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部电影,由让.雷诺和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有一段台词我非常喜欢。马提尔达问里昂:“生活总是如此艰难,还是说只有小孩子才这样?”里昂从容的说道:“总是如此艰难!”详细的台词记不大清楚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生活总是如此艰难。是的,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同事的猜忌、领导的为难、家庭的矛盾、社会的压力,如此种种,每天都让人喘不过气。面对这么多纷繁复杂的情况,成年人往往像站在悬崖边上的山羊,向前一步,粉身碎骨;后退一步,抱憾终身。往往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跳着自己的舞蹈。如何在生活中跳好自己的一支舞,是一门生活艺术。
我认为要让自己轻松合理地应对生活中的琐事,要分清楚生活的两个方面:过日子和做学问。
所谓“过日子”,就是处理人际关系。我们提到过日子,首先想到的事和谁过日子,所以可不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事吗!爱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凡此种冲都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都可以理解为“过日子”。那到底怎么过日子呢?
生活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在生活中总是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为亲人和朋友安排好一切,并希望通过这样做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情感丰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神经敏感;心思细腻的同时也容易钻牛角尖。比如:“我明明都做的这么好了,他为什么还是不满意呀?”“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呀!”“他说的那句话是不在说我呀?”诸如此类的疑问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于是痛苦也就随之而来。与我而言就有这样的疑惑。我为孩子精心准备了晚餐,而孩子却不愿意吃。这便会是我烦恼痛苦好些日子。我明明都做得这么认真,在可口的基础上还摆出了可爱的造型,为什么他不愿意吃?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烦恼都来源于此,即你的付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于是,脑海里会生出无数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我想:过日子要少问为什么!
少问为什么,意味着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至于观众怎么看,那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既然我只要做好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怎么评价,我就自然不会对别人的反应有过多的疑问;少了没用的疑问,我自然就坦然了,轻松了,自在了。这样烦恼自然就少。
少问为什么,也就不会在意结果,而只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过程中,享受过程带来的愉悦。生活中不是任何事都需要有结果的,一次平常的订餐,定在哪里不一样?关键是要去做,而不是纠结不同的地方很产生什么不同的结果,是不是会有人不喜欢这里,这样着实太累了!我非常喜欢的罗翔教授就说过:“注重过程,好的结果往往是过程的附属品;若一味地追求结果,反而丢失了做事最初的想法,得不偿失!”(引用罗翔老师的话并非原文,是我的理解!)其实,作为一名老师也是这样,在教育中注重人格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如若以为追求好成绩、追求高分,难免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和过日子相对的是“做学问”,任何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提升、科学的研究都属于这类范畴,它恰恰相反,要多问为什么!
这个道理不言而喻,无数先贤都曾对此做过阐释;不患人不知,唯患学不至;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等等。我记得我毕业的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校训便是:知术欲圆,行止须直。什么是知术?做学问嘛。那什么是圆呢?当然是完备、圆满、系统。如何能做到“圆”呢?就是要多问为什么!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钥匙,古今中外,人类在发展历程上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人类出自内心深处的深深的好奇心。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完备;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更加圆满地认识事物的规律;多问几个为什么,也才能更加系统的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所以,要想获得提升,要常保一颗好奇的心,多问一句“为什么?”
社会生活复杂多变,但都逃不开这两件事-过日子和做学问。要让自己惬意、轻松地体验生活,从容、淡定的面对生活,过日子,要少问为什么;做学问,要多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