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灯光幽暗的厨房里,怜语从那口布满岁月斑驳痕迹的存面陶缸里,用笊篱在面粉里左右翻找着,从里面取出一块如同饺子般大小的硬面团。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面团,它乃是酵母,这个对于怜语来说是能蒸出来的馒头又蓬松又大的馒头,但对于臭蛋和丫丫来说酵母就是神奇化身,是能让馒头变得蓬松的神秘力量,不知道为什么加入同样是面块的东西就能使馒头变得又蓬松又大的。她轻柔得如同呵护珍宝一般,将其掰开放置于碗中的清水中,把碗放到灶的旁边,那模样仿佛是在施展一场充满魔力的仪式。
等一段时间后,她把酵母水徐徐倒入面粉之中,开始了和面的工序。她的手法娴熟且有力,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她内心深处的希望与梦想。她把和好的面团安置在瓷盆里,再轻轻地盖上锅盖,这是为了给面团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它能够在这静谧的夜晚中慢慢发酵,孕育出美妙的变化。
夜幕如黑色的帷幕缓缓落下,怜语满怀期待地看了看面团,只见它只是有了微微的膨胀迹象,但已然透露出一丝即将发酵成功的痕迹。她深知,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等待。于是,她果断地将盛着面团的瓷盆稳妥地放到了灶旁。灶火散发的温暖,如同轻柔的怀抱,将面团紧紧包围,恰似在抚慰着一个即将诞生的新生命。怜语心里清楚得很,这样的温暖定会让面团加速发酵,让明天的工作进展得更加顺遂。
怜语将事先泡好的红豆放入锅中煮熟,随后掺入少许白糖。接着,便开启了打豆泥之旅,她手握擀面杖的一头,在锅里不停地上下击打豆泥,不能用力过猛,容易将锅弄坏,也不能用力太小,不能将豆子打成豆泥。
随着擀面杖的起起落落,红豆在锅里悄然改变着它们的形态。它们从起初那一颗颗坚硬的红豆,慢慢地转化成了柔软的豆泥,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段关于变化与适应的动人故事。
在怜语家的厨房里,一口黑锅静静地矗立在炉火旁边,锅里煮好的红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随着擀面杖富有节奏的击打,锅里的红豆在擀面杖的作用下,逐渐幻化成细腻的豆泥。这个过程虽然漫长,但怜语丝毫没有显出急躁的神色。她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红豆,在擀面杖下逐渐改变形态,心中满是期待。然而,时间一久,她的胳膊开始感到酸痛,这时怜语往往会让臭蛋来接替她的工作。
“臭蛋过来,帮妈妈打会豆泥”臭蛋立即接受擀面杖开始了刚才的动作,擀面杖到了臭蛋的手中,继续发挥着作用,红豆渐渐变成了细腻的豆泥,大功告成。
看着红色的豆泥,跟豆沙糖一样,本身臭蛋正是喜欢吃甜食的年龄,面对着一大锅的红豆泥,臭蛋哪里能经得住诱惑,臭蛋忍不住就下手去锅里抠出一块放到嘴里吃,怜语看到后连忙伸手打掉了臭蛋手中的红豆泥,制止道:“不能直接在锅里吃,我去拿碗,你跟妹妹一块吃。”
“嗯嗯。”臭蛋听后高兴极了,双手握着擀面杖的频率也快了不少,怜语看到臭蛋的表现,觉得好笑,但硬是忍住没有笑出来,心想还是小孩子,对于吃的动力永远不会减啊。
看着锅里细腻的豆泥,怜语的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因为她深知,这是她凭借自己的双手,精心创造出的美味。她的脸上挂着欣慰的微笑,煮熟的红豆豆泥,带着淡淡的甜味,怜语往碗里挖了半碗,递给了臭蛋和丫丫。他们欢天喜地地直接拿着匙子就开始大快朵颐,满足的笑声在厨房里欢快地回荡。怜语稍微休息了一下感觉胳膊已经没有那么酸痛了。怜语就继续专注地打着豆泥。
腊月二十六,拂晓的曙光宛如轻柔的手指,透过窗棂,轻轻地抚摸着怜语的脸庞。她慵懒地睁开双眼,一个崭新的日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就此拉开了帷幕。她迅速起身,迈着轻快而急切的步伐走向厨房。
看到灶旁的面瓷盆上的锅盖被顶了起来,她便知晓面已经发酵好了,那发酵的力量仿佛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气息。她靠近瓷盆,鼻尖嗅到了略微有些酸酸的味道,这正是面已发酵的显著标志。但她心里明白,这还不够完美,还需要放入一些碱面,如此才能中和面的酸味,从而做出令人垂涎的大白馒头。
她开始和面,手法熟练而有力。她将碱面均匀地撒入面团中,轻轻地揉搓,直到面团的酸味彻底消散,只剩下淡淡的碱香。她心满意足地看着面团,此时的它已经变得光滑且富有弹性,仿佛是生命蓬勃的象征。
怜语的拿手绝活便是制作面食。她用心揉捏的面团,仿佛瞬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每一个馒头都是她情感的璀璨结晶。
她先将面团揉成圆圆的小小的形状,整齐地摆放到蒸锅里。在经过蒸汽的洗礼蒸熟后,它们变得又大又圆,就像是用幸福和希望精心塑造而成的。每一个馒头都散发着温暖而诱人的气息,仿佛在轻声诉说着生活的美好与甜蜜。
当第一笼馒头蒸熟,那馒头特有的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仿佛是在高声宣告着收获的喜悦。怜语小心翼翼地从中选出三个馒头,它们个个饱满而光滑,似乎承载着满满的幸福和深深的祈愿。
她用心地将这三个馒头整齐地摆在托盘上,每一个馒头的摆放位置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仿佛是在以最虔诚的姿态向神明表达最真挚、最深切的敬意。这三个馒头,不仅仅是一顿饭的美妙开端,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祈愿,对未来日子的满满希望。
怜语轻声唤来臭蛋,这个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孩子,此刻也变得庄重而严肃起来。他小心翼翼地端起托盘,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向天地神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惑和敬畏,迷惑不知道为什么敬天地,敬畏是看到妈妈经常这么做,心里也就对这个神像敬畏了起来。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敬意的沉重分量。臭蛋将托盘稳稳地放置在神像前,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转身将这三个馒头带回。怜语接过馒头,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怜语说“你去把这三个馒头送给奶奶。”
“好嘞”臭蛋领命后端着馒头快速的走到了奶奶的北屋里,“奶奶,妈妈说给你的三个馒头”
奶奶的眼神中瞬间充满了惊喜和感动,她心里明白,这三个馒头饱含着怜语对她的关爱和尊重。她轻轻地接过馒头,然后微笑着点点头。说道“真是个懂事的乖孙孙”
孩子奶奶看着三个馒头想着怜语正在蒸面食,就起身去厨房看看是否能帮上忙。
这三个馒头,从出锅到敬神,再到奶奶的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深的敬畏。它们不仅仅是普通的食物,更是对生活的尊重与珍视。
然而,怜语并不满足于仅仅制作整圆的馒头。她渴望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于是她开始发挥创意,精心创作各种小动物类型的馒头。有活灵活现的兔子、可爱俏皮的小狗、栩栩如生的刺猬、憨态可掬的小猫,每一个都充满了灵动的生机与活力。奶奶帮忙把蒸锅里蒸好的馒头拿出来放到铺着笼布的簸箕里。晾一下,才能存放。
她用心塑造每一个小动物的细节,鼻子眼睛惟妙惟肖,刺猬身上的刺更是逼真得让人惊叹,让它们看起来仿佛是有生命的精灵。当这些充满创意的小动物馒头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大家都被深深吸引,仿佛看到了真实的小动物一般。
孩子们看到这些小动物馒头时,他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如花朵般的笑容。他们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小动物馒头,爱不释手。这些馒头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他们欢快的笑声如同悦耳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
那些朴实无华的圆馒头,却不如小动物馒头那般引人瞩目。它们总是在每次过完年的时候,被剩下的只有这些圆馒头。它们仿佛成了被遗忘的存在,没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围绕,也难以出现在餐桌上的显眼位置。
并没有彻底遗忘这些圆馒头,每个馒头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每个馒头都值得被珍惜,在其他食物被吃的所剩无几的时候,这些圆馒头还是会登上餐桌,发挥它们的作用。
蒸完馒头,接下来,还有一连串的美食制作等待着怜语。还要蒸包子,有菜包、豆包、糖角等等。在这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中,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当属糖包子,那甜蜜的口感让他们回味无穷。而在这些包子中,豆包子虽然也颇受欢迎,但制作起来着实费劲。相比之下,菜包子的制作就相对轻松许多,只要调好馅料,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包子。
制作包子时,把精心调制好的馅料放入包子皮中,一褶一褶地细心收起来,宛如一朵绚丽绽放的花朵,美观又动人。豆包的制作过程也颇为相似,将细腻的豆沙放到包子皮中,包成圆馒头的模样,然后在豆包的上面嵌入一个豆子,就像一只灵动可爱的眼睛,为豆包增添了不少生机与趣味。而糖角则包成三角形,有用白糖填充的,也有红糖填充的,各有各的独特风味。
一般都是怜语擀皮,孩子奶奶包,分工明确,可擀皮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就能将一锅需要的包子皮干好。包的手续繁琐总是赶不上擀皮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