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万事开头难

对于如何管好尚书省,刘义真心中还是有些许发憷的。

毕竟,建康不是关中,不是靠拳头说话的地方。

在这里,话语权并非仅仅依靠武力,而是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策略。

尚书省更是如此,作为中央执行机构,各方面的势力那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犹如一个巨大的政治漩涡。

六曹尚书的出身,就可以看出现如今的尚书省的势力格局。

以荀伯子为代表的陈郡谢、荀两大世家,他们的力量深深渗透在尚书省的每一个角落;

以傅迪为代表的新晋朝廷贵族,他们带着新锐的气势,正在逐渐崭露头角;

以王裕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他们的历史底蕴和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

还有江夷、褚秀之等代表的中等士族力量,他们各自为战,但同样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每一个势力都仿佛是一座山头,各有各的立场和利益,没有一个是好整顿的。

所以刘义真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在尚书省站得住脚跟,把这个尚书令长久的干下去,这第一自然是处处为自己便宜老爹排忧解难,只要老爹在一日,这群世家大族就没一个敢蹦跶;这第二便是好好收拾收拾手底下这帮大臣。

现如今的刘义真虽然顶了个秦王的名头,可势力还算不够看,没那么牛逼能够把下面人一个一个都给按死,所以他就给自己定了个行动纲领:拉拢一个、打倒一个、剩下旁观!

所谓拉拢一个,他选择了拉拢寒门出身却又身居高位的徐仆射。作为尚书省的副手,又兼任吏部尚书,再加上徐羡之与谢晦有着深厚的牵连。刘义真认为,这样的人是值得拉拢的。

通过与徐羡之的合作,他可以更好地了解尚书省的内部情况,也能够借助他的力量来平衡其他势力。

所谓打倒一个,刘义真便把目光放在了担任田曹尚书的王裕之身上,无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谁让他是琅琊王氏的一员。

刘义真已经参与且阻挠了王弘想通过整垮谢灵运打击谢氏的事件,再加上自己还是谢氏女婿,那自然而然要将王裕之树立成典型,拿他开刀。

再加上他现在所担任的田曹尚书,掌管全国农政,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刘义真本身就想从田亩制度进行改革,让一些小门小户更多的分到土地。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的税收增长,还能够削弱士族的实力。通过打击王裕之在农政方面的权威和影响力,他可以进一步削弱琅琊王氏在尚书省的地位。

至于剩下的势力则采取旁观的策略,让他们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保持中立或者观望的态度,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稳固地位。

自从这一百多官学生到了秦王府,这秦王府一下就热闹了起来,这些半大的小伙,虽说刘义真心理年龄比这些官学生大许多,但身体年龄是一致的。

除了查账之外,空闲之余,尊贵的秦王殿下还带着一众小伙踢上几场蹴鞠。

约莫七日之后,刘义真看着汇总上来的账册,算是彻底有些傻眼,这家底儿和后世任何一个朝代比起来,都算是磕碜的。

宋朝初立,人口粗略统计约六百多万人口,仅关中、河南之地就有一百多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六分之一还多。

至于耕地,就更加匪夷所思,在册土地仅一千五百万亩土地,这还是包含了关中和河南之地后,清算的土地。

刘义真刚镇守关中时,通过后秦的账册核算关中土地一百一十三万亩,这几年通过开垦和进一步清查,整个关中之地,耕地亩数增加到了三百万亩,未来几年这个数据将进一步扩大。

可荆、扬、江、益州这些地方开发了那么多年,计入账册的土地也就一千余万亩,这数据仅仅是东汉鼎盛时期的六十分之一,就算南北发展差异有别,就算刘宋只有半壁江山,这数据估计也就只有真实数据十五分之一。

看着各州郡县报上来的数据,只要是个人就知道,大部分未入册的田亩自然是被世家大族侵吞了。

东晋朝廷为何衰微?从经济基础上就差了世家大族一大截,这还怎么玩?

谢灵运常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若这句话来形容东晋朝廷的财权,那便是:天下有田一顷,王与谢共分五十亩,剩下四十亩各士族共分之,剩下十亩才归朝廷。

刘义真一张一张看着汇总数据,看到抓狂之处,怒骂道:“直娘贼,这群王八羔子,一个个哭着喊着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应当与民休养生息,打消父皇北伐之意,原来钱粮都到了这些世家大族的口袋里了!”

杜骥看着汇总的数据,也觉得十分奇怪,可奈何自己是北方士族,怕自己多说话,会惹得别人不高兴,便吞吞吐吐的附和:“秦王殿下,所言极是。”

见杜骥仿佛是有什么话要说,刘义真挥了挥衣袖,说道:“杜主簿,有话直说,在孤王这里,无需藏着掖着!”

“诺!”杜骥拱手道:“殿下,新朝初立,这账册大部分是前朝所遗留,至于清查田亩,应当上书奏明陛下,全国范围内来一次清查,并且要求世家大族上报田亩数量,针对那些隐瞒不报者,可再下一份诏令,若士族田亩未行登记,可视为无主之地,若有人认领上报,便是上报之人的田亩。”

刘义真听了这话,心中暗自揣摩,若是自己真的按照杜骥的想法上奏,估计会被满朝文武百官唾沫星子淹死。这份奏疏无疑是虎口夺食,甚至煽动无主流民瓜分士族土地,如此大的罪名,足够自己喝一壶的。

“杜主簿,此事有点操之过急了!”刘义真沉思了一会儿后缓缓说道,“这事情还得从长计议,不过还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可以立马决定!”说罢,刘义真笑吟吟的看着杜骥。

“殿下,那是哪一件事情?”杜骥有些好奇的问道。

“我将上奏陛下调任你为尚书都官郎,进京任职。你意下如何?”

虽然刘义真没有直接采纳杜骥的建议,但他准备将杜骥调任到尚书省任职,这无疑是对杜骥的一种赏识和提拔,也着实出乎杜骥的预料,所以杜骥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大喜过望,连忙躬身谢道:“谢殿下赏识!下官定然不负殿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