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军功换得骑督印

  • 谋魏
  • 执戟良人
  • 2621字
  • 2024-08-25 04:19:03

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多时已到了衙堂门口。

西平郡的衙署大堂,比起勇士县大了整整一倍有余。

就连堂外的石兽和脚下的石阶,也都是用上等石料精心打磨研制的。堂内的一砖一木,都隐隐然透着几分奢华之气。

衙堂偏房内,摆放着数面大铜镜,专门用来让郡城官吏整理仪容。

崔谅望着铜镜之中的自己,一时之间颇有陌生之感。

卸下了甲胄的他,此刻头上戴着一顶类似小小房顶的玄黑色无帻弁,身上穿着一件青色的官用褝衣,整个人脱去了武人的凶悍气质,看起来倒更像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儒士。

而那条缠在腰间用来悬挂印绶、刀笔的黑色皮质腰带,则更让崔谅多了几分干练之气。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原主,也就是历史上的崔谅,在三分归一统之后,成为了西晋的尚书,是个妥妥的文职高官。

而穿越来此的自己,通过七年的苦练,成功的让崔谅的武力值拔高到了本不属于他的高度。

历史的车轮,也许会因为这个小小杠杆的撬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和勇士县的‘家徒四壁’不同,西平郡衙堂的台阶都是由精心修整过的方石接连而成的,梁柱、门窗都刷有红漆,看起来平添了几分典雅和贵气。就连墙壁,都是用石灰、细沙打底,再用糯米水、黄土精心刷抹过的。

这样装修的墙面,不仅美观细腻,而且兼具保暖的效果,此时刚近二月,天气尚寒,但一进衙署大堂,崔谅就感到了一阵温和的暖意。

东西墙壁之上,还画着两幅精美的壁画。

“郝荡寇到!”

随着门吏的一声传报,崔谅的心思立即离开了壁画上飘逸的虎豹图画。

身长足足九尺的郝昭,身材本就上长下短,此刻即便跻坐在席上,依旧还是保持着一股高高在上、威风凛凛的压迫感。

只见他取过一卷封印好的竹简,用案上的小刀划破了封印竹简用的封泥。

这卷长长的竹简,正是从长安递来的大都督夏侯楙亲自审核的奖赏名录。

郝昭那而宛若洪钟大吕的声音一起,姜维、崔谅、李雍,以及台下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等候封赏的大小军官都摒住了呼吸。

“天水郡参军姜维,擢升平西中郎将,赐钱五万,素绢一匹,精米三斗!”(素绢一匹一千六百钱,一斗米相当于今两L四斤,三斗即十二斤)

“陇西郡兵曹掾史李雍,擢升郡参军,赐钱三万,绢一匹,精米三斗!”(普通绢一匹一千二百钱)

“天水郡军司马梁绪,擢升郡参军,赐钱三万,绢一匹,精米三斗!”

“......”

崔谅此行虽然是南安郡临时选派的主将,但本身官职不过一都伯,别部司马只是个临时职务,因此郝昭一连念了七八个人的名字之后,这才念到了崔谅:

“南安郡行别部司马崔谅,擢升郡兵部曲骑督,赐钱两万,丝帛一匹,精米两斗!”(丝帛一匹1000钱,两斗米重量相当于现代八斤)

“......”

“诸位,你们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日后还需继续努力,只要好好为国效忠,大魏肯定不会辜负你们!”

不多时,郝昭念完了所有赏赐人员的名单,与崔谅一同赶赴战场的南安郡其他三个军官仅仅只升为了屯长(百人将),所获得的赏赐也远远不如崔谅丰厚。

此时此刻,他们正用嫉妒的眼神瞪着崔谅,这眼神让崔谅浑身都不自在。

身为考古学家的崔谅十分清楚汉魏的度量衡与二十一世纪的差别,他大致算了一下自己获得的财富,五铢钱两万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一万元人民币,丝帛相当于五百元,精米八斤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吃足足一个月。

总而言之,这笔小钱算是崔谅得到的第一桶金,他心中还是十分喜悦的。

最值得崔谅感到开心的,并不是这些赏赐的财物,而是他获得的郡兵部曲骑督一职。

部曲骑督这个职务的官阶,和部曲将、牙门将平级,都是掌管千人的小将领,区别是骑督统率骑兵,部曲将统率步兵,牙门将负责把守要道冲锋陷阵。

这个职务不低,离正儿八经的都尉、校尉、中郎将、将军只有一线之隔。

但它也是一道明显的分水岭。

许多没有背景和门路的人凭借军功当上部曲将以后,一辈子拼死拼活,都无法越过这道龙门成为正式的将军。

但崔谅现在才十七岁,就已经成为了统军千人的部曲骑督,未来的前途肯定一片光明。方才那几个同郡军官之所以感到嫉妒,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身为新晋升的郡兵部曲骑督,崔谅还有一次申请任职地方的权利。

崔谅肯定不会在勇士县这穷乡僻壤待一辈子,再加上诸葛亮的北伐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崔谅的印象中,整个南安郡都将会沦陷在蜀汉的统治之下,战后整个郡的官员都受到了严惩,倘若自己不提前跑路,到时候恐怕会跟着倒大霉。

而现在,则是他摆脱此地的绝佳机会。

“郝荡寇,卑职想要申请任职地方!”

赏赐名单早已念完,激励的话也已经说完,许多将官已经离开了衙堂,崔谅见郝昭也快离去,这才急忙赶到了郝昭面前。

他一个低级将官,很难见到郝昭这种高级将领的面,错过了眼前的机会,他就只能接受上级安排的任职地点了。

“你就是那个擒拿麹英、夺下门闸的崔谅,老夫记得你!”

看得出来,郝昭对眼前十七岁的崔谅十分欣赏,眼神中满是欣慰之意。郝昭继续问道:

“想要挪窝?你且说说,想选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崔谅闻言,立即思索了起来。按照制度,他能申请的地方只限于雍凉二州,而雍州最繁华最安全的地方,当然是前朝故都长安了。

但长安作为陪都,肯定不是他一个小小骑督可以直接平调过去的,倘若贸然开口,只会让上级为难,让自己难堪。

片刻后,思索清楚的崔谅这才开了口:

“郝荡寇,卑职先祖坟墓,皆远在冀州清河郡,先考获罪,卒于西土。卑职新除屯田客籍,不能出境,未能及时将先考遗骨归葬祖坟,实在有违伦常。因此,卑职想在雍州东部任职,以便归葬先考遗骨,常扫先人坟墓,全人子孝道!”

在这个时代,只要抬出“忠孝”这面大旗,任何人就都无法指摘自己的毛病。

“你祖籍清河?那已故的文宗领袖崔季珪(崔琰),是你的什么人?”

“启禀郝荡寇,崔公正是卑职的叔祖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郝昭闻言后,看向崔谅的眼神更多了几分柔和。崔琰有大功于本朝,只可惜被武皇帝冤杀,这是无数耿直忠臣心中共同的痛。

郝昭点了点头,然后回复崔谅道:

“你家的事情,我早有耳闻,你想要在东边任职,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我实话告诉你吧,此次夏侯都督和郭刺史厚赏有功之将,就是想靠你们的武勇和治兵之才来安定西州,倘若老夫陪着你在这个时候和他们唱反调,咱俩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

崔谅闻言,顿时吃了一惊。

他不是个糊涂蛋,自然明白郝昭的话绝非虚言,可这样一来,自己又能选择什么地方呢?

难道一年后诸葛亮发起的那场震动天下、浩浩荡荡的北伐大战,自己注定无法躲过了吗?

——————

【《齐史》:武帝微末之时,屡受魏荡寇将军郝昭之恩,践祚之初,帝诏曰:郝荡寇者,吾之伯乐也,奈何早陨,朕心实哀,今追赠其太原郡公,赐三子爵关内侯。】

时为曹魏太和元年,蜀汉建兴五年,东吴黄武六年。22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