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态:使命感、自驱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

我曾经在斯坦福大学校友群里做过一项调查:“在与GPT(生成式预训练模型)共处的AI时代,孩子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校友们的答案几乎都是和成长相关的品质与技能,比如好奇心、批判性思维。

唯有具有成长心态的孩子才能适应不确定的未来:使命感让孩子有发自内心的愿望和目标;自驱力让孩子在长时间的路途中,在困难面前,还能够不断向前;好奇心让孩子享受探索的过程;批判性思维让孩子能够自我适应、自我进步。

成长树家庭教育法之所以是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方法,正是因为它把成长心态放到了教育的核心位置。拥有成长心态的孩子会认为,知识不是死板的,人也不是死板的,以前不懂的东西是可以学会的,智力是可塑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努力来提高。他们更能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

使命感

使命感是指崇高的目标和愿望,它包括目标感和意义。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到大被告知要做什么,很少谈论长远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孩子,对学习只是应付,缺少内在动力。他们有的完全学不好,有的勉强为之,一旦去掉外在的压力,他们立刻就会迷失,这样的例子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不胜枚举。

目标给孩子行动的理由,职业梦想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第三部分),意义给孩子更深远的价值感,让他们希望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第四部分)。具有内在动力的人更有可能在自己的个人发展中占据主动,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使命感也能帮助孩子度过低谷期,在事情出错时保持乐观。使命感是孩子个人的内在罗盘,指引他们的人生选择,让他们不会变成“空心人”。

自驱力

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方面能做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动驾驶”。自驱力是一种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的力量,它使孩子不需要外力,靠内在动力就可以前进,这项品质能保证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还可以继续走在充分实现自我的道路上。

我们很多人平时理解的自驱力是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做作业的力量。这些也重要,但它们是在很具体的层面,即战术层面重要。成长树家庭教育法让孩子拥有自驱力,就像我们开一辆车,不仅要会向前开动,还要判断路况,知道什么时候停,知道什么时候转弯,知道下雨时减速,知道避免路上出现的紧急情况和不安全情况。

自驱力是说,从孩子的动力和兴趣方面出发,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成长,去达到他们的目标。这包括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第二部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三部分),孩子长大后的自律能力(第四部分),以及我们逐渐把决定权、判断力教给孩子。

好奇心

科学家用30年的时间证明了好奇心的力量远胜于智商。好奇是人们被新鲜事物吸引时所产生的感觉,是对未知的一种向往。

孩子本身就有好奇心,但是好奇心也需要我们的呵护和鼓励。好奇心能让孩子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兴味盎然。想象一下,有一个一定要努力钻研、不肯停下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感觉?好奇是孩子启蒙和开始探索世界的动力(第二部分),是激情,是乐趣,是未来可能的职业领域(第三部分),是孩子长大以后成为涉猎广泛、集天下智慧而有大成者的基础(第四部分)。

爱因斯坦曾被问道:“你到底为什么与众不同?”他回答说:“其实我只是有更多的好奇心。”他把自己的独特归功于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所获得的灵感,他发现大部分人把这些小事当成理所当然,但是他觉得这些是未知事物。他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非常享受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这种简单专注的好奇,其实在现实中并不常见,因此,我们希望培养孩子这种品质。

批判性思维

自苏格拉底时代至今,批判性思维一直被认为是高阶思维的核心,是人们自省、理性、创新的科学方法的底层思维方式。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欧洲学者对宗教、艺术、社会、法律和自由进行批判性思考,也由此带来了对繁荣丰富的创作的推动和人性的解放。

批判性思维,简单地说,指的是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它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校准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生活中,这些能力的表现无所不在。举个例子,现在世界上信息过多,看哪些信息,不看哪些信息,怎么判断信息的真假,怎么找出信息的来源,怎么知道一堆信息里是否有值得看的内容,是否值得我花10分钟去看,我是否要点赞,是否要转发,我发表什么评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回答的问题。

在AI可以提供任何信息的多元、多变的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成为人们需要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孩子会提出正确的问题(第二部分),而不仅仅说“是的,这是正确的答案”。他们会去伪存真,识别逻辑谬误(第三部分),分析事物并探寻原因和所有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对世界有深刻的理解(第四部分),成长为有判断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