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学成吉思汗外封藩王

学成吉思汗外封藩王

“父皇您说的有道理,可这跟取消分封有什么关系?若是觉得二弟的封地在西安,可以迁移到别的地方,没有必要取消分封啊。”

朱标听完了朱元璋的话,觉得有道理,可这跟取消分封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前几天天上出现的光幕,你们都看到了吧?”

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反问道。

“看到了。”

众人齐声说道。

“那个蒙古帝国扩张史,咱看完之后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标儿,你是咱的长子,咱的家业这大明自然是要留给你的,可其他几个弟弟呢?”

“他们的确是藩王,还有封地,咱之前觉得你们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就算给你们封地,军权,你们也不会造反。”

“可你们下一辈呢?下下一辈呢?”

“汉朝七王之乱,晋朝八王之乱,都说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亲情早就不在了,一旦藩王做大,迟早危害中央。”

“哪怕造反不成功,遭殃的也是咱大明的子民。”

“既然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可以西征打下这么大的一片疆土,咱们主家为什么不行?”

“尤其是你们几个,是咱的嫡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与其留个弊端在,不如让你们打出去。”

“你们打下来的地盘,你们就是当地的皇帝,如此一来,咱也算一碗水端平,对得起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娘了。”

“日后哪怕咱们大明没了,国外还有咱朱家人,要是你们有本事,把整个天下打下来,咱更是高兴。”

朱元璋看着几人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成吉思汗现成的例子在前面,为什么要在大明瞎折腾,让他们打出去,岂不是更好。

“爹,我们不想打出去,那样离您、离家就远了啊。”

老三晋王朱㭎,当即跪下说道。

“是啊,爹,我们也不想离您这么远。”

其他几人也都跪下说道。

“没出息的东西,远什么远。”

“若是你们真有孝心,等到日后你们打下了江山,岁数大点,也可以回来陪咱养老,若是咱不在了,也可以陪陪你们大哥。”

朱元璋看着几个儿子,笑骂道。

“爹!”

听到朱元璋这话,几个人忍不住都留下了眼泪。

看着几个儿子这个样子,朱元璋也忍不住心酸。

如果有可能,他也不想儿子们离家这么远,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这是最好的办法。

知道了明史之后,他不想那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不管朱允炆做的对不对,骨肉相残,叔侄反目,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朱允炆这个蠢货,不管标儿的病以后能不能避免,让他当皇帝是不可能的。

这个小畜生,嘴上说的那么好,十足的蠢货一个,还复古,还井田制,你咋不上天呢,被酸儒忽悠傻的废物!

眼下已经是洪武二十一年,朱允炆已经十一岁了,三岁看老,他没救了,倒是朱允熥还是有希望的。

不管怎么说,淮西勋贵们,不像那些酸儒那么蠢。

再说,自己想要继续对外征战,那些老伙计还用得上,还有他们的孩子们,也都该成长起来了。

哼哼,成吉思汗能搞长子西征,咱也能搞亲王西征,让咱的儿子们带着那些勋贵的儿子们出去打天下。

没有了那个明史中的诸多藩王、宗室,想必对民田的侵占也就没有那么厉害,大明最起码不至于两百多年就亡了。

这就是朱元璋想出来的对策。

乾隆皇帝经过几天的思索,终于也下定了决心,那就是为了祖宗江山社稷着想,还是要搞所谓的工业化。

这就像是鲁迅说的,一屋子人,你想开个窗,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要是想把房顶掀了,别人也就同意你开窗了。

对乾隆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一开始跟他说,搞什么工业化,他肯定不会愿意,可让他知道了后世的情况之后,他觉得还是搞工业化好。

不搞工业化,后来的大清割地赔款,任人鱼肉,最后皇位也没有能保住。

可是搞了工业化,大清割地赔款的结局或许还能避免。

如果搞得好的话,大清皇族起码还能有个体面的退场。

蒸汽机什么的,他不懂,不过燧发枪,他是知道的。

其实在明朝末年,毕懋康就设计出了燧发枪,只是当时的明朝别说燧发枪,火绳枪质量合格的也没有多少。

他的发明也没有受到重视,不过他的书籍倒是流传了下来,最起码宫里藏书是有的。

更何况,哪怕是没有,乾隆身边有不少的西洋传教士,靠着他们,也能把燧发枪搞出来。

大宋位面,赵光义他们回到了开封。

对于后世发生的事情,赵光义多少有些了解,可越是这样,他的心情就越不好。

看到意志消沉的赵光义,很多大臣还以为他是看到了宋被蒙古所灭心情不好,倒也没有太过在意。

不过有一个人发现了他的不对劲,那就是赵普。

此时的赵普自从六年前被太祖赵匡胤罢去相位,哪怕是赵光义继位,加封他为太子少保,也一直没有授予他实权。

哪怕他知道赵匡胤他们兄弟和太后的金匮之盟,上奏帮助赵光义确立了他皇位的合法性,赵光义对他也没有过于重用,只是赏赐了一些财物。

这对于不过五十八岁,身体强健的赵普来说,当然是不够的。

他四十二岁就担任丞相,一干就是十年。

现在他想的就是继续当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让他着迷。

赵普二十多岁就成了赵匡胤的幕僚,在陈桥兵变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于赵光义自然也是十分熟悉。

他知道,这位晋王一直以来都很有野心,表面上对大哥赵匡胤恭恭敬敬,可实际上总觉得赵匡胤乃是一介武夫,有些瞧不起赵匡胤。

可随着赵匡胤当了皇帝,赵光义觉得大哥能做得,他自然也能做得,而且比大哥做得好。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御驾亲征,甚至还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原因。

赵普对于赵光义这种想法,以前是看不起的,当然现在也看不起,你看不起你大哥,可没有你大哥,你算个球?

哪怕心里对赵光义看不起,赵普也深知这位皇帝陛下不是容易意志消沉之人。

南宋被灭,那是三百年后的事情,对赵光义有什么影响,这位意志消沉,肯定另有原因。

于是,赵普决定入宫觐见,说不定这就是自己重回相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