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及一般程序

第一节 费用的分类

任何企业,只要其存在就必然发生各种耗费。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为了正确核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真实、完整,费用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费用的经济内容(或性质)和经济用途分类。

一、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分类

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也是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此,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或性质)划分,主要有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前两方面为物化劳动耗费,即物质消耗;后两方面为活劳动耗费,即非物质消耗。这三类可以称为工业企业费用的三大要素。为了具体反映工业企业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工业企业费用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九个费用要素:

(1)外购材料: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向外购进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外购半成品等。

(2)外购燃料:指企业进行生产所耗用的各种向外购入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燃料。

(3)外购动力:指企业进行生产所耗用的各种向外购入的动力,如电力、蒸气等。

(4)工资:指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工资的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指按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不包括在内。

(7)利息支出:指企业计入期间费用的借入款项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8)税金:指应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9)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以及保险费等。

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所形成的费用项目,称为费用要素。将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进行核算,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据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另外,由于这种分类反映了外购材料和燃料以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因而可以为核定企业流动资金定额和编制企业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及劳动工资计划提供资料。但是这种分类不能反映各种费用的经济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节约。所以,企业的费用还必须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二、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首先应分为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又可进一步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用途各不相同,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因而需要按经济用途进一步划分为若干项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

(2)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制造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及按规定的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4)制造费用:指企业各个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成本,但不便于直接计入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修理费、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各项生产费用比重不同,因此,可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以上成本项目作适当增减,如有的企业将辅助材料、外部加工费、废品损失等单设项目,有的企业将“燃料和动力”并入“原材料”等等。

这种分类的特点是将经济用途相同的费用归为同一成本项目,而不考虑该费用的经济内容如何,如机械制造厂中,只有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钢材消耗才包括在“原材料”这一成本项目内,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钢材消耗则计入“制造费用”项目内。因此,有的成本项目是综合性的,如“制造费用”项目包括经济内容各不相同的费用;有的成本项目是单一性的,如“原材料”项目。这种分类便于计算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分析成本项目,可以了解产品成本升降的原因,从而挖掘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