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于情感——为什么对方能轻易左右你的情绪和感受?》:怎样用爱修补你内心深处的伤痛
- 独立姑娘:聊聊女性成长中的那些艰难时刻
- 汤圆
- 3262字
- 2023-12-11 18:38:43
我们都是刺猬,
明明想用最柔软的地方去拥抱亲吻,
但是却用了最坚硬的刺。
有人说,爱情无非就是,我在闹,而你在笑。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日本青空书房的老店主健一和他的太太和美的故事。
和美是一个好妻子,持家有道。健一说,这么好的妻子,嫁给自己真是可惜了。
和美非常爱吃醋,健一跟以前的女友闲谈了几句,和美一气之下就冷战了两个星期。
健一后来想到一个办法:给和美写信。收到信的和美渐渐消了气,还嗔怪健一:“亏你写得出那么多傻话来。”
你看,一个愿哄,一个受哄。有来有往,这就是爱情。
其实所有关系都是这样的,需要有来有往。
人的一生中,都会无可避免地进入关系。而在关系中,会呈现我们的行为模式以及相处模式,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
从广义上说,亲密关系是包括跟父母、爱人、朋友在内的一种亲近、有亲密感的关系。现在一般默认亲密关系是狭义的亲密关系,即情侣、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你与另一个人之间的深层联结,两个人之间彼此能从对方的回应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亲密是指彼此深入了解对方,互相袒露自己。我所理解的这种坦露是不带评判、只讲自己所体验到的感受。然而,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在和爱人的亲密关系中,我们“吵架”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热战”,剑拔弩张,情绪激动,出口伤人;另一种是“冷战”,无论你怎么挑衅,我不理,你做什么都激不起我一点反应。
婚恋情感专家凌子的一句话很适合放在这里:“你是我最亲密的爱人,所以知道我最柔弱的软肋,但也知道我最致命的伤,知道刀子捅在何处会让我最痛。”指的就是这种剑拔弩张出口伤人、情绪难以控制的吵架方式,这也是最激烈的吵架方式,看起来是你来我往,但双方在这情境下,往往口不择言,甚至人身攻击。
这时说话的人就像手持一把利剑,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大很权威,气势不能输,说出来的话直戳对方最伤最痛的地方,势必要让对方痛得站不起来,求饶示好。可双方越是这样越难和好。
彼此就像两只刺猬,竖起全身的刺,去战斗,最终刺痛对方,也刺痛了自己。
再说冷战,冷战其实也是一种吵架的形式,只是跟“热战”比起来,显得并不像是在“吵架”。
被冷战的人往往会感觉对方视自己如空气。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是在你眼里我毫无存在感,毫无价值感。然而,存在感和价值感,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需要被关注,需要被需要,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感就意味着我的存在和价值被无情地剥夺了,这种时候人会被逼到发疯。你越视我如无物,我越需要你对我的关注!
于是另一方要么就越抓狂,并且加大挑衅力度,不管怎么样,只要你理我;要么就同样采取冷战方式,我也要你尝尝被冷战的滋味。
一个人的高姿态,让两个人都受到伤害,最终把双方逼到绝境,让亲密关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情侣,两个人平时好得如胶似漆,眼里只有对方。但是,一旦吵架,女生就会自动进入冷战模式,对男生不理不睬,任凭男生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每次吵架女生都油盐不进。这样的次数多了,男生很是抓狂。
后来,男生就改变了策略,每逢吵架,就挑衅女生,逼她说话。于是,他们逐渐从冷战模式进入激烈的热战模式。
听到“滚!”“你去死啊”这些话从深爱的人口中说出来,犹如万箭穿心。吵到最激烈时,他们不舍得伤害对方,就伤害自己的身体。
吵架风暴平息后,他们又会后悔,互相拥抱,承诺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可是,下次,依然如此。
可以说,他们爱得很深,也可以说,他们爱得很激烈。总让听故事的人担心他们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惨案”,但很明显,对我们这些听故事人来说担心都是多余的。
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固有的相处模式。吵架—伤害—后悔—和好—吵架,无数次跌入这个死循环里。
有时候,我们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就是走不出这种互相伤害的循环?为什么我们要那么倔强,不肯妥协?为什么我们明明相爱,还要这样互相伤害?
这让我们对自己和对关系产生更深一层的怀疑:到底是进入亲密关系太难了,还是我本来就不适合进入亲密关系?
我们既然相爱,那伤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依恋理论主要创立者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1907—1990)认为,我们身体内部都有一种对情感的处理模式,被称为“内部工作模型”,是儿童在早期与主要抚养者间的相互交流与情感联系(早期的依恋体验)中构成的,儿童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表征图式。也就是说,孩子跟父母或者主要养育者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亲密关系。
上面那个故事中的女主角,从小父母就忙于工作,不在身边。她身边也一直更换着照顾她的人。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再长大一点就是幼儿园老师。每天到了晚上才能见到妈妈。爸爸在外地工作,更是一周才能见一次。
照顾她的人频繁更换,导致她小时候就没有一段稳定的关系。哭和撒娇是孩子表达需求最主要的方式。然而跟同龄孩子相比,她不会撒娇也不太会哭,因为她不知道哭有什么用,能向谁撒娇。
她谈过三次恋爱,每段恋爱,吵架时她都会选择冷战。她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选择沉默,一次次把对方逼到绝境,最后以男生提分手而告终。她渴望亲密关系,但是更害怕进入亲密关系。
故事里的男生是家里的二公子,能力很强,脾气也很好。他还有一位特别优秀的哥哥,父母对他并没有像哥哥一样那么严苛,也正因为这一点,他更想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好让父母能关注到自己。父母对他的忽视导致他成了一个对存在感需求很强的男生,他无法忍受别人的眼里没有他,无法忍受那种存在感和价值感被剥夺的感觉。
毫无存在感和价值感让他感觉不到“被爱”,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价值,他害怕,他抓狂,像只受困的小兽,不断地去冲撞、不断地发出嘶吼,企图引起另一半的注意。
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深的创伤,所以每次吵架,他们就莫名其妙地又走进同一个死循环里。这就是他们的关系模式。
往深了说,我们的创伤会在亲密关系中暴露无遗。我们都是带着创伤进入亲密关系的。越是亲近,越是安全,创伤越会呈现在亲密关系中。
我们都是刺猬,明明想用最柔软的地方去拥抱亲吻,但是却用了最坚硬的刺去互相伤害。
你最爱的人,往往伤你最深,那你有没有想过,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想想,我们就只有这两种选择吗?
不是的,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更何况伤害的还是亲密的人,在伤害对方的时候,我们也照见了“丑陋”的自己,这反过来说,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我们都希望,在吵架中攻击对方最深最痛之处时,对方能示好,能按照我们理想中的那种方式对待我们。
在某综艺节目中,应采儿说:“我老公很闷的,所以时不时我会找他吵一架,我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但我就喜欢搞他一下。”陈小春拿起麦克风接话:“她喜欢吵就吵,我可以把耳朵关掉,但我绝对不会跟她分开。”
分开是最不能忍受的,因为深爱,我愿意退一步。吵架是需要有人让步的。或者说,双方都要各退一步的。
道理我们都懂,可就是退不了,那怎么办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对方改变他自己,来迁就我们,而不是我们自己做出改变。
其实改变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成长。
正因为我们都是带着创伤进入亲密关系的,所以我们更需要在关系中了解自己、自我成长。想想,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做?还有别的选择吗?我到底想要什么?
看看,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带着怎样的创伤去应对吵架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人的改变也会带动关系的改变。
一点点去了解自己,慢慢走出死循环。要在内心深处有所觉察,而这种觉察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还有关系的转变。如果没有觉察,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不断进入死循环,也会在这死循环中,给彼此带来更深的伤痕。
当你能慢慢觉察到自己的模式,你会发现,自己也能看到、了解到爱人最深的需求。这将会成为你们关系的转折点。
人无完人,我们都是带着创伤相遇的,彼此拥抱亲吻,亲密无间,偶尔也会刺痛彼此。
但是,没关系,两个人在一起本就是一个磨合的过程。不止性格,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创伤也会慢慢融合。
真正的爱是具有疗伤功效的。
健一说道:“没有第二个人生,也没有第二次相遇。”
疗愈的答案是爱和成长。
学会享受爱情本身的美好。
坚持成长,学会去爱。就像那句话说的:爱情无非就是,我在闹,而你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