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国家智能计算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互联网BBS——曙光站,建在中科苑的网络上。
当时国内的互联网出口有两个,一个是中科苑的网络,一个是教育科研网。
教育网的国际出口在青华大学。
青华到中科苑也就三四公里的路,但青华的电脑要连上曙光站,得从国际出口去米国兜一圈回来,既慢又不稳定。
青华的学生就这么一直熬啊熬。
直到1995年8月初,有个网名叫ace的用户,一怒之下在自己实验室的386电脑上,把湾岛BBS的代码移植了过来,建了自己的论坛,起名“水木青华”。
8月8日,这个BBS系统正式开放,定名为“水木青华站”。
这是国内高校BBS的开端。
随后几年,大学BBS如雨后春笋般涌起:金陵大学有小百合BBS,燕大有一塌糊涂BBS、未名BBS,孵蛋大学有日月光华BBS、魔都焦大有饮水思源BBS……
当然,这是后面的事。
现在,水木青华BBS就是唯一的靓仔。
1995年10月水木青华站提供多用户发帖回帖功能。
11月27日,水木青华站可以通过WWW方式访问。
然后到1995年底,水木青华的注册用户达到了数十人“之多”。
到了1996年4月底,水木青华BBS向全体青华学生开放,上站人数急剧上升,常突破百人。
恐怖如斯。
几年后,校外人员想登陆就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但现在还不用。
于是,杨大同输入www.XXXX.com,进入了水木清华BBS。
进去后,首页置顶的帖子就是站长ace发布的,“庆祝我站水木网友圆满举行风筝会,并被装垫儿台《我们这一代》栏目采访录制,顺利播出”。
啧,几十个网友举办的一个聚会,还登上了装垫儿台,也就这网络出现之初才有这样的事。
杨大同啧啧称奇,随手注册了个网名“真理在我大炮射程之内”。
然后便走马观花浏览起来。
水木青华虽然创站不久,但是从湾岛那边直接拷贝过来的BBS,运营模式早已成熟。瞅了一圈,杨大同格外关注了军事、历史、沙龙、时空报道这几个版面。
因为贴近现实,这种现场考古的感觉让他有种真实的参与感。
比如军事版面,头一个帖子,便是“轰轰轰的好”,让杨大同简直惊掉大牙。
96年啊,海苔危机,炮轰津门——没有霍元甲。
下面一片叫好声,大骂教训这个勾结外人的不肖子。
“这么勇的么”杨大同称叹不已。
历史板块更不用说了,从来都是论坛的大热门。
06当年明月在天涯连载《明朝那些事》,就是个例子,首次突破一百万的点击率啊,从而引发了“明月门”事件。
时空报道,啧,竟有人专门翻译国外事件,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翻墙,还自由大胆的发帖评论。难怪后来会越来越过火,被官方接管。
至于沙龙,呵呵,杨大同冷笑一声。
西学东渐时代的产物,民国上流社会的特色,从根子上就带着隔绝大众的土壤,成了一小撮人炫耀自我的圈子。
后来沙龙倒是不见了,但它扩散了,成了一个更庞大的小资群体。
其中的一个衍生物,叫海派。
自诩为喝咖啡的人,看不起吃大蒜的,与大众格格不入,似乎天生高人一等。
当然,这只是他的个人之见,并不一定对。
正所谓人不学不知道,所以,杨大同抱着学习的心态,点进了沙龙板块。
然后便看到一个有关时尚的帖子。
“哪位兄弟明天有空陪我去一趟王府井,我的杜夫用完了”
建帖的人还是位斑竹,网名叫高雅人生。
“哇,大哥,我有空,带我去长长见识。”
“报名”
下面跟着一串报名的帖子,似乎杜夫多了不起,字里行间从里到外都充斥着赞叹声。
杨大同看得眼热,杜夫啊,没听说过。
一看就是高端群,他也想参与进去啊。
于是弱弱的问道:“请问,杜夫贵吗?”
“呵”
有人回了他一个字,似乎不屑回答这问题。
“还好啦,不算贵,也就一件衬衫的价格”还是斑竹热心的回答他。
“什么衬衫”杨大同好奇问道:“的确良吗?”
下面一片沉默,本来还有五个人水贴的,直接给干没声了。
的确良,好几代人的记忆啊。以前是很时髦,但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现在是1996年,已经烂大街啦。
半晌后,斑竹默默说了一句:“我说的衬衫是皮尔卡丹”
杨大同也沉默了,这个他知道,上次跟着赵大海上他家采访的小李穿的就是这个,听说一件好几百。
虽然没人嘲笑他,但杨大同还是有点面子上过不去,他辩解道:“的确良也很好啊,我平时都不舍得穿呢。”
“那你平时穿啥?”有人被勾起了好奇心。
“对呀,你平时穿啥?”有人跟着问道。
在大家的认知中,能上网发帖的就不是一般人,因为首先你要用的起,或者说能接触到电脑,更别说还能上网了。
这年代电脑多贵啊,上网费更贵。
至于跟他们一样,是青华的学生,只不过身份是贫困生,家庭条件不好?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青华的电教中心是有机房,但除了教学外,个人上网是要自己掏网费的,一小时二十块。
他们可不认为贫困生会舍得,还掏得起网费。
这下大家是真的好奇了,这人能上得起网,却连的确良都不舍得穿,这有点奇怪啊。
然后几个人都在等回帖。
不一会,那人果然回帖了:“我都穿史丹利啊”
“史丹利”
斑竹一滞,不明觉厉,听名字就是国外品牌,说不定比杜夫还贵,这让他立刻谦逊下来。
突然,他想到一个可能,对方很可能是留学生的身份。
只有这样,才对国外品牌不以为然,却很珍惜国内的品牌。
物以稀为贵啊。
这下全说的通了。
还有,你看水贴的人都沉默了,显然也意识到这点了呀。
“厉害”想到这里,他赶紧回了个厉害。
想想觉得对国际友人不太尊重,又赶紧打字:“Hey buddy,welcome to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