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明朝4:皇帝每天在宫里做什么?
- 阎崇年
- 3166字
- 2024-02-23 18:39:46
01
从好皇子到没出息的皇帝
我在前面讲过,嘉靖皇帝朱厚熜(cōng)对衰老、死亡和传位的恐惧心理越来越严重,而对皇权和长生的追求则越来越疯狂,甚至压倒了血脉亲情。可以想见,在这种扭曲的皇家父子关系中,嘉靖皇帝的两位皇子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那就是裕王朱载垕(hòu)和景王朱载圳(zhèn)。
做好皇子
但朱载垕和朱载圳毕竟是皇子,未来都有可能继承皇位,所以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比如,朱载垕在朝廷里,有大学士徐阶等一派政治力量在拥护他;在裕王府,则有一个老师群体在帮助他,比如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这些人都是翰林[1]出身,负责给皇帝起草诰命等文书,并纂修国史,他们的官阶有高有低,但职位都很重要,在朝中很有影响力。这些人始终维护并忠诚于朱载垕,希望有朝一日能辅佐朱载垕做出一番事业。面对嘉靖皇帝荒唐的“二龙不相见”,他们给朱载垕制定的对策是:打造裕王“好皇子”的形象。督促朱载垕克制自己的欲望,收敛自己的嗜好,韬光养晦,谨慎从事,避免出错。而且,凡事要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努力塑造出一个忠君孝父、沉稳持重、循分守理、生活简朴、姬妃稀少、待人谦和的形象。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朱载垕的竞争对手朱载圳突然病死,也就是说嘉靖皇帝的8个儿子已经死了7个,只剩下朱载垕1个皇子了。如此一来,只有朱载垕一人有资格继承皇位。
嘉靖皇帝这时候也已经病入膏肓。朱载垕对父亲倍加恭孝,不仅在王府里为父亲祈福、祈寿,还派人到皇宫门下给父亲问安,以此来为自己博得好皇子仁孝的美名。就这样,朱载垕以超常的忍耐力和惊人的毅力,等待着继承皇位那一天的到来。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嘉靖皇帝在乾清宫去世,朱载垕终于继承皇位,改年号为“隆庆”,成为隆庆皇帝。这一年,新皇帝30岁[2],正当大好年华。
隆庆新政
自正统皇帝朱祁镇经历了“土木之变”后,辉煌昌盛的明朝步入了下滑的轨道,特别是经过出格的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60多年的折腾,国家已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此时,朝廷亟须出现一位“中兴之君”,让动荡不安的大明王朝再次崛起,那么隆庆皇帝做到了吗?
继位初期,隆庆皇帝表现出了果断的性格,他纠正了嘉靖皇帝的一些弊政,平反了一批因为向嘉靖皇帝建言而受到迫害的官员,朝廷出现了久违的生气。这里有3件大事值得一说。
第一件大事,就是嘉靖年间戚继光等人抗击倭寇取得胜利后,东南沿海的倭患已经完全解除。于是,隆庆皇帝下令开放海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贸易,允许民间的私人海外贸易,重启中西交流的大门。
第二件大事,就是达成了明朝与西北蒙古俺答汗的“隆庆和议”。北方的蒙古之患,长期对明朝造成困扰。永乐皇帝朱棣5次北征,最终病死在征讨返回的途中;正统皇帝做了蒙古瓦剌的阶下囚;嘉靖年间蒙古骑兵年年入犯,几乎攻到北京附近。事情到隆庆年间出现转机。由于内部纷争,蒙古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前来投降,管理边镇的总督王崇古接受了,并请示朝廷给把汉那吉授予个官职。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力主支持,得到隆庆皇帝的批准。经过商议,明朝与北方蒙古俺答汗达成了“隆庆和议”。“隆庆和议”达成后,边防费用由年近百万两银子,减到了二三十万两银子,换来了西北部边境数十年的和平,这种和平的景象几乎一直延续到了明末时期。
第三件事,就是任命抗倭名将戚继光为都督同知,总理蓟(jì)州、昌平、保定三镇的边防事务。戚继光带领的官兵军威壮、士气高,还修长城、建敌楼[3],使这些建筑精坚实用,威严雄壮。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古北口、慕田峪等段的长城,都是戚继光等人的功绩。
立储规划
除了国家大政,隆庆皇帝还抓紧时间为自己的第三个皇子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赶紧为儿子举行命名典礼。这个可怜的孩子由于祖父嘉靖皇帝的忌讳,出生以后,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垕一直不敢将这事正式奏告嘉靖皇帝,更不敢请嘉靖皇帝给孩子赐名字。如今这个孩子都5岁了,还没有名字,是一个“黑户口”。隆庆皇帝继位后,亲自给这个孩子正式取名为朱翊钧。
第二件,隆庆二年(1568年),隆庆皇帝立朱翊钧为皇太子。
第三件,隆庆皇帝于隆庆五年(1571年)给朱翊钧安排了独立的住所。这个住所原来是东六宫中的咸阳宫,嘉靖皇帝改宫名为钟粹宫,隆庆皇帝继位后,把前殿命名为兴龙殿,后殿命名为圣哲殿,钟粹宫就成了朱翊钧的住所。
第四件,隆庆六年(1572年),朱翊钧才10岁,隆庆皇帝就为他举办了成人礼。这样,朱翊钧就可以开始出阁读书学习了。
怠政免朝,贪财好色
把皇太子朱翊钧安排好,隆庆皇帝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登上皇位以后,确实是吸取了他父亲的教训,不养道士,也不热衷于道教活动。但是,他在青少年时期所遭遇的扭曲的经历、接受的扭曲的教育、所处的扭曲的家庭,使他人性里的“恶”被激发了出来。为了得到皇权,他将“恶”的一面隐藏和包装了起来,一旦地位独尊,大权在手,他长期因为受到压抑而产生的问题,便不可控制地爆发了出来。渐渐地,隆庆皇帝脱掉了“好皇子”的外衣,成了一个懒惰、贪财、好色的皇帝。
隆庆皇帝的懒惰,主要表现为怠政。本来他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却有“4个很少”:很少上朝听政,就是说很少上班;很少批览奏疏,就是说很少批示;很少经筵日讲,就是很少读书学习;很少躬祭庙祀,也就是很少履行皇帝应尽的职责。还有更绝的,他即使上朝了,也不提问、不表态、不批示、不干事。朝臣们上奏疏,他也不理不睬,就当作若无其事一样。
隆庆皇帝贪财,表现在从国库里往自己的小金库搂钱。他恨不得掏尽明朝的国库,都放进小金库供自己使用。你可能会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皇帝还需要小金库吗?其实,明朝国库里的钱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库银,就是户部账上和国库里的银钱,也就是国家的钱;二是帑(tǎng)银,是皇帝账上和内库的钱,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钱。库银,皇帝可以下令动用,但必须经过户部;帑银,皇帝可以不通过户部,直接花销。隆庆皇帝就利用帑银可以直接花销之便,给自己敛财。比如,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隆庆皇帝指示户部,取太仓国库的库银30万两拨入自己的小金库,归他个人支配。
隆庆皇帝不仅喜欢钱,还喜欢瓷器、黄金、珠宝、古玩。他曾经下令让景德镇御器厂一次性烧造皇宫专用的瓷器10多万件(套)。他还命令用户部的6万两库银,买1万两黄金供自己使用。这些库银、黄金、珠宝、瓷器等,全部被用来供隆庆皇帝在后宫挥霍享受。
隆庆皇帝还特别好色。他多次下诏令海选宫女,还频繁地册封妃子,甚至临死前3个月还册封了4位妃子。
隆庆皇帝大概是有强烈的补偿心理,他纵情享受荣华富贵,来弥补当皇帝之前被压抑的痛苦。这位昔日的好皇子,并不是真的通过修养身心炼成的,而是作为权宜之计忍出来的。所以,好皇子并没有成为好皇帝,而是成了又懒、又贪、又色的没出息的皇帝。
实际上,隆庆皇帝各种贪财、好色的行为,都是以透支身体作为代价的。他仅仅做了5年多皇帝就病死了,年仅36岁。
阎爷爷大讲堂
皇子诞生后,是怎样被赐名的?
科举考试后进士的工作分配
[1]从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进士中选拔,做庶吉士后直接成为翰林。
[2]本书人物年龄统一按照虚岁计算。
[3]长城上的屯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