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ChatGPT
- (美)斯蒂芬·沃尔弗拉姆
- 1704字
- 2024-11-28 17:07:47
奇人
本书作者斯蒂芬·沃尔弗拉姆(Stephen Wolfram)可谓奇人。
他虽然并不是马斯克那种在大众层面妇孺皆知的科技名人,但在科技极客小圈子里名气很大,被称为“在世的最聪明的人”。谷歌的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大学期间曾经慕名到沃尔弗拉姆的公司实习。而搜狗和百川智能的创始人王小川更是他有名的铁杆粉丝,“带着崇敬和狂热的心……关注和追随多年”。
沃尔弗拉姆小时候是出名的神童。因为他不屑于看学校推荐的“蠢书”,而且算术不好,所以一开始老师们还以为“这孩子不行”。
结果人家13岁就自己写了几本物理书,其中之一名为《亚原子粒子物理》。
他15岁在 Australian Journal of Physics 上发表了一篇正儿八经的高能物理论文“Hadronic Electrons?”,提出了一种新形式的高能电子–强子耦合。这篇论文还被引用了5次。
在英国的伊顿公学、牛津大学等名校,沃尔弗拉姆都是“晃”了几年,也不怎么上课。他厌恶已经被人解决的问题,结果没毕业就“跑”了。最后,20岁的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直接拿了博士学位,导师是大名鼎鼎的费曼。随后他留校,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
1981年.沃尔弗拉姆荣获第一届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是最年轻的获奖者。同一批获奖的其他人都是各学科的大家,包括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
他很快对纯物理失去了兴趣。1983年,他转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始研究元胞自动机,希望找到更多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底层规律。这一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成为复杂系统这一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有人认为他做出了诺贝尔奖级的工作。20多岁的他也的确与诺贝尔奖得主盖尔曼、菲利普·安德森(正是他在1972年发表的文章“More is Different”中提出了emergency,即涌现这一概念)等一起参与了圣塔菲研究所的早期工作,并在UIUC创立了复杂系统研究中心。他还创办了学术期刊 Complex Systems。
为了更方便地做与元胞自动机相关的计算机实验,他开发了数学软件Mathematica(这个名字是他的好友乔布斯取的),进而创办了软件公司Wolfram Research,转身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Mathematica软件的强大,可以从本书后面对ChatGPT解读时高度抽象和清晰的语法中直观地感受到。说实话,这让我动了想认真学一下该软件和相关技术的念头。
1991年,沃尔弗拉姆又返回研究状态,开始“昼伏夜出”,每天深夜埋头做实验、写作长达十年,出版了1000多页的巨著《一种新科学》(A New Kind of Science)。书中的主要观点是:万事皆计算,宇宙中的各种复杂现象,不论是人产生的还是自然中自发的,都可以用一些规则简单地计算和模拟。Amazon上书评的说法可能更好懂:“伽利略曾宣称自然界是用数学的语言书写的,但沃尔弗拉姆认为自然界是用编程语言(而且是非常简单的编程语言)书写的。”而且这些现象或者系统,比如人类大脑的工作和气象系统的演化,在计算方面是等效的,具有相同的复杂度,这称为“计算等价原理”。
这本书很畅销,因为它的语言很通俗,又有近千幅图片,但是也受到了学术界尤其是物理界人士的很多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书中的理论并不是原创的(图灵关于计算复杂性的工作、康威的生命游戏等都与此类似),而且缺乏数学严谨性,因此很多结论很难经得住检验(比如自然选择不是生物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图灵公司出版的图书《量子计算公开课》的作者斯科特·阿伦森也指出沃尔弗拉姆的方法无法解释量子计算中非常核心的贝尔测试的结果)。
而沃尔弗拉姆回应批评的方式是推出Wolfram|Alpha知识计算引擎,它被很多人认为是第一项真正实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它结合了知识和算法,用户采用自然语言发出命令,系统即可直接返回答案。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页、Siri、Alexa甚至ChatGPT插件来使用这个强大的系统。
如果我们从以ChatGPT为代表的神经网络的角度来看沃尔弗拉姆的理论,就会发现一种暗合关系:GPT底层的自回归架构,与很多机器学习模型不同,的确可以归类为“规则简单的计算”,而且其能力也是通过量变的累积涌现出来的。
沃尔弗拉姆经常为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做技术支持,用Mathematica和Wolfram编程语言生成一些逼真的效果,比较著名的包括《星际穿越》里的黑洞引力透镜效应,以及《降临》里掌握以后就能够超越时空的神奇外星语言,非常富有想象力。
他当年最终离开学术界,和与普林斯顿同事不和有关。老师费曼写信劝他:“你不会理解普通人的想法的,他们对你来说只是傻瓜。”
我行我素,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斯蒂芬·沃尔弗拉姆真奇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