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留住记忆的岁月
- 留不住的时光,抹不掉的岁月
- 江城杰叔
- 2237字
- 2024-02-07 15:17:02
前言
独坐窗前,仰望天际,思绪潮涌,感慨万千。不经意退休已经一年多了,忙碌工作一辈子突然进入退休模式感觉非常的不适应,加上疫情肆虐,恐惧、空虚、寂寞、彷徨、不安伴随了一整年,期间尝试很多办法自学钢琴,体育锻练(乒乓球,太极拳),想从退休的焦虑、抑郁中走出效果都不好,偶然看到一份报道,写作是排除焦虑最好的办法,久久的思索决定写点东西传承后世,把自己的快乐,经验,酸痛,烦恼,成长的足迹用叙述的方式记录下来。
曾经走过的足迹虽然遥远、零星、模糊,平淡无奇,但难以忘怀,难以抹去,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值得被记录。期待在写作中涅盘,写出我的心声,写出自信,写出精彩,让自己生命重新焕发耀眼的光彩。
梦回童年
那是一个梦幻纯真的童年,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纯真、质朴、简单而快乐,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视,电脑,空调,也没有网络;物质生活匮乏艰苦,人们穿着朴素简约,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差距,更没现代社会为钱而活的压力感。这段纯真美好像梦境般的童年虽然早已成了一段回不去的往事,但这段纯真快乐的时光永远留在心灵最深处。
童年的记忆模糊,凌乱,爸爸告诉我我的出生地WH市江汉区花楼街,花楼街连接武汉关和江汉路分前花楼街后花楼街。1965年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搬家,全家五口齐上阵,一辆平板车装上全部的家当,爸爸拉车,两个姐姐推车,妈妈牵着我,我当时才三岁,步履蹒跚跟在妈妈的身边,手里还拎了一个痰盂,这一段记忆不是特别清楚很多是父母在闲聊时反馈的信息。从“花楼街”搬迁到“文书巷”仅隔一条“统一街”,两条街都在“六渡桥”核心区域内,为什么搬家不清楚只听说离爸爸妈妈上班位置更近了。
花楼街、涂家巷,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不堪回首,大舅回忆说:我们和外婆两家紧挨着,基本生活在一起,那个时候刚刚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国家非常贫穷,物资及度匮乏,生活消费采取计划供应,购买粮油布匹都要凭票;家庭吃饭都要严格定量,每天外婆会拿着量杯按照人头年龄标准煮饭,在外婆的严格管控和调度下日子虽然过的很苦但非常和睦,没有扯皮,没有矛盾纠纷,大家都非常理性。
我们从小都是在外公、外婆、舅舅的关爱照顾下长大,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她们共同撑起这个家,大姐和我都上过幼儿园,大姐上市一商业局幼儿园,幼儿园在“六门”后面,到了星期六大舅就去接她。小姐因小儿麻痹症没有上幼儿园,她5岁才慢慢学走路,她一直就在外婆那里,为给姐姐治病大舅每天把她抱去广益桥一家私人诊所打针,有时舅舅和妈妈一起到天津路黄平安那里看病,这么远的路都是舅舅背着她去看病。后来我们搬到“文书巷”放学后都一直在外婆那里吃饭,晚上装好热水带回家。这段历史一言难尽,曲折悲凉,是一段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文书巷”是砖木结构的筒子楼,一层楼12户,3户为一组,共用一个厨房,没有厕所,大小解都是在痰盂马桶上解决,公共厕所在200米外巷道口很不方便。我们的新家在3楼,房子是一间16平米单间,一家五口,很难想象是怎样蜗居在一起。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差不多,人们过惯了这种清贫的生活,没有抱怨,没有牢骚,老百姓简单而淳朴,生活虽苦,但人人知足。那个年代大多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一件衣服轮着穿,缝缝补补又三年,大的照顾小的,形影不离,手足情深。我们住的这栋楼内墙为板皮结构,不隔音,邻里间没有秘密可言,楼道内挤挤挨挨,竹床排队,一年四季都能听到邻居们锅碗瓢盆的敲打声,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嬉笑声,特别是过年家家户户办年货炸圆子时更是热闹非凡,大家相互分享炸圆子的经验,分享劳动的果实;那个时候一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一家有困难几家都来帮,大家苦中有乐,其乐融融。
幼儿园是我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成长为一个快乐、健康、聪明的小男孩。一开始我跟其他孩子一样害羞,不敢与别人交流。班主任老师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让我们学会了相互沟通和合作。在幼儿园里,我们学习玩耍,学习唱歌,学习画画,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与人相处的方法,老师教我们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那个年代幼儿园的生活比较艰苦,记得有一次晚饭是“糖精拌面条”,实在吃不下,偷偷的倒掉,到了晚上肚子咕咕叫个不停,几个小朋友偷偷潜入配餐室找饼干吃被老师发现深夜被罚站的情景,这也是我人生第一堂警示课,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情操、有道德、有品位、守纪律的好人。
在家里我排行老三,两个姐姐一个比我大7岁,一个大我5岁,爸爸妈妈双职工,妈妈在六渡桥百货商业大楼上班,“六门”职工子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统一安排对口公立幼儿园“居仁门幼儿园”。周一上午,妈妈上班带着我到单位大门口,统一乘坐单位接送小孩的班车到幼儿园,由于是双职工我上的是全托班,到了周末总盼望家人早点过来接我,每当看到大舅准点站在幼儿园门口,那种激动、喜悦心情很难形容。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幼儿园会派专人把小孩送到“六门”等妈妈下班一起回家。遇到妈妈上晚班就会在食堂吃饭和小朋友一起在商场里玩耍,等候妈妈各项工作结束后一起回家。那个时候大姐上初中,二姐上小学,她们俩放学后先到外公、外婆那里吃饭、学习,在那里玩耍在那里长大。
外婆住的老房子早已经拆迁,老宅子也是公房,面积不大,两个单间,前门有一个天井,这种老房子现在很少见了,但它承载了太多童年的记忆,是一处有内涵的老地方。特别怀念住在老房子的那段时光,割舍不下那份追忆的情感。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他们的爱一刻都没有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