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课

“林森!下节课大课间去打会儿球呗。”男孩前桌坐着一个笑容可掬,身材壮硕,穿着一双红色NIKE鞋的小伙子。他的身体倒是挺柔软,转过来看向林森的角度很是妖娆。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是少年人的眼睛,好像有团火,又好像有云飘过,灵动又热情。

“我想睡一会儿,你去吧。”林森的表情柔和,只是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

“不成,上周你就没怎么打球,今天难得有个晴天,咱们就打一会儿,你还可以回来休息嘛。”

“他眼中充满了期待。”林森想着,结果一时就心软了。“那就打一会儿。”他听见自己回答道。

“好哥们儿!”只见红色的鞋子转向前面,蹭掉了一本语文书,上面写着,李致。这文雅的名字和这双红色鞋子倒是半点不合拍,不过他们的主人倒是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经常说自己也是文艺青年,和另外一位彼时还相当小众的歌手,十分有共鸣。据说他们都很喜欢梵高,就是不知道梵高喜不喜欢也穿这么红的鞋子。

------------------分割线-----------------------

熹熹把作文本拿出来,这次作文课的题目是,你看过的最美的风景。熹熹定定的望向窗外,好像外面并不是操场,而是桃花源,熹熹要把它印在心底,成为相片,挂在心室壁上。

此刻的阳光异常强烈,照的人快要睁不开眼睛,熹熹就坐在靠窗的位置。炙人的光线照在作文本上,照在熹熹穿着短袖露出来的手臂上。所有的人都在埋头苦思要么已经开始动笔,熹熹在这难得没有人注意的时刻露出了放松的表情。

这年代还没人懂得要防晒,不然恐怕所有坐在窗户旁边的女生,都得裹得严严实实。

“春风拂过水面,好像春天来敲响了大门,阵阵声波扩散开来。两岸的柳树也跳起了欢迎的舞蹈,发丝飞扬,身材婀娜,,,,”,不断听见笔尖和纸摩擦的嚓嚓声从熹熹这里传出。这声音并不十分响,可是若加上这位书写者的神态和动作,架势仿佛是要搞出一台永动机,涓涓细流,永不停歇。

娟秀的字迹染上了不同的格子,近看像一幅幅山水交错的国画,这是田地,那是溪流,中间还有一行白鹭,排成整齐却舒展的队伍向南方飞去,那里有另一处风景等待着。

班里静悄悄的,熹熹再次迎着下午两点钟,照的操场的泥土也蒸发着热气的阳光看向外面,好像这才是她唯一平静的时刻。

熹熹的眉头舒展,眼睛里再没有紧张和隐藏的恐惧了,早就被阳光驱散了。她的手指也是舒展的,放松的,轻轻搭在作文本上,好像被洗净的毛笔置于晾笔架,伴着墨香和水汽,另有一派轻松自在。另一只手正托着头,眼睛看向窗外暂时空旷的操场。这时段没有体育课,尘土还静静的躺在地上,望着天空。

这时刻熹熹在多年后居住的学生宿舍后面那座无名小山上依然能记得。这时候,是连风都要躲起来的,6层楼高的树,最顶上的树叶也不见任何晃动。似乎是有人按下了暂停键,只是这暂停键没对她起作用,所以熹熹觉得自己好像游荡在博物馆似的,又像是游走在时间轴上这个固定座标从90度方向延申出去的曲线,一种任意的,或弯或直的形态,总之不是数学书上可以写出方程来定义的变化。

-------------分割线---------------

尘土飞扬。

自从下过一场大雨之后,很多沙土被随意的掀翻在篮球场上,被太阳晒干之后,又逐渐还原为浅褐色,和少年鞋底的花纹,校服粗糙的纤维缠绵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阳光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在这一刻的美感堪比一缕夕阳照在生了蜘蛛网的佛龛上。

少年人一向是不在意这些细节的,篮球砰砰砰的声音吸引了急促的跑动和少女急促的心跳。目光从篮球网上跃过去,能看到不同肤色但都冒着热气的手和挂着汗珠的手臂。你听这声音,越来越近了,猛地又拉远,一定是有人传了球,脚步声突然定住了,只能听见微弱的,篮球擦过空气的声音,这球离篮筐越来越近了。

周围的少女有的紧张,有的已经要开始欢呼,那不同的身形和表情很是有趣。此时若有人随意按下快门,任意一个画面都是生动的,鲜活的,不需要任何滤镜,尽管尘土让这画面的饱和度稍有降低,但丝毫不影响少男少女在繁重的课业中掩藏不住的狡黠和快活,这就足以让任何一帧定格的画面拥有不可复制的灵气与僵硬。

林森从球场上下来,身边的男生还沉浸在刚才那场仿佛要扫清冬日阴霾的简短球赛中,少年们大声的吆喝,嘴里和头顶都冒着热气,光裸的手臂被厚重的棉衣和校服覆盖,球场上被寒风重新占据。

少女们有的还不愿离去,你推我搡的看着聚集在篮筐下休息喝水的男生。也有的女生尽兴离去,这场还算酣畅淋漓的球赛也让少女们有了个机会大喊大叫,未必是真的为男生加油,有个机会喊一喊也是痛快的。

“林森!你还有水吗?喝我的吧。“

林森在一片起哄声中转头看去,是一张素净的脸,羞涩的神情又带着大胆的目光,干净的校服袖子末端是一只纤细的手和阳光下泛着磷光的水。林森举了举手中的瓶子,笑了一下,“谢谢,我的水还没喝完。”

女孩在这温和的声音中似乎听到的不是拒绝,而是鼓励。于是眼睫也垂了下来,可嘴角是上扬的,鼻尖也红了,这不同的弧度和逐渐扩散的颜色让人想起莫奈的画——你总是不知道颜色的边界在哪,都混在一起,却又让人看得十分鲜明,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