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神童之名,恐怖如斯

“好,昔年我穷困之时,曾受许家老大许方资助,今日,便籍此而来。”

郑十方也没有隐瞒,三言两语,便将实情说出。

且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许陈两家恩怨情仇,不用多说。

听到这里。

不管是围观之人亦或者参政左邑,都了然。

不明所以的人还在骂许家以大欺小,竟然用人情请动解元来为难十三岁的孩童,但知道点旁枝末节的人已经大胆肯定是许家没跑了。

在几十年的恩怨面前,道德可轻可重。

“原来是许家,难怪,那小生便不奇怪了。”

“解元请问。”

陈文强笑吟吟的抬手示意。

“好,且听好!”

郑十方见陈文强如此淡定,也不敢大意,当即道:“早起!”

“请答!”

郑十方可谓是言简意赅,干脆利落。

二字出口。

便安静了下来。

而随着郑十方话音落地,周围的一些士子也相继维持秩序起来。

“都安静点,安静点,既然为答问论道,就要安静一点。”

“知晓答案的也别在此卖弄,且看这神童如何作答。”

“若是连字解都做不到,怕真就是为博虚名了。”

可又一些士子却不满了起来。

“这未免有些难了吧,这已经是院试难度的题了吧。”

“对于十三岁刚刚入门儒学的孩童,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更有一些没有听懂什么意思的学生百姓,无比疑惑了起来。

“早起,什么意思,是早晨起来,还是早早的起床,不会这么简单吧,这两个字又要怎么解?”

即便是参政左邑在此时听到这个题目,也是忍不住的眉头一皱。

解字是院试的题目,若是以字面意思来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解字解的是一个学生的思辨能力,学识渊博程度,文字表述能力。

答案宽泛,并没有固定答案模范。

但是,这首要考察的就是引经据典,要通过这两个字,用自己的学识找出出处,并引出全文,根据对全文的理解来给出自己的理解。

这个问题并不超出院试考题,但相对来说是院试考题中难度较大且极具争议的问题。

‘早起’二字,源自孟子的一篇讽刺小品。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意思是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生活,丈夫每次外出均吃饱喝足醉酒了才回家,妻子便问和什么人在吃饭,丈夫答曰都是有钱人。可妻子狐疑即是有钱人,却从来不见家中有人显贵体面之人前来,便在第二天暗中跟着丈夫出门。

却见丈夫走遍全城也无人与其打招呼,最终跟着丈夫来到了城外坟墓间,见到丈夫与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到别处寻扫墓之人讨饭。

得知这就是丈夫每日吃饱醉酒回家的原因,妻子回家后将之告知于妾,并道:“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

于是妻妾二人在院中抱成一团,泣不成声。

丈夫却不知情,晚间得意洋洋的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而孟子据此便总结出一个道理‘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而这仅仅是第一解。

也就是能从早起二字解到出处,并据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而这二字,却还有第二解。

因为在孟子七篇中,均有孟子曰,唯独这一篇没有,是因为这篇文章应与前一章相连,不分两截。

进而,这就有“良人之所之”来与储子说的“王使人夫子”相呼应。

这就是第二解。

解其一为上,解其二为上上。

现在,就看这位想要筹谋风云的神童,该如何解答。

而见此。

即便是陈武强也退后了几步,彻底将战场交给了陈文强。

因为现在,谁也帮不了陈文强。

只能自解。

整个城门口都安静了下来。

即便是因为被堵了城门无法外出的商旅,也不再大声喧哗。

“要不要我去把孟子一书给你拿来,容你开卷作答。”

“再取些笔墨,把城门让开,你在旁边作答。”

“不限你时间,答出即可!”

郑十方继续强势缉问,并不认为一个孩童能够答出这些,即便是他将孟子一书奉上,开卷寻找答案,找到二字出处,也答不出来。

一个十三岁的孩童而已,真以为读了两篇论语就自以为天下无人了。

“不用,你且听好便是!”

陈文强稳步踏出,并无纸笔,更为沉重思虑,只讲不记道,开篇起讲,破题道:

“起而早也,瞷之计决矣!”

“夫齐夫妇之起何以早也?惟瞷良人之故。”

“尝观富贵之中,皆劳人也。君子逐逐于朝,小人逐逐于野,为富贵也。至于身不富贵,则又汲汲焉例候于富贵之门,而犹恐其相见之晚。若乃优游晏起而漠无所事者,非放达之高人,则深闺之女子耳。”

“而齐人之妇则又不然,其疑良人也,既与妾某所以瞷之,已存瞷之心,为瞷之计,而熟思夫瞷之术。”

此话一出。

听不懂者只当是看了个热闹,连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可是听懂者。

却一个一个的眉宇暗锁了起来,无比震惊的盯着这小小孩童。

一面震惊陈文强竟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找到破题之法,并开始起讲。

一面却又震惊陈文强的大胆。

“好快的应变之力,好强的思辨之力,好深厚的文字功底。”

“好大的胆子!”

“好一个熟思夫瞷之术,竟然要这般解题。”

人群中,宣政司参政王珞丹之子王源生一连五声感慨,引得周围侧目。

却见是参政之子,顿时更加震惊陈文强的回答,连参政之子都赞不绝口。

可王源生暗暗思虑,或许别人听不懂此中之意,可他却听的一清二楚,也不怪他称大胆。

那些富贵之人,都挺忙的。

君子和小人都在朝野忙碌,无不是为了富贵。

那些不富贵的人,也在忙着去巴结富贵。

那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人,无不是心大的高人和深闺里的女子。

这不是大胆是什么。

简直就是语出惊人了。

“咳咳!”即便是陈武强闻言也忍不住的咳嗽了一声,不由的看了一眼左邑。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囊括其中,可真是……这下是真的出名了。

追名逐利四个字,这是贴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却是见到左邑并没有多少怒色,反而若有所思的样子,这才放心了下来。

可更多的人,却是没想到陈文强竟然能够如此之快的就作答。

郑十方也是眉头紧锁了起来,暗暗吃惊的盯着陈文强。

他才不管陈文强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甚至要解答到什么方向。

只要这陈文强能够答出来,不管答出什么,只要自洽逻辑,就是正确的。

而这仅仅是起讲,竟然已经找到了立意所在,微言大义,拔高境界,这就着实惊人。

如此短的时间,这题不仅破了,而且已经起讲而落,只需要进行论述即可。

而这,能如此破题者,并无难度。

“呵!”陈文强笑了笑,继续道:“当此际也,必有辗转反侧,不能终夜者矣!疑其所之,计其所之,而且审思其所之。当斯夜也,必有晤言不寐,坐以待旦者矣!于是窃窃然而自念也,曰“吾其起乎?”

““因思良人之出也,奔走惟恐其后。使良人起而我不起也,则闺阁之步,又缓于男子;恐我其而良人出,我出而良人渺矣。”

“如是则起之不可不早矣!维时明星灿矣,良人方踟躇而欲兴,而中闺之人已难安于梦寐!”

听到此等解题。

整个城门口围观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一个个神采奕奕的盯着城门前侃侃而谈的陈文强。

八股讲文,五比十股,谁也没想到,陈文强竟然会这般解答。

“好,好,好,倒还真是另辟蹊径,另辟蹊径啊,没想到此二字,竟然还能如此解答。”

却是左邑,在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陈文强的解答中,率先畅怀大笑了起来。

若是此前,他无法阻止郑十方的试探。

那么现在,虽然陈文强这一解有取巧之嫌,却是正解之一,并非偏离早起二字。

虽然解字要联想全篇,可并非要以全篇而答,重要的是理解全篇之意,并围绕‘早起’二字再进行解答。

若是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可入上等列甲。

所以,他大可以放心的对此进行肯定。

“好家伙,没想到竟然还能这般解,且紧扣题意,没有半分偏离,挑不出半分毛病。”

“我还以为大多数解题者,会从君子伪善猥琐之意去解,倒还真没想到,竟然解向了纲常君子道,的确为上上之解,便是我,也答不出这般严丝合缝的文章。”

“就是,没有什么大道理,粗浅易懂了些。”

人群中,王源生也忍不住的轻咦,确实被陈文强这片思虑之间就作答出来的文章给惊到。

这一解,便是名列院试前三也不为过了。

的确非凡。

若说这左邑会做戏,他会相信,可是这郑十方冒出来三问,定然是不可能提前与陈文强约定写出答案在这里背诵的。

而这就更加惊人了。

“仅此一答,便不负神童之名!”

“神童之名,恐怖如斯,确有实才。”

人群中不少人并没有鲜明的立场,此时听到陈文强的解答,做出了非常公正的评价。

“好,算你一答,再问,”郑十方并未慌乱,而是紧跟着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大学曰:“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又曰:“修其身而天下平”。天下平一也,所以致天下平有四者之不同,何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