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造出镀铜钢弹

除了步枪,子弹也是我军非常短缺的。

现在步枪已经有了,马上就要想办法制造出子弹。

一颗子弹由弹头、弹壳、装药和底火四个部分构成。

尽管内部的构造越来越精细,也不断出现各种不同功能的新型子弹,但是子弹的四大结构自从发明以来没有什么变化。

李飞认真听着刘老前辈的讲解:“子弹的激发原理其实很简单,在子弹被撞针击发时,底缘变形,底火引爆里面装填的火药,使得弹壳内的压力和温度骤增,弹头脱离弹壳开始起动。

弹头离开枪口之后,弹头就进入了稳定飞行的状态,直到子弹因为重力和阻力停止飞行。”

要想造子弹,就要知道关于子弹的一切知识。

当时子弹的外壳都是由黄铜制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弹头在出膛时会与枪管产生剧烈摩擦,如果外壳的表面太硬会过度损伤枪管,使枪械很快报废。

铜相对于钢铁而言硬度要低许多,却也没有很软,并且容易加工,是制造弹头最理想的材料。

不过,铜的价格高昂,华夏储量又不丰富,这对兵工厂造大量子弹构成了不小的压力。

正因为这个原因,刘富贵和几个技师夜不能寐。

关于怎么造子弹,李飞之前了解的并不多。

不过他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知道华夏的子弹是镀铜的。

他不知道这些子弹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也不知道这种方法放在当下适不适应,看着焦头烂额的刘师傅,他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你的意思是在铁弹壳上镀上铜?”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行,现在我们缺铜,如果用铁弹或者钢弹,枪的膛线很快就磨平了,射出去的子弹射程和射速就会降低。既然铜的硬度小,如果把铁壳的上面镀上一层铜的话,应该可以。”

“你的这个想法好!”

这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刘富贵立即把兵工厂的几十个技工师傅连夜找来开会,商量如何生产铁弹,然后再镀上一层铜的方法。

之前我军没有造子弹壳的冲压设备,全靠捡弹壳进行复装。

现在有了冲压设备,兵工厂立即组建了一个生产子弹的车间。

车间里什么都缺,什么都要从头开始。

为了建好这颗持续为前线输送血液的心脏,左副参谋长从各个部队选拔人才和技术人员。

厂房是同志们用砖头垒出来的,生产子弹要用到的各种机械也是师傅们研究着拼组出来,各种工具也都是靠人工打磨。

各种模具、炼铁的锅炉,也都基本没有现成的。

在这样硬件和软件都缺的情况下,兵工们只用了一个月,愣生生地“变”出来了一个子弹厂!

这是李飞亲眼所见,如果不是眼见为实,他真的不会相信这一代人是如何的能吃苦!

经过他的启发,兵工师傅们开始制造子弹。

如果说子弹是枪械的杀伤核心,那么弹头则是子弹的杀伤核心。

弹头必须具备良好的结构和外形才可以保证杀伤效果。

一般而言,弹头的形状分为长头、圆头和凹头,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长头的阻力较小,穿透力强,射程远,适合攻击远距离的目标,多用于各种步枪和机枪。

圆头的静止作用好,很容易留在目标体内,多用于冲锋枪和手枪。

凹头弹也被称为“达姆弹”,当这种子弹进入身体时,子弹自身表面会被炸裂,还容易在体内大幅度翻滚从而增加杀伤力。

由于其伤害机理过于恐怖,早在1国际上就达成了禁止使用“达姆弹”的共识。

目前子弹厂最主要研究制作的是适合汉阳造、毛瑟步枪的7.92毫米的尖头弹和圆头.45口径的手枪弹(11.43毫米)这两种。

有了他的启发,兵工厂的师傅们“疯狂地”进行研究和试验。

前面因为黄铜不够,他们就用铁造出了一部分弹头和弹壳。

现在只需要稍微打磨,然后把购买来的黄铜烧成铜水,再把弹头和弹壳放进去渡铜,装上火药,加上以雷汞为主要原料的底火,最后组装在一起就行了。

经过一个月的潜心研究,渡铜的子弹终于研究成功!

由于连轴熬夜,刘富贵和其他兵工们的眼睛都熬红了。

经过射击试验,镀铜的钢弹对于枪的磨损很小,也就是说,李飞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完全可行,可以进行量产!

“李队长,这次你可立大功了!”

刘富贵可不知道,这不是李飞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主意,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更加超前的眼光!

不过他提出来的这个建议,让兵工厂克服了缺少黄铜的窘迫境地,这样就可以把镀铜子弹进行量产!

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刘富贵把铁改成穿透力更强、硬度更高的钢。

就这样,镀铜钢弹比历史上更早的时间研制出来。

这件事被军区的首长们很快知道了,副总指挥和左副参谋长都非常惊叹。

“这样一个人才,我要马上把他召进军部!”

副总指挥已经失去了平日里的镇定,镀铜钢弹的问世,意味着从此之后我军再也不缺子弹!

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先有了枪,再有了子弹,现在他的底气更足!

左副参谋长还算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对于李飞,我已经观察过好长一段时间,他带领的基本都是几十人的小队,没有统领大部队的经验,如果把他直接召进军部当参谋,我觉得不妥。最近129师385旅的独立支队要进行扩编,不如让他当一个大队长,他还年轻,需要再历练历练。”

副总指挥是刚才因为太高兴了,现在冷静下来,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同意道:“我们开会研究一下关于李飞的奖赏,正好也讨论一下陈锡连同志任命为385旅的旅长一职的意见。”

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军区需要对部分人员进行调整。

鉴于百团大战期间的经验,首长都不知道自己手底下到底有多少兵马,一下子冒出一百多个团,把他都给吓了一跳。

报上来的番号基本都是独立团、补充团、新编团、独立大队等等番号。

因此,为了能够高效的指挥,军区在百团大战后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给所属的部队进行了整编。

以129师为例,师下辖的正规作战部队有三八五旅、三八六旅、新八旅、新九旅等9个旅,共28个团。

当时还是按照军区进行建制。

在129师,师部兼管太行军区,386旅兼太岳军区和385旅兼冀南军区。

在这3个二级军区之下又有军分区。

其中,太行军区有5个军分区,统计有兵力1万余人,其中每个军分区的兵力约相当于1个团;

太岳军区有5个军分区,有兵力大概6700余人,其中每个军分区的兵力则只有1000多人;

冀南军区有3个军分区,有兵力2300余人,平均每个军分区的兵力相当于满编营。

因此,加上7000多人的医护人员,129师的总人数加起来大概有2万六千余人(不加各地的游击队)。

这样各军分区在内部基本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部队番号。

对于129师的385旅,原来的第769团依然保持不变,独立第1团改为第13团,独立第2团改为第14团,独立第3团取消建制,兵力分别补入上述各团。

385旅通过一系列的改编,最终在调整大量基干的情况下,保持了三个主力团的建制。

另外还有一支特别的部队——独立支队。

支队长为汪乃亮。

此人原是第769团的副团长,部队开赴太行不久,便以30多名干部和原769团第7连为基干,合并了当时拉起来的3个地方游击大队,成立了团级规模的独立支队。

很多人都把这支独立支队称为汪支队。

李飞已经接到了军区的命令,陈庄的工作暂交由于山河的游击队接替,武工队改编为第四独立大队,任命他为大队长,归385旅独立支队指挥。

现在可跟当时的区小队不同,这是有了正式的番号。

不过兵员由李飞自己进行扩充。

因为最近没有大的战役需要准备,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暂时还是留在兵工厂,协助特务团进行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