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举兵前事,战略规划

闻言,诸葛启立即抬头,正好看到了如同血人的乐綝朝自己杀来。

诸葛启下意识拔出佩剑,挡在身前。

就在这时…

诸葛启只听到“咻”一声。

箭矢迅速飞来,正中乐綝心口。

那支箭,是从诸葛启背后射出。

诸葛启急忙回头,只见诸葛诞正放下拉弓的手。

诸葛诞神色肃穆,语气极具威严道:“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不要发呆。”

“父亲说的是,是儿分神了。”

“你知道就好。”诸葛诞点点头,而后话锋一转,面色沉重的说:“在战场上万不可分心,此次过后,你可要记住了。”

“儿知道了,谢父亲关心。”

诸葛诞没再多说,把手上的弓箭扔给旁边人后,就走到了已经死了的乐綝身边。

诸葛诞叹口气:“乐刺史,莫怪我,要怪就怪那司马昭屡屡逼我吧。”

说完这话,诸葛诞让人把乐綝的尸体带了下去,还特意嘱咐,找地掩埋,予以厚葬。

“启儿,随为父去城墙上走走。”

诸葛启点点头,父子俩很快就来到了城头上,向外望去皆是良田。

“寿春城中,粮草充足,吃上个五年不是问题,为父想要收拢扬州全部兵力,坚守寿春一城。”

诸葛诞缓缓开口。

陈述完粮草之事后,又询问:“不知启儿你意下如何?”

诸葛启沉默许久,似是在思考什么,诸葛诞并没着急询问,没打断诸葛启的思绪。

“父亲。”许久后,诸葛启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儿持有不同想法。”

诸葛诞点头道:“尽管说。”

“如若只坚守寿春的话,倒是可以保住一时,但一时之后又当如何?到那时,寿春必定会被司马昭派人包围,想跑都跑不了。”

诸葛诞驳斥:“寿春多雨水,可以水冲敌营破局!”

“嗯~”诸葛启并没有直接反驳诸葛诞的话,而是点点头说:“这倒也是个办法,但是…”

话锋一转,忧虑道出:“如天不下雨,又当如何?”

诸葛诞沉默了。

“父亲,靠天…可不是明智之举,还需人为。”

诸葛诞捋着胡须思虑一阵。

“那你的意思是…?”

“与其一味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嗯…那你打算怎么主动进攻?”

“擒贼先擒王直奔洛阳不太现实,倒是可以趁其不备,把扬州周边地区占据,推进兵力于淮水岸边,与敌对峙。”

诸葛启此言,让诸葛诞若有所思,诸葛启继续说:“如此,也有了和司马昭拉锯的资本,不至于会被团团包围,实在不行,也可退守合肥,再不行,亦可逃入吴境。”

“这样做…兵力被分散了,如果司马昭逐个击破…我等不又陷入险境中了吗?”

诸葛启有点无奈,诸葛诞还在惦记着坚守寿春城呢。

真要是被团团包围了,东吴就是想来救援也无力解救了。

“分散兵力,也是变相的保存了在外实力,全都坚守寿春,看似是坚守城池,但在司马昭看来,就是他带兵困住了我们的所有兵力。”

此言一出,诸葛诞眼前一亮,正是如此啊。

诸葛诞眉头紧皱,他总算是有些动容了。

改变了之前他一直坚持的‘守寿春’的战略。

“你说的也有道理,淮水要守。”

诸葛启见诸葛诞不再坚持他的策略,也是松了口气,但紧接着诸葛诞就问:“那依你之见,应先对周边何地动手?”

“一起兵,第一时间穿插奔袭安城,一路向西,逼进南阳,迫使豫州刺史王基无法向东包围扬州、南阳王昶无法南下对吴,向北也可威慑颍川…等郡,减少寿春正面压力。”

“让谁去?要带多少人?”

“其实最佳选择应是吴纲将军,但他不在。”

诸葛启没再说下去,因为他也不知道该让谁带兵前去合适。

李远虽然足够忠诚,但能力…确实有点寒碜,对上王基这种顶尖将领,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是诸葛诞都不敢说他能稳胜王基。

诸葛诞听完诸葛启的话,沉默了。

诸葛启脑子飞速运转,可不能还没起兵就先卡在计划上。

“父亲。”诸葛启想到这,心一横,打算自己上。

不等诸葛启开口,诸葛诞就先一步道出:“你想带兵前去是吧?”

知儿莫若父,诸葛诞一眼就洞悉了诸葛启的想法。

诸葛启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点点头承认了。

“唉…”

诸葛诞叹口气:“为父确实无人可用了,蒋、焦二人需在寿春,现在也只有李远可用。”

“你为人稳重,也有谋略在怀,倒是和李远互补。”

“你既请命,为父便应了,让李远随你前去。”

“现在乐綝已死,我正在收拢各地兵力,目前只能给你五千步兵,为父建议你先等几天,等到吴国那边得到消息了再出发也不迟。”

诸葛诞和诸葛启说了很多,从战事聊到了小家。

还说:“倒是父亲害了你,成婚之事至今仍无音讯。”

也提到了诸葛启母亲对诸葛启的不舍,不过对于母亲去吴国这件事,诸葛启还是很放心的。

在吴国,肯定比在寿春安全。

诸葛启和父亲分开后,就回了家。

一头扎进书房,就研究起了前世司马昭平定这次叛乱的一些细节。

幸亏诸葛启前世关注过淮南三叛,不然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一晃,七天过去了。

诸葛靓早在六天前就进到了吴国境内,现在更是已经来到了吴国建业。

此时,吴国当家做主的人是权相,孙綝。

吴国内部局势也很混乱,孙綝是孙吴宗室,他兄长孙峻是上一个权臣。

孙綝面对的情况…甚至还不如司马昭面对的。

司马昭只用对付诸葛诞,而孙綝…要对付的可就多了。

孙綝虽然是权臣,但他是孙吴宗亲,对于淮南之地,也有极大的向往。

因此,孙綝在听说诸葛诞想要在淮南起兵,举起反司马昭的大旗后,孙綝眼前一亮,立马就同意派兵援助。

策应诸葛诞,共讨魏国。

孙綝决定下来后,立马调度兵力、粮草,遣派将领着手进行北伐之事。

命施绩(也是朱绩)在江陵,组织兵力,北上襄阳,最好能趁机拿下襄阳,而后再图南阳。

同时,派前些年投靠过来的文钦父子,及唐咨、全端、全怿、全静等将领,带三万兵马,立即动身,前去淮南支援。

此时,吴国内部的矛盾也因为这件事,暂时搁置了下来。

前所未有的齐心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