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公众信任对于慈善组织而言为何重要?

本篇旨在阐释“慈善”“慈善组织”等相关概念,探讨慈善组织的本质和属性,介绍慈善组织的法律解释,并且从历史文化中心视角和制度中心视角反思我国慈善组织的生长环境,明确慈善组织社会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公众信任对于慈善组织的意义所在。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慈善组织的规模和所得资源总量都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社会对慈善组织的需求也在增多。也这反映了我国慈善事业在新时代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慈善组织的社会功能表明慈善组织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整合,通过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功能让捐赠者和受助者均从中获益,这对于一个健康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慈善组织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如政府和企业)的功能和特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慈善组织的意涵和属性来说,慈善组织应该具有很强的公共性、社会性和公民主体性。然而,我国的慈善组织由于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其社会基础本不牢固,而慈善组织与公共部门和商业部门的非平衡关系、政府“分类控制”及“技术治理”等治理策略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无序慈善行为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慈善组织的公共性、社会性和公民主体性。这为公众信任的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慈善丑闻又为慈善组织带来信任危机。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意味着慈善组织将越来越依赖其社会基础,公众捐赠将成为慈善组织重要的资源来源之一。信任作为公众参与捐赠的前提,在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维护公众信任是慈善组织的固本之举。

本篇主要从慈善组织的本质和我国慈善组织的生长环境两个方面来说明公众信任对于慈善组织的重要性。回答的主要问题如下。

1.什么是“慈善”及“慈善组织”?

2.慈善组织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3.中国慈善组织的规模和资源来源结构是什么?

4.公众信任对于慈善组织为何重要?

5.中国慈善组织的社会基础怎样?

6.我国的政社关系对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有何影响?

7.我国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治理战略对公众信任有何影响?

8.我国慈善组织与商业部门的关系、互联网技术革新对公众信任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