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

萨特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困境,他观察到了这个事实,却无法给出解决方案。生活中,我们周围人构建的地狱越来越多,以至于自己那小确幸的天堂经常处于面临塌陷的境地。而我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大家,如何坚守自己内心的天堂。

有一次我在北京签售,一个姑娘对我说:您讲得很好,但我还是要帮同事拿外卖。我问:因为你同事有残疾吗?她说:我同事总让我顺道拿外卖,我已经顺道了一年了。先生,我好想拐弯啊。

你看,好好的一个姑娘被折磨成这样。

她的地狱,就是她的同事,因为同事充分利用她的“善良”,喂养了自己的怠慢、贪婪和恶意。我听到这件事后才明白,很多人生活中的困扰,并不是缺少什么大道理,而是不知道有什么套路来应对这个处处有点恶意的世界。

她当然可以说“我佛慈悲”,但同事还是需要“超度”。

当时我就告诉她:下次请直接说“不顺道”。

她说:你能不能再多教我一招。

我说:那你再学会说,“我故意的”。

场景就是这样的:

你能帮我顺道拿一下外卖吗?

不顺道。

为什么不顺道?

我故意的。

如此操作,他人怎么会是地狱呢?我是他们的地狱好不好?如果你们再惹我不爽,我就给你们看看地狱的模样。做人,带点锋芒又何妨?

我们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被带进了移动互联的时代,就好像在哈尔滨从暖气房中推开门,冷风瞬间就扑面而来。便捷的社交,同时带来的就是没有边界感的“他人”。我们从小构建起来的那些温润如玉的交往模式,忽然就成了别人踩踏着前行的垫脚石。

所以我这本书没有太多大道理,全部是生活的小套路。当你觉得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诸多引发精神内耗的场景时,你不妨就翻一翻这本书,从中借一把飞刀丢出去,为自己留下喘息的机会。

我很善良,但带着锋芒。做人就是要劲劲儿的,酷酷的,走路带风,自带神明。这个世界能容我,我就玩玩;这个世界不容我,我就再玩玩,这样世界就可以有反悔的机会了。

就像黄永玉说的:“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就是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怕什么,再过120年,包括我,包括你,包括你看到的每一个还活着的人类,都不在了,这个地球上会换一批完全不同的玩家。

窝窝囊囊、畏畏缩缩过一辈子,着实是有点亏啊。

所以不妨就从读这本书的当下,给自己一点锋芒,不必刺穿苍穹,只求从他人的地狱中顺利越狱,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堂。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写这本书,也带有很多的锋芒,因为书中充满了我自己的“偏见”。可是我一直认为只要是有价值的观点,一定是有偏见的,下笔即偏见,就像行武者剑走偏锋。我并不想讨好读者什么,唯一希望的,就是通过我的偏见,能够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读者最终得出的结论或许跟我完全相反,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生活是关乎自己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大笑,你也可能会感觉如坐针毡;你可能会频频点头,也可能会摇头不止。但只要你开始去重新思考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这本书的使命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