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始名士》:阿公阿公驾马车
- 人生如逆旅:魏晋名士的风度与精神
- 萧华荣
- 1520字
- 2024-03-29 18:06:22
主要人物
何晏(字平叔,190—249年)
王弼(字辅嗣,226—249年)
夏侯玄(字太初,209—254年)
主要活动时间
魏明帝 曹叡 景初三年(239年)
魏齐王 曹芳 正始十年(249年)
尖厉的朔风裹着雪花,呼啸着,撕扯着猎猎的军旗,为本就迅疾的“追锋车”更助一臂之力,风驰电掣般驶向京都洛阳,一点儿也没有凯旋归来、班师回朝的从容。是的,司马懿无法从容,皇上曹叡前后不一的两封诏书使他大惑不解,心急如焚。长话短说。去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反,自称燕王,投靠孙吴,朝廷派兵前往平定未果,益发助长了他的气焰。今年正月,曹叡从西线召回年已花甲的老臣司马懿,说是只得有劳他了。司马懿当然不能推辞。曹叡问他需多少时间,他说去一百天,战一百天,回一百天,中间休整六十天,估计正好一年。现在已是年底,大军已回到洛阳东北方向的汲县,再有几天行程便可抵京,和预想的时间差不多。
据说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童谣:阿公阿公驾马车,不意阿公东渡河,阿公东还当奈何!
“阿公”,据说是指司马懿,他早已登上三公之位,那么不用说,“马车”即追锋车。这歌谣是顺着司马懿的政敌的心理唱的,他们本以为他会去西守长安,谁知他竟渡过黄河,回到洛阳!古人认为童谣常常逗漏出某种神秘的天机,那么这无忌的童言,也许真的成为政敌们的恶谶?
见到曹叡已进入新的一年,景初三年(239年)。他果然病入膏肓。看到司马懿他非常激动,泪流满面。司马懿也很伤感,毕竟是十多年的君臣,何况他还只有三十六岁!
他说:“我之所以忍着不死,就是为了等待你啊。现在看到你,我放心了。”说着叫过一个孩子,那是齐王曹芳,又向站在旁边的大将军曹爽点点头:“这孩子,就托付给你们二位了。唉,他才八岁呀!……”说着,泣不成声,又叫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乱啃,弄得司马懿也心中酸楚,老泪纵横,说:“陛下放心。陛下尚记得先帝当年把陛下托付给老臣几个吗?老臣必当尽心尽意,一如既往!”
从曹叡的话里,他已听出是让他与曹爽辅佐曹芳。假如将来有政敌,他隐约觉得就是曹爽了。因此他讲这话的时候,瞥了曹爽一眼。这一眼是大有深意的。
原来司马懿的特点是:老。他年龄老,资格老,由此也带来了老练,老到,老辣,老于世故,老谋深算,当然也老奸巨猾。过了新年,他已六十一岁,那个时代活到这个年龄的不很多,何况他还会活下去。前面说过,在曹操时代他已崭露头角,对“三马食一槽”之梦曹操始终未能释怀,一再叮嘱太子曹丕要提防他。幸亏他极力巴结曹丕,成为曹丕的心腹“四友”之一。后来曹丕篡汉做了皇帝,即魏文帝,他也受到重用,成为朝廷重臣。
曹丕去世时只有四十岁,把自己的儿子——就是眼前这位也已气息奄奄的曹叡,托付给了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现在这些顾命大臣,只剩下司马懿一个了。其中的曹真,便是曹爽的父亲。司马懿所以意味深长地看他,大概是在提醒他:不要忘记,我是你的父辈。
司马懿能够位极人臣,主要并不是因为他的资历,而是因为他的能力,他的深谋远虑,雄才大略。他为曹家做了许多事情,立了许多功劳,其中荦荦大者有三:一是擒杀了由蜀投魏,极受曹丕赏识,后又图谋叛魏归蜀的大将孟达;二是成功抵挡了诸葛亮的六次北伐,使之“出师未捷身先死”,抱恨病逝在五丈原;第三就是这次平定公孙渊之叛。可以说,司马懿辅佐了曹氏三代,现在轮到第四代了,所以《三国演义》称他是“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白居易有诗云:“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其中说到西汉王莽,他平时极其谦恭,后来却篡夺了皇位,真是人心难测!我们也可以说,假使司马懿此时就死去,安知他在历史上不是诸葛亮那样的忠相,受人景仰?看来寿命长短,有时也是焉知祸福的。
他没有死,死的是魏明帝曹叡,登基的是年幼的齐王曹芳。于是司马懿一伙与曹爽一伙,一边是功臣,一边是宗室,便拉开了争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