在肖耀威眼中,黄总有自己想表达的,但他是业务经理,不懂具体技术,不懂具体执行的方式,中间缺少一道桥梁,但肖耀威上面有总监,所以,只能根据自己对公司的感官进行设计。

肖耀威、谢工,也不知道黄总的能力,他的业务掌控能力能到哪,都不清楚,而黄总也都是最后出掌,一锤定音的掌舵手。

谢工参与的人都还算是中启科技的旧人,所以,黄总能够发挥他的能力。

但肖耀威的贝达项目,肖耀威只是一个小喽啰,上面有总监、业务经理,黄总想通过肖耀威一锤定音的掌控项目走向,本身就不现实,除非黄总、总监、业务经理能达成一致,肖耀威执行。

贝达8寸项目,总历时大概三个多月,经历过EVT、DVT(DVT1,DVT2,DVT3)、PVT,终于快进入了MP量产。

在进入MP量产前,贝达郝工组织了一次总会议,这次参会的人是和整机一起的,好多人,肖耀威、廖鹏一起去参会的。

会议上对项目简单做了个总结,全程都是关于整机产品的事情。

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后,结束了。

这个项目也就正式进入量产阶段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肖耀威又整贝达6.95寸了。

一般大公司、正规公司,做新项目,都会经过几个阶段。EVT、DVT、PVT、MP。

EVT:产品开发初期的设计验证,一般是验证产品设计的完整性、确认是否遗留任何需求或者规格。主要是摸底测试电性能、可靠性和结构适配性。这阶段样品至少20个产品,最多50个。

研发样品员,一般就制作五个样品左右,超过数量则直接由产线制作,毕竟只有一个样品员,什么都要做。

DVT:设计验证测试阶段,验证的是所有设计的合理性,验证项目包括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所有的测试验证要求,同时,验证产线量产性,因为产品此时已基本定型。此阶段工程、品质、研发都是需要参与跟进生产。样品数量至少100PCS,具体看验证的项目数量需要。

PVT:生产/制程验证测试阶段,量产前的可量产性验证,按照量产的工装设备、生产SOP流程、操作方法进行小批量生产。验证数量1000PCS左右,此次顺利,则导入MP。

MP:量产,进入量产阶段。

肖耀威、谢工,两个项目的客户都属于大客户,所以,都将经历这些阶段。中启科技属于小公司,只能附和客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