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静观其变

雍州城破,张茂没有自戕的勇气,陷于敌手。

叛军将士对他连踢带踹,驱赶到梁犊的跟前,张茂只觉得脊背发凉,后悔自己为何没有自杀,如今却要受人欺凌而死。

然而,出乎张茂预料的是,他并没有等来刀斧手,只见梁犊笑道:

“我已经等候张公许久,如今义军占据州城,正欲东出,梁某自觉身份低微,难以号令东宫各部,欲推举张公为盟主,统率三军,张公岂有意乎?”

此张茂,并非前些年过世的前凉第三位君主,但也身份尊贵,官拜雍州刺史,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梁犊认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集合东宫各部之力,他虽然在军中威信深厚,但终究只是高力都督,其余各部不一定愿意俯首听命。

苦思冥想之下,梁犊觉得自己应该要推出一个傀儡,借助他的名义,发号施令。

而张茂作为雍州刺史,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虽然二人之间曾有过私怨,但一时之间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张茂显然也没预料到梁犊居然要推举自己为主,他害怕朝廷事后追责,脱口而出道:

“我才智平庸,不能胜任,还请将军莫害我!莫害我!”

可梁犊就是要立庸人,否则如何能够完全掌控他,见张茂拒绝,梁犊脸色一变,阴沉道:

“既然张公不愿领袖群雄,敢请张公赴死。”

张茂见梁犊翻脸无情,不由大惊,他转念一想,今日拒绝,必死无疑。

倘若答应下来,率领东宫卫士出关争夺天下,未尝没有胜算。

张茂本就是贪婪之辈,否则当初也不会抢夺高力将士的牲畜。

面临生与死的抉择,张茂果断选择偷生,应下梁犊的提议。

在梁犊的支持下,张茂自称大司马、大都督,号召被发配前往凉州的东宫各部一同杀回关东。

石虎在对待东宫卫士的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没有打散将士,而是让他们成建制的前往凉州。

有了建制,也就意味着东宫各部都有自己的领导团体,能够轻易动员麾下军士。

他们本就怨恨朝廷将自己发配,如今张茂号召群雄,众人纷纷响应,沿途攻城掠地,诛杀官吏,逼近长安之时,张茂麾下联军已达十万之众。

梁州与关中为邻,高力叛乱一事,也在第一时间被通报给了桓熙。

朱序、邓遐、桓伊、沈劲等人大喜,尤其是沈劲,他立功心切,进言道:

“梁犊自号晋臣,正在关中举义,主公何不发兵助其一臂之力,进而光复关中,如此,大事定矣。”

其余三人也纷纷附和,希望桓熙不要错过这一天赐良机。

桓熙闻言,并未立即回答,他沉吟道:

“梁犊以晋臣自居,但他对待晋室究竟是怎样的态度,我等一无所知。

“如果冒然出兵,恐会遭其误解,以为我是要与他争夺关中。

“况且,义军以东出为口号,他们的家人都在邺城,哪怕夺占了关中,也不会久驻,必将乘胜东出。

“倒不如按兵不动,使梁犊能够全力东出,我等坐山观虎斗,视其成败,若能胜而据取中原,我当袭其关中。

“若败,即使我占得关中,仅凭麾下一万精兵,也难以抵挡赵人反扑,不如继续静观天时。

“我听说石虎病重,将不久于人世,若是幼主当国,他那些各拥兵权的兄长又怎会俯首听命。

“国中必生大乱,唯有他们相互攻伐之际,才是我苦苦等候的时机。”

石虎病重的消息早已经得到确认,此前,石虎认同胡人不得当皇帝的说法,于是主动将头衔由皇帝降为天王。

如今病痛缠身,为了冲喜,石虎在邺城重新即皇帝位,只是不同于往日的雄姿英发,登基大典上的石虎满面病容,憔悴不堪,其身体状况也为世人所知。

桓熙不愿出兵,就是明白,自己以一万将士北上助战,真等遇见了十万义军,谁听谁的还不一定,他可不想要将自己的嫡系部队消耗在后赵的内乱之中。

在他穿越之后,历史的走向并未发生大变,将来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自己,况且如今正值春耕,不适合征召民夫,随军北伐,因而,桓熙力排众议,决定静观其变。

朱序等人一直以来,都对桓熙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如今见桓熙主意已定,也不再坚持,只希望事情发展果真如桓熙的设想。

不久,关中再度传来消息,镇守长安的乐平王石苞尽遣将士,迎战叛军,却一战而败,仓惶逃出了关中。

石虎闻讯,以大司空李农为统帅,都督十万将士前往讨伐。

赵歙就是在这样的兵荒马乱之中,来到了华山。

他的财货已经被洗劫一空,随行的奴仆或是被掠走,或是与他走散,但赵歙并未忘记使命,他怀揣着桓熙的密信,衣衫褴褛的敲响了王猛家的大门。

王氏起初并没有认出赵歙,初次前来拜访之时,赵歙穿得光鲜亮丽,哪是如今的乞丐模样。

正当王氏准备施舍些饭食之际,赵歙摸出信封:

“在下赵歙,为梁州桓公送信而来,还请夫人转呈王公阅览。”

王氏大惊,她仔细打量一眼,来客虽然蓬头垢面,但依稀可见其相貌,确认果真是桓熙的使者赵歙,王氏连忙收下信封,将门合上,转身去寻王猛。

“如今兵荒马乱,世道艰难,夫君可还记得当初前来为梁州刺史征辟之人,他又来了,只不过想必是途中遭遇兵灾,浑身脏污,看着着实可怜。”

说着,王氏将信封递给王猛,继续道:

“唯独这封书信一尘不染,想来也是极为用心的保存着它,夫君还是仔细看一看吧,莫要辜负了他人的心意。”

王猛闻言,放下手中的书籍,拆看信封。

信中前半部分是桓熙的问候,深切表达对王猛的仰慕之请。

后半部分则是他阐述自己如何改革军队、抑制豪强、推行均田制等等,并向王猛征询意见。