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望着刘群,刘群亦注视着徐光。
徐光并非如其所说只愿苟活于世,做个山野之人。从他的眼神中,刘群看到了他的野心,抱负和郁郁不得志的不甘。
徐光一开始被王阳掳至襄国,被迫效力石勒,但徐光其实并不反感。
盖因其出身寒门庶族,在士族门阀盛行的当下,想要入仕难于登天。
而石勒的出现,却给了他机会。但在其帐下,徐光只能出任记室参军这样的小官,才能无法得到施展,故对石勒多有怨言,才会下狱。
蹉跎数年,此番刘群的招揽,徐光不可能不心动,然徐光又不知刘群是否真的是值得托付的明主,才迟迟不表态,以只愿苟活乱世为由,搪塞刘群。
刘群见状,大手一挥,唤人将军中所藏的春醪酒端了过来,而后取两杯盏,各自倒满后,对徐光说道:“群闻先生极爱美酒,此乃我并州春醪酒,特请先生品尝!”
徐光嗜酒,更爱美酒,且酒量极大。但入狱后,鲜少有机会接触到品质极佳的美酒,只能喝品质低劣浊酒解谗。
故徐光一看到春醪酒,当即一饮而言,回味很久后,称赞道:“好酒,真是好酒!”
魏晋之世,生产力低下,酿酒技术落后,所酿之酒,大都浑浊不堪,口感发酸,很难让人把其与后世的白酒联系在一起。
不过还是存在专贡权贵阶级的美酒,如西域的葡萄酒,其味甘甜,芳香醇厚,回味悠长,受时人追捧,就连魏文帝、明帝父子都是其忠实的拥趸。
并州春醪酒便也是那为数不多的佳酿之一。
春醪,即春酒,自秦汉起,便流行于并州,取用当季的稻粟,精心酿制,待第二年春天便可享用。
其色黄绿,味甘醇,有香气,是三晋地区的佳酿。
但真正使春醪酒闻名于世的,是北魏时期的“白堕春醪”。
北魏河东人刘白堕善酿酒,尤其是春醪酒,味美甘醇,浓香扑鼻,长达一月,酒味不散。
这样的美酒自然受时人追捧,洛阳京中权贵无不对其热衷,甚至离京外放的官员都要带上几坛,好日后享用。
徐光一连饮了好几盏,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刘群自知酒力不行,仅是一口一口地微抿。
两人对饮,倒是馋坏了牢房外的周宏等人。
刘群掌军以来,严令禁酒,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卒,皆不得饮酒,连酒具都不能私藏,违者军法处置。
军中的酒酿皆是当作奖赏,赐给有功的将士享用,故饮酒对于并州上下来说,是件奢侈的事。
今日见徐光能与刘群共享美酒,可是无比羡慕。
其实也不怪刘群禁酒,并州元气还未恢复,供养兵马已是非常艰难,若再不禁酒,加快粮草的消耗,并州军如何征战。
且军中若是盛行饮酒之风,极其影响战斗力,贻误战机对军队来说是极其致命。
况且刘群所想要的并州军,乃是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王者之师,而非一群空有武力的酒鬼。
禁酒令只是第一步,日后必然还有其他举措,来整顿军纪。
见徐光已有些许醉意,刘群开口道:“美酒佩英杰,先生乃世之英才,而我军中有佳酿,先生可入我帐中畅饮!”
“待厌烦之日,自可离开!”
刘群极其委婉地希望徐光能成为他的门客或是幕僚。同时又向其保证,其若是不愿,随时都可以离开。
徐光悠然说道:“飞鸟栖良木,王臣思明主,光自忖胸有抱负,不愿屈居庸禄之主!”
“敢问刘将军之志如何?”
刘群答道:“荡平四海,匡扶天下!”
“天下?谁家之天下?”
“司马家?!”徐光带着戏谑的声音向刘群问道。
“胡虏寇中国,中夏丧乱,皆乃司马家一姓之过,却要让天下人来承受这无尽的纷乱!”
“司马家天下值得匡扶吗?!”
徐光作为司州人士,自然也是永嘉之乱的见证者,相比为司马家痛哭的中州世家,徐光对司马家只有数不尽的愤怒与厌恶。
八王之乱,永嘉之祸,使三魏一带,陷入十余年的战火之中,村舍焚绝,百姓流亡,白骨遍野。
徐光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成长起来的。
其所见所看,皆是司马氏诸王为了一己私欲,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皇位,将整个天下拖进了无尽的深渊之中。
从那一刻起,徐光不再信奉司马家是天下之主。
面对徐光的反问,刘群郑重其事地说道:“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群欲匡扶天下,非为一姓,而是为了九州黎庶,数万元元!”
“我不欲为齐桓、晋文,若天有示,自当承光武之志,继昭烈未竟之业!”
刘群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抱负,其有雄心,有意愿去匡扶这天下,那又凭什么将其再交给司马家?!
“哈,哈,哈~”
徐光大笑几声后,说道:“天下烽烟起,涿鹿中原地,料想秦汉之季,便也是当世之情形吧!”
“光曾读《史》、《汉》,叹息未能得见文景、明章之世!”
“那先生可愿随吾,再造这盛世?”
“致天下太平,致万民安乐,致万世不衰的盛世!”刘群说完,俯身拱手致意。
徐光一改刚才轻浮之色,亦躬身拱手道:“光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匡正天下!”
……
数日之后,刘群以徐光为军师中郎将,参赞军事。
中郎将虽然官职不高,但已是刘群所能任命的最高官职。
毕竟刘群也只是官拜安东将军这类杂号将军,并且随刘群征战许久的周宏、刘希两人也不过中郎将,而徐光一入刘群麾下,便得拜中郎将,不可谓不对其重视。
而冠以“军师”之名的中郎将,历代只有两人,一为诸葛亮,二便是庞士元。
二人可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口中的世之英杰,王佐之才。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盛名之下,使军师中郎将这个名头格外的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